洛陽道(蕭綱詩作)

洛陽道》是南朝梁蕭綱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全詩格調不悲不傷、不惆不悵、不幽幽怨怨、不哭哭啼啼,輕快、清新,有著令人心醉的青春力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洛陽道
  • 創作年代:南朝梁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蕭綱
作品全文,註解,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洛陽佳麗所,大道滿春光。
游童初挾彈[1],蠶妾[2]始提筐。
金鞍照龍馬[3],羅袂[4]扶春桑。
玉車[5]爭晚入,潘果[6]溢高箱。

註解

[1]挾彈:用彈弓夾彈。挾,古同“夾”,從物體兩邊鉗住。
[2]蠶妾:古代育蠶女奴。後亦泛指育蠶婦女。
[3]龍馬:《周禮·夏官·廋人》:“馬八尺以上為龍。”因以“龍馬”指駿馬。
[4]羅袂:絲羅的衣袖。亦指華麗的衣著。
[5]玉車:以玉為飾的帝王之車。
[6]潘果:《晉書·潘岳傳》載,潘岳貌美,少時在洛陽時,每乘車出遊,婦女見之,皆連手縈繞,投之以果,表示愛慕。後因以“潘車” ‘潘果’代指為女子所愛慕的男子。

作品賞析

《洛陽道》樂府詩,多以再現古都洛陽翻富景物和士女行游歡樂的風格,有的只是借題詠唱,內容具有反指性,借洛陽之名,來描寫其它都城景色及風習。蕭綱這首詩似也是屬於後一種情況。
首兩句歌讚美麗的洛陽城和寬廣坦暢的道路。開篇入題,徑直寫明洛陽和道路這兩層意思,是寫《洛陽道》樂府詩的通例。“佳麗所”指美好的形勝,“所”謂場所、地方。“大道”句與洛陽美景的描寫轉為具體,通衢寬展,春光鋪灑,給人以舒暢、溫煦、明潔之感。此外,“大道”指出地點,“春光”之前加一“滿”字作修飾,表明已入春深時節(與後面寫婦人始採桑相適合),點明時間。
詩的後面六句,猶似一幅再現士女遊春採桑行樂的風俗畫,畫面富有很明顯的動態感。詩人的描寫與下面一則典故有關:《世說新語.容止篇》載,潘岳姿容神情美好妙麗,年少時曾“挾彈出洛陽道”遊玩,都與他“連手共縈”,表示與他歡好親熱。《晉書.潘岳傳》還載:潘岳游洛陽道中,愛慕他姿儀的婦人紛紛向他乘坐的馬車上投擲果品,以至於“滿車而歸”。蕭綱這首詩中寫的“游童”、“潘國”(潘岳車上裝的婦人投來的果品)均出典於此。然而,此詩並不是詠說潘岳的風流韻事,而是借這一典故來展現都市中士女生活及精神面貌的一斑。因此,詩中“游童”應是複數,而不是個人;“潘岳”不是確指,而是一種比喻。
詩人敘說:春深時節,少年們挾帶彈弓,跨騎高大雄壯的馬匹(馬高八尺稱龍或龍馬),乘坐美觀華貴的馬車,到田野踏青遊春。養蠶的女子,則提著筐器,衣著美麗,到田間去採摘桑葉,他們在路上相遇,女子向男子們投去欣羨的眸光,紛紛向它們拋投果物,表示友好、愛慕之情;而男子亦十分欣喜,笑臉相迎,直至暮色降臨,方才駕著滿載女子饋投的果物的馬車急匆匆回家,心裡好不自豪得意!詩篇反映出較少受封建禮教拘束的古代青年對美的神往,和他們熱愛生活的態度。
詩的三、五句寫“游童”,四、六句寫“蠶妾”,隔句迭換,交叉錯綜,使敘述跳動而不平衍,活潑而不板滯。男女互相表達情感的動作、笑聲歡語,詩中一概略去不述,然而詩的末句,以男子的馬車好似變成一隻高大的箱子,裡面裝滿了女子投來的饋品輕輕一點,使讀者對他們互相拋接果物、笑語迎送的歡快場面清晰可思,筆致簡巧,越增韻趣。“爭晚入”正常的語序應是“晚爭入”。這句寫“游童”在城郊樂而忘返,直至天暗才忽然想起要趕進城去,於是大家都你追我趕,匆忙行路。“爭”字狀少年陶醉在自然的沐浴和女性的悅羨里,以至於忘記了時間流逝,可笑可愛,妙語傳神。
全詩詞采華麗,且又不失雅潔。“金鞍”映照“龍馬”,“羅袂”拂動“春桑”,其它如“玉車”(飾有美玉的馬車)、“佳麗”等,這些麗句美詞,給詩句增添了色彩文藻之觀,且又能避免詩人許多宮體詩篇的糜艷之弊。全詩對仗工整,中間四句詞韻音意與五律頷聯、頸鏈己很接近,是五律體臨將成熟的先聲。作品音調流暢,押韻響亮,恰當的反映出春的明媚和青年男女歡快愉悅的心境。

作者簡介

梁簡文帝蕭綱(503年―551年),字世纘,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梁武帝蕭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蕭統同母弟,母貴嬪丁令光,南北朝時期梁朝皇帝、文學家。由於長兄蕭統早死,蕭綱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亂,梁武帝被囚餓死,蕭綱即位,大寶二年(551年)為侯景所害。蕭綱因其創作風格,形成“宮體”詩的流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