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縣誌》是一部地方志,民國5年[1916]出版。
《洛陽縣誌》是一部地方志,民國5年[1916]出版。
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三官廟 三官廟又稱延福宮,位於洛陽市老城區康樂巷南段民生製藥廠家屬院內。據《洛陽縣誌》記載:“大明弘治二年(西元1489)伊王建,內祠三官,范銅為像。”俗稱銅三官廟後改為延福宮。 中文名 三官廟 又稱 延...
第七節 清·陸繼輅、魏襄《洛陽縣誌》有關古寺、觀、廟、庵的記載輯錄 第五章 龍門石窟和水泉石窟 第一節 龍門石窟概述 第二節 龍門重要洞窟 賓陽洞(中洞)賓陽北洞 賓陽南洞 古陽洞 奉先寺 藥方洞 北市彩帛行淨土堂 看經寺 大萬...
洛陽學堂油脂食品有限公司創建於1986年,位於河南省洛陽市高新開發區東馬溝工業園9號,占地20畝,年生產能力可達2000噸,油罐儲備能力可達1500噸。公司簡介 百年張學堂 千載自然香 據《洛陽縣誌》載:公元1745年,乾隆私訪嵩洛。途中忽聞...
及到乾隆年間,宋家嶺宋氏瓷窯的掌門人宋良佐,在乾隆15年南遊洛陽期間,獻白瓷千手觀音像一尊,乾隆大喜,御賜“瓷神”匾額(見《洛陽縣誌》),其後,宋家瓷器屢次作為貢品。清代名臣卞寶臣的《方岳風采錄》洛陽縣中記錄“(縣)北...
唐人的詩文碑銘中未見記載,認為香山寺建於後魏(即北魏)的說法以南宋學者陳振孫為最早,《洛陽縣誌》亦同意此說。清代學者湯右曾在《重修香山寺記》中對此說作了進一步肯定:“考郡、縣誌皆不詳寺興廢所由,宋陳振孫為公(白居易)作...
孫詒鼎(1899年—1986年),字貢九,偃師人。自幼熟讀經書,17歲喪父,參與編寫《洛陽縣誌》。人物生平 其父紹康曾學於洛陽周南書院,貢九幼隨其父讀《四書》、《五經》,旁及子史騷選,立定國學根基。1915年,其父病故,先生僅17...
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武攀龍改任河南督糧道,蒐集《洛陽縣誌》資料殘篇進行考證、訂正,最終成書,《洛陽縣誌》初稿完工,上海圖書館收藏的康熙年間刊本《洛陽縣誌》十二卷,即武攀龍原修,為之後乾隆版、嘉慶版《洛陽縣誌》的纂修...
《河南洛陽縣誌》也記載葬於洛。湖南中方潘氏家譜載,天聖三年秋七月,宋·范仲淹為美公題的碑記中稱美葬洛陽。傳說的葬地 山西省盂縣潘家令村 據網上《山西歷史地名(三)》介紹:潘美墓在盂縣潘家令村西半坡上,碑刻“宋潘太師墓”...
廣化寺,位於洛陽龍門村西的山崗上。原為印度高僧善無畏的塔院,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建為廣化寺。歷史上,廣化寺屢經戰火,毀毀修修。據舊《洛陽縣誌》載,清康熙四十四年,僧照洪曾募修。1966年“文革”中,千年古剎毀於一旦,殊...
柳行東寨是河南省地名,據本地區歷史流傳,隋唐時期,隋煬帝楊廣游江都(現杭州),當時本地區屬隋煬帝的西苑十六坊,宮人在此聚集,協商挽留皇帝,俗有留皇一說。柳行原名柳巷(據龔編洛陽縣誌),因溝河水流四季不斷,兩岸柳樹成行,粗的一...
魏明帝高平陵,不在北邙山,《洛陽縣誌》說“在茹店東二里許霸陵山下”即在今汝陽縣茹店村東南霸陵山下。地面有夯土冢,高約15米。廢帝高貴鄉公曹髦墓,嘉平六年(254年),齊王曹芳被廢,曹髦即帝位於太極前殿。甘露五年(260年...
他治水的功績,在《通志》、《河南府志》、《大清會典》、《黃運兩河紀略》、《洛陽縣誌》、《偃師縣誌》等史志書上都有記載。比如:順治二年,開封金龍口黃河大堤決口,朝廷命重臣工部侍郎堵修,結果耗費銀兩數萬,決口不但未堵住,...
高平陵坐落在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一走進高平陵就能感受到三國時期的復古氣息。迴腸盪氣的高平陵事變事件讓三國變幻莫測。根據歷史,分析高平陵的風景。《洛陽縣誌》說“魏明帝曹睿,高平陵,在茹店東二里許霸陵山下”,即在今汝陽縣茹...
《洛陽縣誌》說“魏明帝曹睿,高平陵,在茹店東二里許霸陵山下”,即在今汝陽縣茹店村東南霸陵山下。地面有夯土冢,高約15米。《洛陽歷史》記:“魏明帝高平陵,即曹魏第二代皇帝,曹丕長子的陵墓,在偃師市寇店鄉一帶。”,謂...
高平陵坐落在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一走進高平陵就能感受到三國時期的復古氣息。迴腸盪氣的高平陵事變事件讓三國變幻莫測。根據歷史,分析高平陵的風景。《洛陽縣誌》說“魏明帝曹睿,高平陵,在茹店東二里許霸陵山下”,即在今汝陽縣茹...
漢潁陽侯祭遵墓約在今朝陽鄉一帶。《後漢書·銚期王霸祭遵列傳》載,建武“九年春卒于軍……臨死遺誡牛車載喪,薄葬洛陽。”清乾隆《洛陽縣誌》載:“墓在北邙。”漢劉寬墓 漢逯卿侯劉寬墓約在朝陽鄉一帶,清乾隆《洛陽縣誌》載...
12. [民國]洛陽縣誌略不分卷 一名《洛陽縣小志》,蘇從武纂修。民國九年(1920)石印本 13. [同治]恩施縣誌十二卷首一卷 (清)多壽修,(清)羅淩漢纂。清同治七年(1868)朱三恪校訂刻本 14. [民國]湘潭縣地理圖說 張先民編。
貼廓巷,西起南門口街,東接呂氏街,南至校場街,全長約300米,寬6米。清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洛陽縣誌》記載,貼廓巷原名鐵鍋巷,後因其貼近城郭,遂改稱貼廓巷。“洛八辦”的舊址位於貼廓巷35號,它的前身為莊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