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紋龍蝦屬於群聚的夜行性海中生物,它們白天大都躲藏匿珊瑚礁或岩礁的縫隙洞穴里;到了晚上,才三隻、五隻,甚至十隻、八隻成群的爬出來找吃的,主要的食物是貝類和海底小生物,偶爾也會吃些藻類食物。龍蝦的行動看起來有點緩慢,但是一察覺危險臨頭時,它們卻能迅速收縮身體往後面跳,時速可達28公里。儘管龍蝦具有逃命的本事,終究還是無法逃離人類的獵捕。通常棲息在1至5公尺水深處,而最深可達90公尺,多在衝浪區和水質稍濁的岩礁有沙地帶。
中文名:波紋龍蝦。
俗名:青龍蝦。
英文名:Scalloped spiny lobster。
拉丁學名:Panulirus homarus。
頭胸甲略呈圓筒狀,但鰓區有時略為膨大,前緣除眼上角外,尚有四個距離相若的大刺,眼上角約為兩倍眼高,角間無小刺,前額板具兩對分開的主刺(前一對稍大),其間並有一些小刺,第二至第六腹節各具一稍呈波浪狀之橫溝,而橫溝有時中斷。體表呈綠至褐色,頭胸甲前端和眼柄閒具鮮艷之橘色和藍色斑紋,眼上角具黑色和白色環帶,胸足呈斑點狀,腹部分布有微小白點,卯為橙色。
波紋龍蝦是台灣產龍蝦屬中產量最多的種類,且為中部及南部沿岸的優勢種,主要以底刺網漁獲。波紋龍蝦較能適應混濁水質和較差條件,故是龍蝦蓄養的主要種類。漁獲和養殖的龍蝦都是主要以活蝦販售的高級海鮮。
波紋龍蝦為雌、雄異體。雄蝦生殖孔位於第5步足基部的生殖突起上,第5步足末端爪狀,游泳足單肢型,無內肢,不發達。雌蝦生殖孔位於第3 步足基部,第5 部足末端呈半鉗狀,游泳足雙肢型,列生羽狀剛毛, 較雄蝦發達。波紋龍蝦繁殖季節在5一9 月,盛期在7一8 月。在繁殖季節,龍蝦交配,雄蝦把精子射到雌蝦第五胸節腹板上,再分泌膠狀物將精子貼上在雌蝦腹板上,形成一塊瀝青狀物。幾小時後產卵,此時雌蝦用第五步足分叉的爪抓破精塊,釋放出精子,完成受精。受精卵通過卵柄粘附在腹肢上。
波紋龍蝦的卵為中黃卵,卵黃豐富水溫27一29 ℃ 下,胚胎髮育期為26一34 d ( 平均為30 d)。波紋龍蝦胚胎的發生可分為以下幾個期:l) 卵裂期,合子受精卵以有絲分裂方式進行連續分裂,分成2,4,8,16,32,64,128細胞;2) 囊胚期, 囊胚為表面囊胚,胚層細胞的卵黃顆粒向裡面集中成初級卵黃錐;3) 原腸期,原腸形成以內陷為主,動物極的細胞分裂加快,形成一個半圓球的密集細胞,即胚區;4) 無節幼蟲期;5) 7 對附肢期;6) 9 對附肢期;7) 11對附肢期;8) 複眼色素形成期;9) 膜內幼體期;10) 葉狀幼體形成期。在整個胚胎髮育期,受精卵逐漸由鮮橙紅色變為深橙紅色、絳紅色、絳紫色、灰白色,最後接近透明。在繁殖季節,雌蝦可抱卵2一3次,即抱卵雌蝦孵出葉狀幼體後相隔15一20d 後又再次交配、抱卵,每次抱卵雌蝦孵出的葉狀幼體數量為2×105一3×105只。
初始培育的離體胚胎愈接近孵化期,其孵化率愈高(最高達80.0%);波紋龍蝦胚胎髮育經歷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腸期、中眼色素形成期、複眼色素形成期、心跳期、破膜前期和出膜期;胚胎在發育過程中顏色變化:橙紅→深橙紅→磚紅→灰白→接近透明。
波紋龍蝦的繁殖季節在5~9月,盛期在7~8月。雌蝦可抱卵3次,其間隔為15~20 d。受精卵在水溫27~30℃下,經過20~25d發育孵出葉狀幼體,其數量多達3×10~5隻。以單體培育、多體培育、群體培育3種方式培養幼體,投餵用魚油強化過的豐年蟲無節幼體,以存活率和變態率兩個指標對比3種培育方式的效果,得出單體培育的效果最佳,經過69 d培育,幼體經過8次蛻皮,體長達4.68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