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一般指本詞條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士尼亞語:Bosna i Hercegovina,塞爾維亞語: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英語:Bosnia and Herzegovina),簡稱“波赫”。是巴爾幹半島的一個國家。位於原南斯拉夫中部,東鄰塞爾維亞,東南部與黑山共和國接壤,西部及北部緊鄰克羅地亞。國土總面積51129平方公里,首都塞拉耶佛

12世紀末建立波士尼亞公國,15世紀後被奧斯曼帝國征服。19世紀淪為奧匈帝國屬地。 1918年併入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1945年成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加盟國,1992年宣布獨立。

波赫在南斯拉夫時期便是聯邦內較貧窮的地區之一,獨立後又發生了內戰(即波赫戰爭),經濟受到嚴重損害。截止至2016年波赫經濟正在漸漸復甦,同時還要進行從計畫經濟市場經濟的轉型。該國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三個實體:波赫聯邦(又稱穆克聯邦)、塞族共和國布爾奇科特區

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本身僅為歷史學上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截至2014年該國仍然沒有直接使用這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僅有使用種族名稱波士尼亞人克羅地亞人(波赫聯邦)及塞爾維亞人波赫塞族共和國)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而已。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自然環境,區域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行政區劃,行政區劃,首都,國家象徵,國名,國旗,國徽,人口民族,政治,政體,憲法,議會,政府,司法,政要,經濟,工業,農牧業,服務業,旅遊業,外貿,軍事,交通,社會,媒體,文教,習俗,民生,外交,對外政策,對外關係,旅遊,博物館,拉丁橋,

歷史沿革

波赫自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早期居民為伊利里亞人
公元前168年由羅馬帝國占領。455年時東哥特人占領該地區,6世紀時東哥特人被東羅馬帝國擊敗,現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南部地區一度成為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阿瓦爾人於6世紀和7世紀時開始入侵,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也相繼進入巴爾幹半島。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內,波士尼亞以及黑塞哥維納地區多次分屬周圍的各個國家。
1377年時特弗爾特科·科特羅曼尼奇(Tvrtko Kotromanić)建立了一個獨立的波士尼亞王國,但1463年時奧斯曼帝國入侵,波士尼亞被奧斯曼帝國所併吞。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以武力、宗教人頭稅等方式迫害當地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地亞人。並規定,凡是穆斯林,可進入上層社會;農民如改信伊斯蘭教,可免交某些捐稅。過去的學者認為,在現今波赫境內的穆斯林大多是由於這種政策所造成的。
奧斯曼帝國還強迫占領區兒童從小脫離父母和家庭,進行集中教育和培養,使之成為近衛軍的一種兵源,迫使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地亞人後代土耳其化。他們還將其占領地區的人分等級,給予不同地位。凡是為其統治服務、效力的地主、軍人等享有很高的地位,而仍舊信仰基督教的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地亞人普通平民則被稱為“賴雅”(源自阿拉伯語“畜牲”一詞)。
1908年波赫一起成為奧匈帝國的領地,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塞拉耶佛被塞族民族主義者所刺殺(參見塞拉耶佛事件),直接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戰後波赫成為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王國的一部分,該王國後來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遇刺的斐迪南大公遇刺的斐迪南大公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赫成為軸心國的傀儡國克羅地亞獨立國的一部分,戰後以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名義又重歸狄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此時的波赫正式確認為南斯拉夫的一個聯邦共和國,其邊界採用的是奧斯曼帝國時期的邊界,與當地實際民族的分布頗有出入。
20世紀70年代,南斯拉夫承認“講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的伊斯蘭教徒”為穆斯林族(即波赫獨立後的波什尼亞克人),使原本構成南斯拉夫主體的民族由五個提升到六個。新承認的穆斯林族,人口次於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位居南斯拉夫第三位。1999年,設立布爾奇科特區,直屬國家。
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開始解體。波赫(前南6個共和國之一)穆斯林、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三個主要民族就波赫前途發生嚴重分歧:穆族主張脫離前南獨立,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克族也主張獨立,但希望建立鬆散的聯邦制國家;塞族則堅決反對獨立。
1992年2月19日,波赫在境內塞爾維亞人抵制的情況下,就獨立問題舉行公民投票。投票結果顯示,約占人口62.8%的穆斯林族和克羅地亞族支持獨立。3月3日,波赫議會在塞爾維亞人議員缺席抵制的情況下宣布獨立,致使民族矛盾激化。4月6、7日,歐共體和美國相繼予以承認。
就在歐洲共同體承認波赫獨立的當天,其境內5個塞爾維亞人自治區宣布聯合成立塞族共和國,獨立於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之外,但依然留在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之內。塞爾維亞人的行動立即招致了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政府的鎮壓,駐紮在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境內的南斯拉夫人民軍亦招穆斯林和克羅地亞兩族武裝部隊的攻擊。武裝衝突驟然升級,衝突由首都塞拉耶佛向外蔓延,釀成全面內戰。塞族隨即宣布成立“波赫塞爾維亞共和國”,脫離波赫獨立。波赫三個主要民族間的矛盾驟然激化,導致“波赫戰爭”爆發(1992年4月~1995年12月)。
資料:波赫戰爭形勢圖資料:波赫戰爭形勢圖
1994年3月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境內的穆斯林和克羅地亞人雙方同意共組聯邦,以共同對抗境內塞爾維亞人。1995年11月21日各方簽署代頓和平協定,結束內戰,並把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分為波赫聯邦以及塞族共和國兩個政治實體。在這次的內戰中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境內共有20萬人死亡,超過200萬人流離失所。戰爭結束後,北約在波赫境內繼續駐紮維和部隊,2004年底由歐盟所取代。
2006年10月1日,大選舉行。10月18日,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布,波什尼亞克族的哈里斯·西拉伊季奇、塞爾維亞族的內博伊沙·拉德馬諾維奇和克羅地亞族的澤利科·科姆希奇當選為主席團成員。議會代表院42個席位中,民主行動黨獲得9席,波赫黨獲得8席,獨立社會民主聯盟和波赫社會民主黨分別獲得7席和5席,餘下席位被其他一些政黨和政黨聯盟獲得。2007年2月9日,以尼科拉·什皮里奇為部長會議主席的政府宣誓就職。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波赫共和國位於原南斯拉夫中部,東鄰塞爾維亞,東南部與黑山共和國接壤,西部及北部緊鄰克羅地亞。國土面積51129平方公里。薩瓦河多瑙河支流)為波赫北部與克羅地亞的邊界。
波赫地圖波赫地圖

地形地貌

波赫南部在亞得里亞海上有一個20公里長的出海口海岸線長約25千米。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
波赫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均海拔693米,迪納拉山脈(也叫“狄那裡克阿爾卑斯山脈”)的大部分自西北向東南縱貫全境 ,最高山峰為馬格里奇山,海拔2386米。
波赫境內多河流,主要有奈雷特瓦河、博斯納河、德里納河烏納河和伐爾巴斯河。

氣候特徵

北部為溫和的大陸性氣候,南部為地中海型氣候
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冬天非常寒冷。溫暖和乾燥的五月到十月期間是到波赫旅遊的最佳時間。由於當地晝夜溫差較大,即時在夏天也最好帶上一件可以保暖的外套。波赫的冬天非常寒冷,經常颳大風,多雨雪。
黑塞哥維那和該國的南部區域以地中海氣候為主,年均降雨量在600至800毫米之間。而在中部和北部則以高山氣候為主,年均降水量在1500到2500毫米之間。塞拉耶佛在一月的平均氣溫在零下五攝氏度左右,七月的平均氣溫為二十攝氏度。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銅、錳、鉛、汞、銀、褐煤、鋁礬土、鉛鋅礦、石棉、岩鹽、重晶石等,其中煤炭蘊藏量達38億噸。圖茲拉地區食用鹽儲量為歐洲之最。波赫擁有豐富的水力資源,潛在的水力發電量達170億千瓦。森林覆蓋面積占波赫全境面積的46.6%,其中65%為落葉植物,35%為針葉植物。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

波赫由波赫聯邦和塞族共和國兩個實體組成。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
波赫聯邦下設10個州:烏納-薩納州、波薩維納州、圖茲拉-波德里涅州、澤尼察-多博伊州、波斯那-波德里涅州、中波士尼亞州、黑塞哥維那-涅雷特瓦州、西黑塞哥維那州、塞拉耶佛州西波士尼亞州
塞族共和國下設7個區:巴尼亞盧卡區多博伊區、別利那區、弗拉塞尼察區、索科拉茨區、斯爾比涅區和特雷比涅區
東北部的布爾奇科特區,名義上為波赫聯邦塞族共和國共同所有。該區域為波赫重要的商業城市和交通中心。

首都

首都塞拉耶佛,位於波赫的東部的波士尼亞河上游,群山環繞,氣候溫和。建於1263年,1914年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1992年~1996年捲入波赫戰爭。分為老城區和新城區,老城區保存了大量土耳其時代的建築,新城區為現代化都市。

國家象徵

國名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英語:Bosnia and Herzegovina;波士尼亞語/克羅地亞語:Bosna i Hercegovina;塞爾維亞語西里爾字母版):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簡稱波赫。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
國名釋義
波士尼亞”得名於“波士尼亞河”,塞爾維亞語意為“寒冷”或“清澈”;黑塞哥維那”源自古高地德語,意為“公爵”。

國旗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國旗是長方形的,長寬之比為2:1。藍色旗面,圖案為金黃色大三角形,沿三角形的一條邊還有一排白色星星。大三角形的三條邊象徵組成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共和國的三個主要民族,即穆斯林族、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地亞族。金色即太陽之光輝,象徵著波赫人民心中充滿希望。藍底色和白色五角星象徵著歐洲,標誌著波赫是歐洲的一部分。這面國旗採用於1998年2月10日。

國徽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國徽圖案與國旗相同。啟用於1998年2月10日。國徽為藍盾。一道白色的寬條斜貫盾面,上下各有三朵黃色百合花點綴盾面。黃色三角形代表組成國家的三個地區,也代表太陽,象徵對和平的渴望; 藍色和星星象徵這個國家與歐洲、歐洲聯盟以及歐洲議會的關係。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國徽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國徽

人口民族

波赫地區人口總數為381萬416人(2015年),其中波赫聯邦占62.5%,塞爾維亞族共和國占37.5%。
主要民族為:波什尼亞克族(即原南時期的穆斯林族),約占總人口43.5%;塞爾維亞族,約占總人口31.2%;克羅地亞族,約占總人口17.4%。三族分別信奉伊斯蘭教、東正教和天主教。官方語言為波什尼亞語、塞爾維亞語和克羅地亞語。
2016年6月30日,波赫統計局正式公布2013年人口普查最終結果。
報告顯示,波赫總人口353萬,其中女性占比50.94%,男性占49.06%。分實體看,波赫聯邦人口222萬,占總人口63%,塞族共和國有123萬人,占總人口35%,布爾奇科特區有8萬人,占總人口的2%。
從民族屬性看,波赫全境登記為波什尼亞克族的居民約占總人口的50.11%,塞爾維亞族占30.78%,克羅地亞族占15.43%。另有0.77%的居民根據法律規定選擇了不申明其所屬民族。分實體看,波赫聯邦以波、克兩族人口居多,三個主體民族占比情況為:波族70.4%、克族22.4%、塞族3.6%。塞族共和國以塞族居民為主,三族占比情況為:塞族81.51%、波族13.99%,克族2.41%。在布爾奇科特區,三族占比情況分別為:波族42.36%、塞族34.58%、克族20.66%。
從宗教派別看,普查結果顯示波赫有50.7%的人信仰伊斯蘭教,30.75%信東正教徒,15.19%信天主教徒。
從母語種類看,普查中52.86%的居民登記為講波士尼亞語,30.76%的居民登記為講塞爾維亞語,14.6%的居民講克羅地亞語。
波赫的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8.9人。其中人口密度最低的區縣為塞族共和國境內的東德爾瓦爾,每平方公里僅1.05人,位於首都塞拉耶佛的“新塞拉耶佛”區人口密度最高,每平方公里7,085人。
從分布上看,波赫人口在10萬以上的城市有塞拉耶佛(27.6萬)、巴尼亞盧卡(18.5萬)、圖茲拉(11.1萬)、澤尼察(11.1萬)、比耶利納(10.8萬人)和莫斯塔爾(10.6萬)。
受教育程度方面,波赫人口中的21.4%有國小文化水平,51.1%中學文化水平,3.2%專科畢業,9.6%大學畢業。文盲占總人口數的2.82%。
從婚姻狀況看,波赫有27.15%人口未婚,58.88%已婚,3.38%離婚,10.59%鰥夫或寡婦。
波赫有36.3萬戶人家從事農業活動,占居住戶總數的31.44%。其中波赫聯邦有21.7萬農戶,塞族共和國14.1萬農戶,布爾奇科特區4704戶。
波赫勞動力人口中,就業人口占75.88%,失業人口占比24.12%(其中曾就業人口占12.94%,無工作經歷人口占11.18%);非勞動力人口中,學生占17.06%、退休人員占37%、居家工作者占27.4%、無工作能力者占3.9%。29.4萬被調查者登記有健康問題。
本次人口統計是在歐盟等國際組織的指導下進行的。由於對統計方法的爭議,波赫塞族共和國不接受波赫國家統計局的人口統計結果,擬經實體議會批准後,另行公布自己的人口統計結果。

政治

政體

波赫民族形勢(2006年)波赫民族形勢(2006年)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主席團由三人所組成,每人各屬一個民族(波什尼亞克人、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任期為四年,四年中每人輪流就任八個月主席團主席的職位。主席團成員由人民直選,其中波赫聯邦選出波士尼亞人、克羅地亞人成員,塞族共和國選出塞爾維亞人成員。
主席團提名部長會議主席,由議會通過。部長會議主席負責任命各部長。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議會擁有立法權,分為兩院:人民院有15名成員,每個民族各5名;代表院有42名代表,三分之二來自波赫聯邦,三分之一來自塞族共和國。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議會憲法法院掌握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全國的最高司法權,由9名法官組成,其中四人為波赫聯邦所選出,二人由塞族共和國選出,三人由歐洲人權法院選出,並且不能是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或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鄰國的公民。

憲法

1995年11月,代頓協定為波赫制定新憲法。新憲法規定:波赫的正式名稱為“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什尼亞克族、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地亞族三個民族為主體民族;波赫由波赫聯邦和塞族共和國兩個實體組成;波赫設三人主席團,由三個主體民族代表各1人組成,主席團成員分別由兩個實體直接選舉產生。

議會

兩院制。由代表院和民族院組成。代表院由三個民族的42名代表組成,其中28名來自波赫聯邦(包括波赫社會民主黨8名,民主行動黨7名,爭取波赫美好未來聯盟4名等),14名來自塞族共和國(包括波赫塞族獨立社民人士聯盟8名,塞族民主黨4名等)。代表院設主席1人,副主席2人,分屬三族,主席一職由波赫三族輪流擔任,主席、副主席每8個月輪換一次。代表院議員按比例制產生。本屆代表院於2010年11月選舉產生。現任代表院輪值主席博若·留比奇(Božo LJUBIĆ),戴尼斯·貝契羅維奇(Denis BEČIROVIĆ)和米洛拉德·日夫科維奇(Milorad ŽIVKOVIĆ)為副主席。
民族院設15個席位,由波赫聯邦的10名代表和波赫塞族共和國的5名代表組成。民族院議員是由波赫聯邦議會民族院和塞族共和國人民議會根據主體民族比例和大選結果推選產生。主席、副主席輪值方式與代表院相同。本屆民族院於2011年6月選舉產生,輪值主席蘇萊伊曼·蒂希奇(Sulejman TIHIĆ),副主席奧格年·塔迪奇(Ognjen TADIĆ)和德拉甘·喬維奇(Dragan ČOVIĆ)。

政府

波赫政府稱部長會議,由部長會議主席和部長組成,任期四年。部長會議主席由主席團任命,經議會代表院批准。部長由部長會議主席任命。本屆部長會議於2015年3月組成,目前處於技術任期。主席為戴尼斯·茲維茲迪奇(Denis ZVIZDIĆ,波族)。部長會議成員有:副主席兼財政部長弗耶科斯拉夫·貝萬達(Vjekoslav BEVANDA,克族),副主席兼對外貿易和經濟關係部長米爾科·沙羅維奇(Mirko ŠAROVIĆ,塞族),民政部長阿迪爾·奧斯馬諾維奇(Adil OSMANOVIĆ,波族),人權和難民部長塞米哈·博羅瓦茨(Semiha BOROVAC,波族),外交部長伊戈爾·茨爾納達克(Igor CRNADAK,塞族),安全部長德拉甘·梅克蒂奇(Dragan MEKTIĆ,塞族),法務部長約西普·格魯貝沙(Josip GRUBEŠA,克族),國防部長瑪麗娜·彭黛什(Marina PENDEŠ,克族),通訊和交通部長伊斯米爾·尤斯科(Ismir Jusko,波族)。

司法

根據波赫憲法,波赫設憲法法院。憲法法院是裁決兩實體之間以及兩實體內部各機構間糾紛的唯一法律授權機構,其決定是終審決定。憲法法院由9名法官組成,任期5年,其中4人由波赫聯邦代表院選出,2人由塞族共和國議會選出,其餘3人由歐洲人權法院院長推選,但不能是波赫或波赫鄰國公民。憲法法院院長瓦萊里亞·加利奇(Valerija GALIĆ)。兩實體分設波赫聯邦最高法院和塞族共和國最高法院。

政要

主席團塞族成員:米洛拉德·多迪克(Milorad DODIK)。1959年生於巴尼亞盧卡市。獨立社會民主人士聯盟主席。畢業於貝爾格勒大學政治學院。曾任波赫塞族共和國人民議會議員、波赫塞族共和國總理、波赫塞族共和國總統等職。2018年11月當選波赫主席團塞族成員。
主席團克族成員:熱利科·科姆希奇(Željko KOMŠIĆ):波赫主席團克族成員。1964年生於塞拉耶佛市。民主陣線黨主席。畢業於塞拉耶佛大學法學院。曾任塞拉耶佛市議會主席、塞拉耶佛市副市長、新塞拉耶佛區區長等職。曾於2006年、2010年兩次出任波赫主席團克族成員。2018年11月當選波赫主席團克族成員。
主席團波族成員:舍菲克·扎費羅維奇(Šefik DŽAFEROVIĆ)。1957年生於扎維多維契市。民主行動黨副主席。畢業於塞拉耶佛大學法學院。曾出任波赫議會代表院議員,兩次擔任議會領導人。2018年11月當選波赫主席團波族成員。
波赫部長會議主席:戴尼斯·茲維茲迪奇(Denis ZVIZDIĆ,波族)。

經濟

波赫在南斯拉夫時期便是聯邦內較貧窮的地區之一,獨立後又發生了內戰,經濟受到嚴重損害。戰爭結束後至今,波赫經濟正在漸漸復甦,同時還要進行從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
GDP (2008年)總量184億美元,人均約0.48萬美元。
波赫貨幣為可兌換馬克,曾經和德國馬克保持一比一的匯率。德國馬克由歐元所取代後,可兌換馬克繼續和歐元保持固定的匯率。
2010-2014年波赫經濟表現主要指標
經濟指標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GDP(億美元)
175.59
190.33
178.78
190.26
191.01
實際GDP增長(%)
0.7
1.3
-0.7
2.5
1.1
人均GDP(美元)
8364
8654
8914
1030
1057
通脹率(%)
2.2
3.7
2.0
-0.1
0.8
商品貿易總額(億美元)
109.53
132.44
121.55
127.37
134.26
商品出口
28.96
36.53
33.06
37.17
38.65
商品進口
80.57
95.91
88.49
90.20
95.61
外匯儲備
43.66
41.50
42.83
48.68
47.50

工業

波赫的主要經濟部門有農業及食品加工業、能源業、旅遊業、林業和木材加工業、金屬加工業等。2016年的工業產值為137.8億馬克,同比增長3.1%,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46.1%。2016年波赫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電力160.88億千瓦時,產煤1349萬噸(土狀褐煤720萬噸,暗色褐煤629萬噸)。

農牧業

2014年波赫主要牲畜存欄量:牛44.4萬頭,羊109.9 萬頭,豬53 .3萬頭,家禽2066.4萬隻。2014年波赫主要農產品產量:小麥17萬噸,玉米79.8萬噸,土豆30萬噸。

服務業

2016年服務業登記從業人數為24.83萬人,服務業產值165.85億馬克,約占國內生產總值55.47%。具體服務門類包括信息通訊、金融保險、文娛休閒和健康產業等。

旅遊業

2016年入境旅遊人數114.8萬人次,同比增長11.6%,過夜天數237.6萬天,同比增長10.9%。遊客主要來自克羅地亞、塞爾維亞、土耳其、義大利和斯洛維尼亞等國。其中,中國遊客13266人次,同比增長33.4%。旅遊設施主要有旅館、浴場、私人小旅館、汽車宿營地、溫泉和療養地等。主要旅遊點是塞拉耶佛、巴尼亞盧卡和莫斯塔爾。

外貿

2016年波赫進出口貿易總額255.7億可兌換馬克(約合130.7億歐元),其中,出口94.1億可兌換馬克(約合48.1億歐元),進口161.6億可兌換馬克(約合82.6億歐元)。主要出口商品有再生資源、電力及文化娛樂類產品等。主要進口商品有礦產品、石油、通訊產品、農產品、工業製成品等。重要貿易夥伴為:德國、義大利、克羅地亞、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等。

軍事

波赫戰爭期間,波、塞、克三大民族均擁有自己的武裝。戰後,根據《代頓協定》,波赫聯邦和塞族共和國兩個實體分別成立了國防部和軍隊,同時開始在北約的監督下大幅裁軍。2003年12月,波赫頒布首部《國防法》,決定在國家一級組建國防部。2005年10月,波赫通過《國防法修正案》和《兵役法》,決定組建全國統一的職業化軍隊。波赫主席團為波武裝力量最高統帥。波赫國防部為波最高軍事領導機構。波赫議會在其職責範圍內對軍隊實施監督。截至2017年10月,波赫武裝力量總人數為9560人。2017年度國防預算為2.99億可兌換馬克(約合1.62億美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武裝力量聯合參謀長為塞納德·馬紹維奇(Senad MAŠOVIĆ)中將。波赫武裝力量日為12月1日。

交通

波赫位於前南斯拉夫的中心地區,連線前南與歐洲的部分重要交通幹線經過波赫。交通運輸以鐵路和公路為主。截至2016年底波赫全國註冊機動車99.07萬輛,其中小汽車86.16萬輛,卡車81463輛,公共汽車4308輛,機車11007輛。
公路:根據波赫聯邦及波赫塞族共和國道路公司數據,全國公路總長2479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9公里。2016年波赫全國公路運輸:客運量1650.5萬人次,貨運量885.4萬噸。
鐵路:2016年波赫全國鐵路運輸:客運量40.9萬人次,貨運量1315.6萬噸。
空運:波赫有4個國際機場,分別是塞拉耶佛、巴尼亞盧卡、莫斯塔爾和圖茲拉。2016年航空客運量為122.5萬人次,貨運量8540噸。

社會

媒體

波赫全國共發行各類報刊138種。主要報刊有:《每日之聲報》、《解放報》、《獨立報》、《塞族之聲報》、《自由波士尼亞周刊》等。
全國有電視台48家。主要電視台:波赫國家電視台、波赫聯邦電視台、塞族共和國電視台等。全國有電台131個。

文教

波赫教育體制符合國際教育體制標準。根據2016年統計,教育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4.41%。2017年全國共有27所高校,2016至2017學年在校學生數量10.03萬人。主要高校為塞拉耶佛大學、巴尼亞盧卡大學和莫斯塔爾大學等。2016年塞拉耶佛大學入學學生數量為5302人,巴尼亞盧卡大學為4757人,莫斯塔爾大學為3158人。

習俗

旅遊喝咖啡是波赫人的一大傳統嗜好。工作間歇、業餘及周末等必飲咖啡,因此各式咖啡館和各色街頭咖啡亭在波赫街頭比比皆是,形成波赫街頭一大亮麗風景,人們往往利用喝咖啡聊天、交友、商談業務等。波赫人還喜愛吃甜食,以核桃仁加蜂蜜及奶油為主的各類甜度較重的甜點為波赫傳統特色。波赫人喜歡燒烤。春夏兩季周末或節假日,波赫家庭或朋友還喜歡在河邊、湖邊燒烤聚餐。
波赫人的正餐以味道醇香的波士尼亞餐為主,主要有貝伊湯、土豆燜小牛肉、烤羊肉、煎烤混合肉及油煎虹鱒魚,此外還有波士尼亞火鍋,冷盤有燻肉、香腸、奶皮及乳酪等。波赫極具特色的大眾傳統風味小吃,一是“切瓦比”(一種牛羊肉丸拌洋蔥夾面囊餅);二是布雷格餡餅,來波赫的外國人如未品嘗過這兩種大眾風味小吃,則被視為未到過波赫。
哲科哲科

民生

1992年爆發戰爭後,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食品和醫藥用品極端匱乏。國際社會向波赫提供大量人道主義援助。1995年代頓波赫和平協定簽署後,人民生活逐步有所改善。2017年波赫人均淨月工資為844可兌換馬克(約合432歐元),同比增加0.83%。總失業人數47.82萬人。根據2015年統計數字,波赫全國共有大型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29家,醫護人員49840人。

外交

對外政策

將加入歐盟北約作為外交的中心任務,重點發展與美國、歐盟關係,致力於睦鄰修邊,加強區域合作。2008年4月,在北約布加勒斯特峰會期間獲得對話國地位。6月,同歐盟簽署《穩定與聯繫協定》。
截至2011年底,共有165個國家同波赫建交。

對外關係

與中國關係1992年5月波赫加入聯合國時,中國作為共同提案國予以支持,事實上承認了波赫。同年6月和1995年3月西拉伊季奇分別以波赫外長和總理身份兩次非正式訪華。
1995年4月3日,中國和波赫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兩國政府同意,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基礎上,發展兩國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共和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共和國政府承諾不與台灣建立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不與之進行任何官方往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承諾尊重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共和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
兩國政府同意,在對等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慣例,互相為對方在其外交代表履行職務方面提供一切必要的協助。
2010年5月,部長會議主席什皮里奇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2013年11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波赫總理貝萬達。

旅遊

內戰前旅館服務業比較興旺,旅遊業設施較齊全,有浴場、汽車宿營地、溫泉和療養勝地等。主要旅遊區是亞得里亞海海濱區、塞拉耶佛附近的冬季體育中心和塞拉耶佛普林西普橋。

博物館

塞拉耶佛有眾多博物館,包括了塞拉耶佛博物館、Ars Aevi現代美術館、波赫歷史博物館、波赫文學和戲劇藝術博物館和波赫國家博物館(開設於1888年)收藏有塞拉耶佛哈加達(Sarajevo Haggadah)、泥金裝飾手抄本和最老的塞法迪猶太人檔案。猶太人哈加達在博物館永久展出,是世界上僅存的一份帶插畫的塞法迪哈加達。國家博物館長期展出當地和區域性及國際性文化及歷史遺產,收藏了超過5,000件波赫歷史文物。阿利雅·伊澤特貝戈維奇博物館博物館在2007年10月19日開放,位於舊城區。博物館收藏了波赫首任總統阿利雅·伊澤特貝戈維奇相關的一些文物。
莫斯塔爾鎮莫斯塔爾鎮
塞拉耶佛還有設立於1919年的塞拉耶佛國立劇場。另外還有塞拉耶佛青年劇場。其他的文化設施有塞拉耶佛文化中心、塞拉耶佛市圖書館、波赫藝術畫廊等。波士尼亞協會是以波士尼亞人的歷史為焦點的私有圖書館和美術館。
在戰爭導致的破壊 和復興開發中,有多座設施和文化、宗教象徴消失。其中包括了格茲·胡色雷·貝格圖書館和國立圖書館、塞拉耶佛東方協會、關於1984年冬季奧運會的博物館。各級政府在之後設定了保護文化財產的法律和機構。塞拉耶佛的文化財產保護機構有波赫文化歷史自然遺產保護協會和波赫國立紀念物保存委員會。

拉丁橋

拉丁橋的舊稱是普林西普橋。這座橋是奧匈帝國的帝位繼承者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妻被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殺害的塞拉耶佛事件的現場。橋樑過去是木造橋,在洪水中被破壊,1798年重建。1914年,在這座橋的北側,大公夫妻被暗殺,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為紀念南斯拉夫愛國主義,橋樑曾改名為普林西普橋,南斯拉夫解體之後其名稱恢復為拉丁橋。
拉丁橋拉丁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