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唐開元23年(公元735年),為加強漕運管理,
唐玄宗決定將泗洲城和泗洲治合併重建,並將新城址移至汴河與淮河入口處,也即今泗洪縣的最南端,與今盱眙縣隔
淮河相望。 泗洲城自唐朝初建,經歷代擴建,至明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泗洲城周長九里三十步,城牆高二丈五尺,城內另建有里城一座、輔城45座。城內共有十五條街,三十四條巷,住家近萬戶。當時泗洲城的城鎮建設相當繁華,鼎盛時僅有歷史記載的寺、廟、塔、樓、觀、庵、祠、壇等建築就有幾十處。因交通發達、商賈雲集、
經濟、
文化繁榮,泗洲城成了歷史上的一座名城。 泗洲城多水。城內河溝交縱,可通舟楫,城內建有橋樑十六座,後世有人將當時的泗洲城比作東方的威尼斯;城外是
護城河,環城皆水,將整個泗洲城完全圈在當中。城牆上共開有五處城門與外界溝通,但進出城均需通過吊橋。因為到處都是水,為方便交通,古泗洲城還設有三處渡口。
也許是冥冥中注定,泗洲城因水而興盛,但最終也因水而毀滅。 因地勢低,泗洲城自建城以來,一直沒能擺脫洪水侵襲的困撓,幾百年間,黃河水多次決口淹城,淮河上游的洪水也一次次肆無忌憚地侵犯州城,圍城護堤屢修屢毀,城牆門樓也多次受損,城內多次全城淹沒。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97年)冬,洪水再一次淹沒了泗洲城,以後連年洪水不退。康熙35年(公元1696年)夏,又一次特大的洪水再度侵襲,整個泗洲城全部沒入水中並再也沒也露出水面,千年古城從此夢幻般地消失了。
現在,逢降水較少年份時,原泗洲城舊址處的淮河裡能顯露出一段古泗洲城的殘存城牆,矗立水中;遇乾旱年份,洪澤湖水全面降落時,湖底還能找到很多整塊的古泗洲城的城牆磚。
歷史傳說
說到
泗洲城,又不得不扯到
吳承恩,在他的《
西遊記》里,你能找到有關水淹泗洲城的故事的起端。在《西遊記》里有這么一回,說涇河龍王為破算命先生袁守誠的
預言,私自改變了長安下雨的時辰,剋扣了點數,結果,被魏徵在夢中斬殺。於是,洪澤人民為它續上了一段,成了泗洲城淹沒的理想解釋。
故事是這樣的,
水母娘娘為了報龍王被斬之仇,搬來了五湖四海的水,準備將人間淹沒。恰巧在路上碰到了張果老。張果老是個倒著騎驢的怪老頭,他得知了水母娘娘的企圖,就變成了一個做生意的販驢人。他故意向水母娘娘討水喝,水母娘娘見是凡人蠢驢,也就同意了他的意見。其實,張果老的驢是頭神驢,轉眼間,差不多將水母娘娘的兩桶水喝完了。水母娘娘一見就急了,一腳,把水桶踢翻在地上,桶里的剩水流開去,頓時濁浪滔天,一片茫茫,於是泗洲城就倒霉了,永遠沉到了水底。而這一片水就是現在我所見的洪澤湖。
故事畢竟是故事,傳說里的曲折寫進小說也便成了人們永恆的記憶。城牆在水面上還稍稍裸露,起起伏伏的歷史,就像這湖面上的波浪,將多少
富麗堂皇,多少紅塵往事清洗得一乾二淨。自己很喜歡聽這些傳說的故事,在我看來,這些才是中華民族活著的
靈魂。
泗洲城在洪澤老人的嘴裡,似乎是一個很遠的很遠的地方,而實際上,它僅僅就離他的小船幾十米深而已。就在船的底下,就在我們的腳下,誰能知道那裡究竟埋葬著多少個故事,多少個春秋呢?
泗洲城遺址
2005年6月,在盱眙縣舉行的古泗州城遺址考古勘探成果專家論證會上,沉睡地下長達325年之久的被稱為“中國龐貝”的古泗州城的神秘面紗終於被 一層層揭開。
300多年前,被黃河奪汴入淮洪水淹沒的古泗州城,在傳說中一直被認為在洪澤湖和淮河水中。然而,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經過近一年的勘探證明,這座曾經作為汴河漕運中心的繁華古城,並非沉沒在洪澤湖,而是僅有十分之一淹沒在淮河水中,其絕大部分與盱眙縣城第一山隔淮河相望。
2004年2月至11月,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和他的課題小組,採取了地面調查與考古鑽探及局部探溝剖析相結合的方法,在盱眙縣淮河鄉城根村及沿河村一帶打下了1萬多個探點。
結果表明:古泗州城只有一小部分面積被淹沒在淮河水中,主要是南門及其兩邊的城牆。
據推測,古泗州城的南門方位大約就在淮河當中的小洲灘下。南門是古泗州城五座城門中的一座。而這座曾經輝煌了900多年的古城的絕大部分如今則埋在淮河邊旗桿灘和城根灘上寧靜的田園下面。
據主持此次古泗州城遺址考古勘探工作的賀雲翱教授介紹,雖然此次勘探是初步勘探,但基本可以勾勒出古泗州城風貌。
社會影響
泗州城遺址被專家認為是中國古代城市的新類型。因為中國現存的101座歷史文化名城都混雜了從古至今的建築,包括世界遺產雲南麗江和山西平遙。 只有古泗州城“凝固”著325年前的狀態,這樣的城池在世界上極為罕見。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敏表示,古泗州城應該定位為“中國唯一一座災難性城址”。
這正是泗州城魅力之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說,古泗州城的發掘將有條件申報“中國十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