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泗洲佛祖,僧伽歌,僧伽大師,僧伽贊,鸛林寺,
泗洲佛祖
諡號:泗洲文佛、泗洲菩薩、泗洲大士、泗洲大聖, 法號:僧伽 (公元628—710年),西域.何國.碎葉城人(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 楚河州.托克馬克市,離我國新疆邊境約400公里)。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進入大唐涼州傳授佛法(涼州今甘肅省酒泉市)。唐高宗龍朔元年(公元661年) 僧伽大師到泗洲城 (泗洲城今江蘇省盱眙縣境內,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淮河洪水沉入洪澤湖) 傳授佛法。 一天,僧伽大師留宿一大戶人家,第二天早上僧伽大師要離開時對主人說:“貴府本是一座寺廟。”主人聞聽格外驚奇,趕緊叫多人在院內掘地,果然發現了一塊石碑,碑上題名“香積寺”,又刨出一個金像,像衣上刻“普照王佛”字。此事很快傳遍泗洲城,後來那大戶人家遂捐出其府第,建普照王寺,僧伽大師也遂在泗洲城傳經弘法,為民治病、祈雨治水、點化痴男怨女,景雲二年(708年),唐中宗迎請僧伽大師到京城長安薦福寺當主持(長安薦福寺即今西安市小雁塔),並封僧伽大師為國師。唐朝大詩人李白的父親李客是西域碎葉城商人,來長安經商,後以國(李)為姓,以客為名。聽說長安薦福寺主持僧伽大師也是西域碎葉城人,李客便經常帶八歲的李白拜訪僧伽大師,僧伽大師成了李白的啟蒙老師,深受影響,後來李白成為唐朝大詩人。文佛之意就來源以此!
僧伽歌
李白的名詩《僧伽歌》就是李白對僧伽大師人生寫照
僧伽歌
——【唐】李白
真僧法號號僧伽,有時為我論三車。
問言誦咒幾千遍,口道恆河沙復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為法頭陀來此國。
戒得長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蓮色。
意清淨,貌稜稜。亦不減,亦不增。
瓶里千年舍利骨,手中萬歲胡孫藤。
嗟予落魄江淮久,罕遇真僧說空有。
一言散盡波羅夷,再禮渾除犯輕垢。
僧伽大師
景雲四年(710年),僧伽大師端坐圓寂,享年83歲。圓寂後唐中宗為其敬漆肉身,送回泗洲城建塔供養。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下令翻建泗洲僧伽大師塔,雍熙元年(公元984年),宋太宗又加封僧伽大師“大聖”諡號。從此“泗洲大聖”更是名揚四海。
僧伽贊
宋代大學士蘇東坡寫的《僧伽贊》反映了當時宋代全國對僧伽大師高度崇拜與信仰
僧伽贊
——蘇東坡
盲人有眼不自知,忽然見日喜而舞。
非謂日月有在亡,實自慶我眼根在。
泗洲大士誰不見,而有熟視不見者。
彼豈無眼業障故,以知見者皆稀有。
若能便作稀有見,從此成佛反如掌。
傳摹世間千萬億,皆自大士法身出。
麻田供養東坡贊,見者無數悉成佛。
在民間泗洲文佛成了啟蒙孩子讀書的神佛。
鸛林寺
據歷史記載,清朝順治九年九月鄭成功屯兵古縣,十月初一兵敗退守海澄,致使古縣及周邊村落被清兵搗毀,古縣土樓,鸛林土樓,園中土樓也在這場戰爭中被焚毀,鸛林村(即頂半林和下半林村)荔枝園裡遍地是瓦礫、瓷片,據下半林老人講,以前古縣包含古縣和鸛林(即頂半林和下半林村)是古代龍溪縣的縣治,是個多姓氏上萬人口的漳州郡城。宋代的韓鈜(禮部尚書)、元代的王東之(國子教授),王吉才(泉州學正),明代的楊聯芳(杭州知府),清代的王材(工部主事)、鄭玉振(和順縣令)、鄭圭海(漳州著名文人)祖籍都出自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