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融

法融

法融(593-657),禪宗牛頭派的創始人,俗姓韋,潤州延陵(江蘇丹陽縣延陵鎮)人。十九歲即盡通經史,因閱《般若經》,遂皈信佛法。後入茅山,依炅法師出家,二十年中專精匪懈,入大妙門。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法融於牛頭山幽棲寺北岩下別立禪室,潛修禪觀,淨侶四至,百有餘人。禪宗四祖道信大師聞之,往付頓教法門。以牛頭山為中心之法系遂稱為牛頭宗,自法融至慧忠,稱為牛頭六祖,盛極一時,入宋以後漸衰。貞觀二十一年,法融在幽棲寺開講《法華》。高宗永徽三年,應請至建業講《大品般若》,後又講《大集經》。顯慶元年,應請住建初寺,次年正月二十三日示寂,壽六十四,臘四十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融
  • 外文名:牛頭法融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潤州延陵人
  • 出生日期:593
  • 逝世日期:657
  • 職業:禪宗牛頭派的創始人
  • 師承:四祖道信
紀念誕辰,法師介紹,

紀念誕辰

2015年3月13日,農曆正月二十三日,是唐代高僧牛頭法融禪師圓寂紀念日。

法師介紹

法融,是禪宗牛頭派的創始人。俗姓韋,潤州延陵(江蘇丹陽縣延陵鎮)人。十九歲(612)入句容茅山三論宗僧炅法師剃度。後從大明法師鑽研三論和《華嚴》、《大品》、《大集》、《維摩》和《法華》等經數年。大明寂後,漫遊各地,從鹽官(今浙江海寧縣)邃法師、永嘉曠法師等聽講各種經論,深有造詣;但覺全憑知解不能證入實際,因而復入山凝心宴坐,過了二十年習定的生活。
法融
唐初武德七年(624)平定了吳越,左丞相房玄齡奏請淘汰寺廟僧徒,法融即挺身入京陳理,御史韋挺看了他的《表》辭情文並茂,和房玄齡協定後才把這事打消。貞觀十年(636)他到南京牛首山幽棲寺北岩下構築一所茅茨禪室,日夕參究,數年之間,同住的法侶就有一百餘人。這時牛首山的佛窟寺藏有佛經、道書、佛經史、俗經史和醫方圖符等七藏,是劉宋初年劉同空造寺時到處訪寫藏在寺里的著名經藏。法融得到佛窟寺管理藏經的顯法師允許,在那裡閱讀了八年。摘抄各書的精要,然後回到幽棲寺,閉門從事研究。
貞觀二十一年(647),法融在幽棲寺開講《法華經》。永徽三年(652)邑宰請他出至建業講《大品般若》。江寧縣令李修本又請他講《大集經》。
顯慶元年(656)司功蕭元善再三請他住建初寺,次年(657)即寂於該寺,時年六十四歲。
法融和禪宗四祖道信的關係,《續高僧傳》並無記載。明確的記述法融受道信印可為牛頭禪初祖的事實,是晚出的劉禹錫的《融大師新塔記》(《全唐文》第六百零六卷)、李華的《故徑山大師碑銘》、《故左溪大師碑》(《全唐文》第三百二十卷)、李吉甫的《大覺師碑銘》(《全唐文》第五百一十二卷)和宗密的《禪門師資承襲圖》等。
法融的門下,據《續高僧傳·法融傳》說,他初入牛首山時有道綦和道憑,這兩人的事跡都不詳了。《宗高僧傳》卷八有《曇璀傳》,說曇璀晚年曾事牛首山法融,稱法融為東夏的達摩。他受了法融誨示以後,即隱居於鐘山,後入潤州竹林寺。從最初的師承關係說,曇璀應該是牛頭宗的第二世,但後來卻公認智岩為二世。至於牛頭宗法系六世的次第,都是比較後起的說法,而各種記載里也互有出入。唐劉禹錫的《融大師新塔記》以法融、智岩、法持智威玄素法欽為牛頭宗傳承的次第,但未稱為六祖。李華的《故徑山大師(玄素)碑銘》所記的傳承是:法融、智岩、慧方、法持、智威、玄素六世。這種系統傳說在玄素(668—752)生前似已成立。到了宗密時(780—841)更確定了牛頭宗的世系,以法融為第一祖,智岩第二,慧方第三,法持第四,智威第五,慧忠第六。又說智威的弟子有潤州鶴林寺玄素,玄素的弟子有徑山道欽(一稱法欽),都是相承傳授牛頭禪的宗旨的。牛頭宗的世系,後來即以此為定說。
據宗密《禪門師資承襲圖》說,牛頭宗是從道信下傍出的一派。初祖慧融(即法融)禪師曾多年精研般若空宗,後遇道信印證所解。道信告訴法融說,此法從上以來只委一人,他已將法付與弘忍了,因而囑咐法融說,可以自立一支。法融後來果於牛頭山創宗,位當初祖,輾轉傳了六代。這一宗和南北二宗都沒有關係。一說是法融在牛頭山得自然智慧後,道信親自過江去加以印證的。但道信當時住蘄州(今湖北蘄春)雙峰山三十餘年,為全國禪徒所仰望,法融到雙峰山去問法是可能的。
法融的著述,據《宋高僧傳》卷十《唐天台山佛窟岩遺則傳》說,遺則曾為法融的文集作序,其書三卷現已失傳。現在所傳的只有存於《全唐文》卷九百零八和《景德傳燈錄》卷三十中的《心銘》,共一百九十八句,每句四字。《心銘》主張:‘心性不生,何須知見;本無一法,誰論熏煉?’又說:‘菩提本有,不須用守;煩惱本無,不須用除。’這種思想顯然成為後來南宗所倡導的頓悟說的先聲。此外,據宗密《圓覺經大疏鈔》卷十一及永明延壽宗鏡錄》卷九十七所記,法融還有一種著作叫《絕觀論》。此論近代出土的卷子本有四本(巴黎國民圖書館藏三本,北京圖書館有一本)。這些大概都是唐貞元十年(794)前後的寫本,篇幅似乎不完全,《宗鏡錄》卷九十七引文未見於他本,但第九卷及七十七卷所引之文,敦煌本都有。
牛頭禪的特色在於排遣多言,而著眼於空寂。所以從《宗鏡錄》卷九十七所引法融《絕觀論》的文句看來,法融認為六根所緣的並悉是心,而心性又是空寂的。他說從境起解是智的作用,而自身心性是智的境界。他從心的照用和靜止的狀態說明心的舒捲,‘舒則彌游法界,卷則定跡難尋’。這和他的《心銘》‘目前無物,無物宛然’的說法是一脈相通的。至於他的禪風,重在無心絕觀,或絕觀忘守。這和道信禪法以坐禪觀心守一為主的,不很相同。所以他們中間的有無傳授淵源,今人還是有異論的。
據日本古經錄所載,法融還有《注金剛般若經》一卷、《金剛般若經意》一卷、《維摩經記》二卷、《維摩經要略疏》一卷、《華嚴經私記》二卷、《法華名相》一卷(見《惠運律師目錄》、《智證大師將來目錄》和《東域傳燈錄》等),共有六部七卷之多,都已失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