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唯識學》是201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太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相唯識學
- 作者:太虛
- 出版時間:2017年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52075
《法相唯識學》是201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太虛。
《法相唯識學》商務印書館出版,本書收入釋太虛闡述法相唯識學的重要講演和文章57篇,書前有王恩洋、張化聲等人為其中《法相唯識學概論》所作的10篇序。全書內容包括唯識理論類、唯識答辯類、唯識學通疏釋類等。該書內容全面,條理清...
《法相唯識學》是201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太虛。內容簡介 商務印書館自1897年始創,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宗旨,於建館翌年便出版了《馬氏文通》,這部學術經典既是中國學術現代化的標誌之一,也開啟了商務印書館百年學術出版的序幕。其後,商務印書館一直與中華現代學術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
《法相唯識學(上)》是200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太虛。內容簡介 《法相唯識學》(上)作者太虛法師,法相唯識是佛門中最為精闢的學問,太虛法師的這本著作被認為是融貫了西方哲學思想與佛教思想、對佛家經典的通俗性的、也是全面的闡釋性作品。圖書目錄 法相唯識學概論諸序 法相唯識學概論序 法相唯識學...
《法相唯識學(下冊)》是200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太虛。內容簡介 先說到兩家的同異,主張要分的,因為內學院在研究無著、世親的論典上發現了它差別,即是雖都談一切法,卻有兩種形式,一是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蘊處界來統攝一切法。一則以心、心所、色、不相應、無為來統攝一切法。因此方法...
後者有太虛大師的《法相唯識學》,唐大圓的《唯識學的科學方法》,法舫法師的《唯識史觀及其哲學》等。這三系唯識學在思想觀點和研究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異與分歧。大致來說,前二者是完全站在印度唯識學,尤其是玄奘一系的唯識今學的立場上,排斥甚至否定中國佛學的傳統,重視歷史和考據的學術方法。而以太虛大師為...
《法相唯識學認知思想研究》是2019年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為了回應當代認知科學研究中出現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本課題系統梳理了法相唯識學的認知思想,嘗試藉由比較研究,建立佛學智慧與認知科學溝通的橋樑。全書主要內容包括:以五位百法、四分三量為基礎的認知體系論,以心識三能變為框架的認知建構論,以法相...
《法相唯識學(上下)》是2003-03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太虛。內容介紹 《法相唯識學(上下)》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作品目錄 上冊 法相唯識學概論諸序 法相唯識學概論序 法相唯識學概論序 法相唯識學概論序 法相唯識學概論序 法相唯識學概論序 法相唯識學概論序 法相唯識學概論序 法相唯識學概論序 ...
法相宗,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因強調不許有心外獨立之境,亦稱唯識宗。由於創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窺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稱慈恩宗。簡介 法相宗是中國眾多佛教派系中以法相立宗的大乘佛法派系,也是直接修證和修煉佛法的融理論與實踐於一體的最高佛學宗派。法相宗源起於到印度遊學18年而後回國的唐代高僧玄奘,是玄奘全面學...
《20世紀中國唯識學史要》是2020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宏禹。內容簡介 本書是海內外第一部對20世紀佛教唯識學思潮作出系統梳理的研究專著,以20世紀中國法相唯識學發展的歷史脈絡為研究目的,把唯識學復興思潮放在整個近現代佛教運動的時代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以唯識學派和團體為分界,以主要人物思想為中心,...
一、概論性著作:《唯識通論》《法相學》《瑜伽宗綜述》這三部著作,以不同的理路來組織法相唯識學的學說體系。二、專論性論文:《實有真空中道了義論》《廣四緣論》《名學邏輯與因明》這三篇論文,都涉及唯識學中極為關鍵的問題。圖書目錄 唯識通論 1 章 佛法總論 2 第二章 略述諸宗 7 第三...
本書是從唯識學入手,對高僧太虛的思想進行分析研究,以期透過太虛對中國近代佛教思想有一個更為合理的認識。本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太虛佛學思想總論 第一節 近代佛學史的開端 第二節 太虛的生平與事業 第三節 太虛思想的特點 第四節 近代唯識學概說 第二章 太虛與法相唯識學 第一節 太虛唯識學思想的分期 第...
他秉承儒家正統,既學習佛道,又排斥佛道,其研習佛道之深,與其抨擊佛道之厲,相反相成,相映成趣,彰顯了其為學能人能出,出入自在,唯我所用的大家風範。本書主要介紹王船山的佛學思想(其道學思想將另文刊出),重點是其法相唯識學專著《相宗絡索》。該書在唯識學上標新立異,有“唯識秘密法”之說:讀者...
唯識說指的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基本理論。主張外境非有,內識非無。世界一切現象只是心識的變現,心外無獨立的客觀存在。主張有情的心識可分為八種:眼識、耳識、鼻識,身識、意識、未那識與阿賴耶識,合稱“八識”。前五識了別外界色、聲、香、味、觸諸對象、相當於感覺;意識統率前五識的活動,相當於...
《呂澂唯識學思想研究》是2015年6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宏禹。內容簡介 呂澂先生作為20世紀研究佛教法相唯識學的一朵瑰麗的奇葩,宗於護法、玄奘系唯識今學的教旨,並多有批判、獨創精神。該書稿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名為:呂澂唯識學思想與印中佛學源流;下篇名為:呂澂唯識學思想與真善美哲思。...
唐大圓(1885~1941)湖南省武岡縣竹篙墉(今洞口縣)人。是民國時期以專攻法相唯識學見稱的佛學家。民國11年(1922),曾受聘武昌佛學院講師,並曾擔任《海潮音》月刊主編。多次講授《攝大乘論》,對此書“除參考古注外,獨辟門徑,間有發前人所未發,補古注所未備者。”(見靈濤《攝大乘論隨錄》一書唐序)...
法相唯識學視有分識為阿賴耶識的“密意說”(有所保留、非明顯),《成唯識論》卷三云:上座部、經量部皆密意說阿賴耶識為有分識,“有謂三有,分是因義,唯此恆遍,為三有因。能產生三界及六識活動(顯意識)的因、心體。據此,大眾部等所說的心性本淨,是就一心之相續,說心住於其本性時為淨,住於...
日本學者前田慧雲(1857-1930)《三論宗綱要》認為,羅什傳至吉藏,稱為古三論宗。而日照(613-687)三藏於唐高宗時,傳來智光及清辨論師的三論學,後傳至賢首法藏、新羅元曉,這個系統為新三論宗。但日照三藏所傳的多為密宗及法相唯識學,並無中觀派的作品,故此說可能是虛構的。日本三論宗初祖為高麗僧慧...
太虛法師對法相唯識深有研究,並主張把唯識思想套用於現實社會。主要著作有《真現實論》《法相唯識學》《起信論研究》《整理僧伽制度論》《太虛大師寰遊記》等,門人輯有《太虛大師全書》行世。重要影響 一是整頓僧團,改革僧伽制度。也就是要從出家的主持僧(僧團)和在家的居士正信會兩方面來整頓和振興佛教。...
韓鏡清在《淨影八識義述》等文中,以護法系正統觀點為準衡,指摘地論師唯識說之疏謬。”二、唯識學源流問題。“佛悅《唯識學成立之經過》、演培《唯識思想演變史略》、世光《法相唯識學的歷史發展》等文章,對唯識學在印度成立發展的歷程作了相當詳盡的論述。印順法師的《唯識學探源》用思想史的方法,溯唯識思想...
他治學的方法,迥異於竟無居士。竟無於唯識諸論,不在逐字尋求其來源,而在扼其大意。因此,始由唯識,而般若,終至涅盤,總扼其佛學之大綱。韓氏則采精兵主義,其於法相唯識學,旨在窮究瑜伽,然後旁及十支。所謂一本十支,故其學始終未能突出此一範圍。歐、韓二氏於唯識之長短,由此可見。工作重點 刻印經典...
於是,他決心捨身為法,置家庭生計於不顧。1910年,再次赴南京依楊仁山居士研究佛法,專攻慈氏法相唯識學。是年,年已四十。1911年,楊仁山居士生西,以金陵刻經處編校、刻印事業囑竟無先生等。埋首佛典 時值辛亥革命軍攻打南京,城內十分混亂,他堅守刻經處四十餘日,保全了經版。1912年,與李證剛、桂伯華等一起...
佛教基礎課:印度學概述、佛教史、戒律學基礎、三論宗綱要、淨土宗教程、華嚴學概論、天台宗概論、法相學基礎、佛教經典概論、禪修實踐;佛教專業課:戒律學、三論宗宗學、天台宗概論、三論宗宗學、毗曇學、法相唯識學、大乘經典精讀;②普通基礎通識及專業課 普通基礎素質課:口才訓練、普通邏輯、心理學概論、管理...
已列入計畫或開始編輯的書籍有:法相唯識學叢刊的《能達未達論》、《辨法法性論》、《顯明三性頌》、《唯識三十論》、《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釋》、《略顯瑜伽師修習義》等九種;藏傳佛學叢刊的《阿毗達磨俱舍論釋·開顯解脫道論》;淨土學叢刊的《大乘無量壽經淺解》;般若學叢刊的《大般若經述要》、般若...
而後起的法相唯識學從理論上解釋了大乘空宗所未回答的問題,首先是對傳統“六識”的突破。唯識家認為,傳統佛教將人的認識劃分為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有著嚴重的局限性,無法闡明精神世界的複雜情況。真諦譯的《轉識論》中將“識”分為三大類:一是“果報識”,即“阿黎耶識”,或稱“第八識”;...
倓虛大師見其年少聰慧,遂收為侍著,隨侍倓虛左右數十年,廣學天台教觀,隨赴講筵坐地參學。1940年能闡赴北京在周叔迦居士創辦的高級中國佛學院學習,期間曾隨寶賢法師精研法相唯識學。1947年隨大師赴粵弘法,後居香港。1949年後回國,1994年率弟子五人入住普照寺廣接有緣,教演天台,指歸淨士,使普照寺成為一...
一、就歷史意義而言,玄奘三藏法師為我國歷史偉人,其西行求法之舉,將我中華民族之名聲遠播西域,揚名印度。二、就佛教教理而言,三藏法師將印度中期大乘佛教傳入我國,歷經譯述整編,成為完整的中國法相唯識學體系,弘傳後世。三、就文化而言,三藏法師將我國文化,歷經驚險傳輸中亞,為大漢民族立下不朽的聲威。四、...
《法華經》六番神咒之“藥王菩薩所說咒”法相唯識學概念體系?究 文字禪的特點與形式——以《頌古百則》及《碧岩錄》為例 《百論》破邪方法研究 華嚴念佛觀 試析吉藏大師對“八不”思想重視的原因 智者大師的放生思想及其影響——兼對當前佛教界放生現象的思考 (三)佛教與傳統文化 太虛大師倡導“人間佛教”...
(1)如法相唯識學者,著重於法相。在‘種現熏生’的緣起論中,說明世出世間的一切法。當他在說明一切法──無常生滅時,從不曾論及與法性不生滅的關係。依他說︰一切法要在生滅無常的定義下,才能成立種現熏生,不生滅性是不能成立一切法的。這一學派,一向以嚴密見稱。但或者,誤以不生滅(無為法性)...
《王恩洋儒佛思想研究》是2016年9月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俊傑。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系統研究近代唯識學與儒學之辨的著作,全書以王恩洋的儒佛思想為基本線索,通過法相唯識學的現代詮釋、儒學的唯識化重構、儒佛之辨的新開展三個主題,探討近代唯識學與儒學之間的雙重變奏關係。這些內容包括系統地對...
第二節 法相唯識學的傳播 第七章 統一新羅中期以後的禪宗 第一節 禪宗及其在新羅的初傳情況 第二節 以禪門九山為中心的禪宗傳承(上)第三節 以禪門九山為中心的禪宗傳承(下)第八章 高麗前期的佛教與政治 第一節 後三國時期的佛教 第二節 佛教與高麗建國 第三節 高麗前期國家對佛教的扶持 第九章 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