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塔赫布爾西格里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古城是MUGHAL朝在1569年開始興建的宮城,但由於水源等原因於1585年放棄。城中遺留下來的有宮殿、政府行政機關、清真寺等宗教設施,以及庭園、圖書館和醫院等,是珍貴的建築歷史博物館。大體上說,法塔赫布爾·西格里古城是經過仔細區劃的、並且具有相互垂直軸線的城市,在建築遺蹟中,宮殿建築內容最為豐富,顯示出了設計者傑出的規劃設計能力和工匠高超的建築技藝。

這座修建著防衛工事的宏偉古城位於阿格拉以西40公里,在阿格巴大帝的統治時期,這裡在1571~1585年曾經短暫的作為莫臥兒帝國的首都。阿克巴曾經來到西格里村莊(Sikri)尋求蘇菲派的聖人謝赫薩利姆·奇什蒂(Shaikh Salim Chishti)的指點,聖人預言了莫臥兒皇位繼承人的誕生。

預言成真之後,阿克巴在這裡修建了他的新首都,其中包括一座雄偉的清真寺—如今仍在使用中—和3座宮殿,這些宮殿被分別獻給了他最愛的3位皇后,其中一位是印度教徒,一位是穆斯林,還有一位是基督徒(不過西格里的印度教村民對這些說法中部分存有異議)。

這座城市曾經是一座融合了印度教和伊斯蘭風格的傑作,但是建立在了一個據推測嚴重缺水的地區,因此在阿格巴去世後不久就被遺棄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塔赫布爾西格里
  • 外文名:Fatehpursikri
  • 地點:印度
  • 建造年代:公元1569~1581年
  • 風格:印度後期伊斯蘭教宮城
  • 結構和材料:主要為石、拱及穹項結構
  • 開放時間:日出到日落。
  • 門票價格:清真寺免費,外國遊客260盧比/人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景點美圖,主要特徵,建築布局,歷史淵源,勝利之城,大清真寺,景點評價,

主要特徵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城遺址得名於其附近的一個名叫西格里的小村。198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法塔赫布爾西格里城原意為“勝利城”,始建於16世紀下半葉,坐落在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境內。該遺址擁有眾多頗具特色的寺廟和一座氣勢宏大、裝飾豪華的皇宮,突出地體現了莫臥兒文明的輝煌成就。城市的主體建築以赤沙石為原料,裝飾著嵌出圖案並刻上各種細密精緻花紋的白色大理石,城中的清真寺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可以容納1萬多名信徒。此外,它還是聖人謝赫·沙利姆·奇斯蒂的陵墓的所在地。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法塔赫布爾西格里

建築布局

清真寺東北面的皇宮由覲見宮、五層宮、土耳其素丹宮、水池、內宅、莊園等建築組成,規模宏偉,造型奇特精美。皇宮大約1600米寬,周圍有3邊寬約3000多米的城垣將它圍起,皇宮的南門是一座高大的紅色建築,外面裝飾著白色大理石,此門呈八角形,其頂端還環繞著小涼亭。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遺址法塔赫布爾西格里遺址
雕樑畫棟的覲見宮,四壁有一圈兩層迴廊,一根柱頭像樹冠似的石柱立在中心位置,它還托起一個圓形平台,平台上還有4條路橋通向宮殿四角,與兩層回欄相連。皇帝寶座就設在這個平台上,皇帝可以坐在上面,傾聽群臣在下面議論國事。形若寶塔的五層宮中最高一層是土耳其式圓頂涼亭。站在樓頂瞭望,全宮及周圍景色可盡收眼底。其屋頂用綠色琉璃瓦裝飾,內室的牆上繪製著中國畫,建築裝飾極為精巧別致。聖人沙利姆的白色大理石墓和一群清真寺也在宮中。
“勝利城”,法塔赫布爾西格里,由阿克巴皇帝於16世紀後半期而建。它作為莫臥兒王國的首都只有十年。整體建築和寺廟都為統一的建築風格,其中包括印度最大最知名的大清真寺。法塔赫布爾西格里城距印度北方亞格拉市西南40公里,1570年至1586年間是古莫臥爾帝國的都城,當初阿克巴大帝選址時,認為該地是一處難得的風水寶地,於是建起了在當時被稱之為勝利之城的城市。

歷史淵源

整個法塔赫布爾西格里城是按照阿克巴國王的審美觀建造的。但因為它創建之初缺乏長遠規劃,建成不久就遭到了遺棄。流傳著一個關於法塔赫布爾西格里城的傳說,16世紀時,一個名叫謝赫.沙利姆.奇斯蒂的聖人在此地一石屋內講道,阿克巴國王一直為沒有男性繼承人而苦惱,因此他不遠萬里去朝聖以期得到神靈的保佑,不久他的祈求應驗了,他如願以償的得到了一個男孩。為了紀念神靈,它以聖人的名字來給王子起名,並決定建一座新城來慶祝王子的誕生。這就是莫臥爾帝國都城法塔赫布爾西格里的來歷。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遺址法塔赫布爾西格里遺址
現舊皇宮和赭紅色古堡仍屹立在石山由,雄偉壯觀。皇宮寬約1600米,三城垣長約300米,南門為一座八角形高大建築。宮內主要建築有覲見宮、五層宮、土耳其蘇丹宮、內宅及水池花園等。五層為一座寶塔式建築,共五層,最高一層是土耳其式圓頂涼亭。內宅為妃子們的住處,建築別致,屋頂多覆綠色琉璃瓦,一室內牆上繪有一幅中國畫。宮內還有聖人沙利姆大理石墓。附近建有一座清真寺。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城的建造不僅體現了阿克巴國王的貴族作風,而且也展示了他人道主義的一面。儘管阿克巴國王信奉伊斯蘭教,但他同時也能包容其它宗教的存在,而且他本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研究這些宗教的精髓。在此基礎上,為融合眾宗教之所長,他創立了一個新的宗教。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城不僅僅意味著一個巨大工程,它更以自身的質量、規模、建築風格的變化多端而為後人所矚目。這裡的建築並不是簡單隨機地堆砌,而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形成了富有節奏感的建築群。它的建築風格清新而富有創造力,如同其它保存下來的莫臥爾帝國的古建築一樣,城內的大多數建築物將印度和伊斯蘭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主流建築一般採用印度風格的樑柱並配有穆斯林式的拱頂。但總的來說,法塔赫布爾西格里城的局部建築其風格、布局要優於整體。

勝利之城

印度的勝利城遺址,1565年公元14世紀以前,印度南部被帕那瓦、潘迪阿、喬拉和赫易沙拉4個王朝分掌政權。各統治王室是互相奪王權的死對頭,每一個王朝都有一段時期曾統治過其他王朝。在公元14世紀中期,勝利城的統治者們掌握了其他王朝的統治權,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王國(此時,首都已經建立起來了),並一直統治到1565年才被伊斯蘭教的侵略者推翻。王室所在的城市----勝利城是這個王國的首都,坐落在克里希納流域。它是亞洲最宏偉的首都之一,有令人驚漢的神廟,廟裡共奉著印度神和女神。
勝利之城勝利之城
1565年,這座城市遭到廢棄,它因此而毀滅了。它的廢墟占地為25平方千米,至今尚能見到。廢墟中有王室的宮殿,有複合式神廟。每個神廟內供奉著不同的印度神,有一座令人難忘的象廄,還有一切令人回想起與這個曾一度強大的神廟城市有關的種種東西。勝利城的廢墟還包括圍在宗教區和住宅區四周高大的防護牆。建有神廟的城市宗教中心位於宮殿的北面。從公元9世紀~公元12世紀,喬拉王朝統治著印度南部,修建了許多神廟。神廟中,他們的國王被當作神來拜。坦賈武爾的金字塔形伯里哈迪西法拉神廟,是他們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

大清真寺

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在阿拉伯,後來傳入印度,成為印度的主要宗教之一。位於舊德里東北角的賈瑪清真寺是全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賈瑪”的意思是“大”),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賈瑪清真寺由夏傑罕帝王組織龐大的工匠群建成,1650年動工,5000多名工人前後共建了6年時間,耗資100萬盧比。這座清真寺高大而莊嚴,建築在一座岩石小山的高台上,距離地面大約有9米,遠遠望去,三座弧形突起的白色圓頂和兩支高聳的尖塔,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之下,雄偉壯麗。它有三個大門可以通向寺的主體,其中最大的是東面的大門,它專供帝王進出。寺頂部有三座白色大理石穹形圓頂,上麵點綴著鍍金圓釘和黑色大理石條帶,在藍天下顯得分外皎潔。南北兩支高聳的尖塔名宣禮塔,用紅色沙石和白色大理石交錯砌成,塔內有130級台階,遊人可登上塔頂,觀看舊德里的鬧市景觀。
賈瑪清真寺被稱為“建築奇蹟”,全寺沒有使用木料,地面、牆壁、頂棚都採用了精工細雕的白石,用鉛灌封,十分堅固。寺院所用的石料選材極為嚴格,顏色配搭很講究,在通體潔白的大理石之中,又雜以黑大理石條紋,黑白相間,優美醒目。清真寺四周是紅色砂岩牆,更襯托出它的宏偉。
大清真寺大清真寺
寺內正殿坐西向東,正中有一塊潔白的大理石板,上面用黑色大理石鑲嵌上“麥加”(伊斯蘭教的勝地,在沙烏地阿拉伯境內)兩字,黑白分明,分外肅穆。德里曾是穆斯林聚居的城市,1947年印巴分治後,大批穆斯林遷往巴基斯坦,但在德里還擁有大批穆斯林,賈瑪清真寺是他們做禮拜的場所,每天有大批穆斯林來到這裡念誦《古蘭經》。1857年民族大起義時,英國殖民軍對起義的德里人民進行報復,曾封閉大清真寺達5年之久,甚至揚言要炸毀它,當德里人民交付20萬盧比後,才得以回到穆斯林手中。每到禮拜日,特別是伊斯蘭教的重大節日,穆斯林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裡朝拜,把清真寺門前擠得水泄不通,數以千計的頭戴白色帽子的教徒,排列整齊,跪在地上虔誠祈禱,一望無際,蔚為壯觀。

景點評價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位於阿格拉市西面而40公里處的阿格拉縣,是莫臥兒帝國的首都所在地。此城建於1569年,由阿克巴大帝下令建造,但完成後因水源問題,14年後便廢棄了。現留在城內的宮殿和寺廟如達加清真寺(Dar-gahMosque)、風宮(PalaceofJodhBai)、鹿塔(Hirannar)等,都一一顯示莫臥兒王朝時的繁華景況。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古城法塔赫布爾西格里古城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的意思是勝利,故後來又命名為勝利宮。其修建經過如下:阿克巴大帝雖擁有妻妾多人,但結婚多年仍膝下無兒。某日路過西格里鎮,遇見一位先知沙林,自稱能預卜未來,因請求其指點迷津。沙林預言阿克巴將可獲子繼承帝位,但必須遣送兩位妻子住在西格里鎮。後來其中一位印籍妻子果然生下一子,大帝為感謝先知,將他的兒子取名為沙林,就是口後繼承阿克巴帝位的加漢基爾王。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城既是莫臥兒文明的體現,又將許多風格相同的紀念碑和寺廟薈萃一地,形成建築群體的典範。其中最著名的是達加清真寺,它建於1571-1572年間,可容納1萬名信徒作祈禱,寺院中央有沙基·沙林·契斯提的墓,墓上的雕刻裝飾精美絕倫。
該古城的西南有一個人工湖。城市三面為總長6公里的城牆環繞,城牆上設有塔樓和7座城門,其中保存得最好的是阿格拉門。絕大部分古蹟都建在連線達爾瓦薩和阿格拉的道路北側。儘管這些古蹟不屬於任何一種風格,但由於全部為紅砂岩建築,仍具有同一性。
在眾多的宮殿亭台之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阿姆院,即謁見院,四周有門廊,門廊之間有御用涼廊,直通皇宮。皇宮北側是卡斯庭院,即私人會客庭院,通稱珠寶殿。其他著名古蹟有阿努·塔拉歐宮、比爾巴爾宮、焦特·巴伊宮以及班傑默哈爾,後者共四層,呈塔型,使人聯想到佛教寺廟。
這是一座被譽為足以與泰姬陵媲美的古堡,除了外形壯觀。面積寬廣之外,宮殿構圖之優美,內部設計之精巧,實與泰姬陵不相上下。進入宮內,游目四顧,發覺內部建築,保存得相當完整,其中有不少石柱,是用大理石雕成,刻工精細,構圖設計可看出是集佛教、印度教與回教藝術之大成,令人嘆為觀上。宮內尚有一座五重閣,樓高五層,四面空曠,登臨其上,既可俯瞰全宮,而遠山近水及市區景色,亦可一覽無遺。該城於1986年列人世界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