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少年登位 阿克巴的父親
胡馬雍 從
巴布爾 那裡繼承了一個龐大的、極不穩固的軍事
帝國 。巴布爾死後,莫臥兒帝國分裂。1540年,胡馬雍被
比哈爾 的
阿富汗人 打敗,向西撤退。1542年10月15日
(一說11月23日) ,途經阿馬爾科特(在今印度
拉賈斯坦 境內)時,阿克巴出生。其貌不揚,身高僅五英呎七英寸,長臂彎腿、細腰闊肩,天庭保滿,頭向右側,走起路來,略有跛行。當時胡馬雍已被放逐,阿克巴寄養在
喀布爾 的叔父家裡。阿克巴幼時未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卻鍛練了一副強壯的體格。
少年阿克巴 1555年,胡馬雍奪回失去的
德里 王位。宣布阿克巴為合法繼承人,並指派他為
旁遮普 總督,以大臣拜拉姆汗等人作他的保護人。1556年1月,胡馬雍去世,德里被阿富汗人喜穆奪去。
1556年2月14日,在拜拉姆汗等人的幫助下,阿克巴在卡拉瑙爾的一個花園內舉行登基大典,13歲的阿克巴遂成為莫臥兒皇帝。然而,這個印度皇帝只是名義上的,大權掌握在保護人拜拉姆汗手中。而且
北印度 大部分地區還在阿富汗人的
蘇爾王朝 統治之下。
親政掌權 1556年,阿克巴和拜拉姆汗向德里進軍,企圖消滅喜穆的軍隊。當時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喜穆有騎兵5萬人,戰象一千頭,大炮51門;莫臥兒軍僅有騎兵1萬人。但莫臥兒軍卻有一支由優秀弓箭手組成的射騎隊。
1556年11月5日,兩軍在德里北90公里處的帕尼帕特發生激戰。30年前阿克巴的祖父
巴布爾 曾在此大敗
阿富汗人 ,因而這次戰役被稱為第二次
帕尼帕特戰役 。戰鬥開始時,莫臥兒軍因受喜穆的戰象猛力衝擊,顯得有點慌亂,但莫臥兒軍的“側翼進攻”的方法很快發生了效力。射騎隊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戰鬥的結果是,喜穆軍死傷慘重,喜穆本人也中箭被俘。據說,當喜穆被帶到阿克巴面前時,拜拉姆汗請求將他殺死,阿克巴不同意。於是拜拉姆汗抽出自己的寶劍,砍下了喜穆的頭。第二次帕尼帕特戰役的勝利,使莫臥兒軍威大振。
阿克巴大帝 阿克巴雖然攻占了德里,但是這時莫臥兒人的勢力還僅限於德里和
阿格拉 兩座城市以及奧德一部分地區。阿克巴的保護人拜拉姆汗(
白拉姆汗 ),曾為阿克巴立下汗馬功勞。但他專權驕橫,殘酷迫害非伊斯蘭廷臣,受到群臣反對。逐漸成長起來的阿克巴也越來越不願受到他的束縛。
1560年3月,阿克巴採取果斷措施,宣布解除拜拉姆汗的
宰相 職務,迫其朝聖
麥加 ,親自掌握大權。1561年親政。然而,他畢竟十分年輕,還不得不任用一批舊
伊斯蘭 貴族和
印度教徒 官吏管理行政和軍事。由於這批人之間矛盾很大,因此在罷黜拜拉姆汗之後的幾年裡,宮廷鬥爭十分激烈。阿克巴巧妙地處理了貴族之間的爭鬥,逐步發展自己的勢力。1562年,他開始親自處理行政、軍事大事,確立了他作為一個專制君主的統治地位。
開明徵服
阿克巴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以後,便開始對周圍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征服。他有一句名言:“一個帝王應該專心於征略,否則,他的鄰國就會起兵打他。”這句話一直是後代莫臥兒王朝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當時,阿克巴面臨的主要敵人是印度西部
拉賈斯坦 境內的
拉傑普特人 。他用懷柔和軍事征服的兩手政策對付他們。阿克巴對願臣服於他的拉其普特人採取較開明的政策,如免除他們的
人頭稅 、尊重印度教廟宇、廢除拉其普特人把新娘送入莫臥兒後宮的陋習。這種政策爭取了很大一部分拉其普特人。
1562年,阿姆培爾
(今印度 齋普爾 ) 地方的拉其普特王公比哈里·烏爾不戰而降,他和他的兩個兒子受到阿克巴的重用,阿克巴還娶了他的女兒,藉以維持同拉其普特人的友好關係。很多拉其普特酋長歸順阿克巴,當上莫臥兒帝國的“曼達爾沙”
(軍事首領) 。帝國騎兵中有三分之一是拉其普特人。開明的政策使剽悍的敵人變成了帝國最忠誠的戰士。然而,也有一部分拉其普特人頑強抵抗。1564年征服了加拉·卡坦加王國。但是頑強不屈的拉其普特人的反抗並未終止。
阿克巴雖是一個正統的伊斯蘭教徒,但在宗教問題上卻不抱成見。1565年廢除對非伊斯蘭教徒徵收的人頭稅。政府中也任用很多印度教徒。
征戰四方 1567年10月,阿克巴攻打這些拉其普特人的要塞——齊圖。這次圍攻持續了4個月。阿克巴在這次戰役中表現出高度的指揮才能,他圍繞齊圖城挖一條很深的壕溝,以掩蔽士兵;命士兵每人手持可轉動盾牌,以擋敵人刀箭;他在城外築一座很高的建築物,以俯瞰全城,指揮戰鬥。最後,莫臥兒軍用炮火猛轟城堡,阿克巴射死守將查馬爾,攻陷齊圖,守城的拉其普特士兵全部戰死。阿克巴為這種頑強的抵抗所激怒,進城大規模屠殺非戰鬥人員。1570年阿克巴又攻占另外兩個拉其普特要塞,從此基本上解除了拉其普特人的威脅。
1572年,西部的古吉拉特王國(今印度
古吉拉特邦 )發生內亂,阿克巴利用該地國王穆扎法爾沙三世無能、管理混亂為藉口,在該地另一派領袖伊蒂馬德汗的 要求下,親自率兵出征古吉拉特。1573年,古吉拉特歸莫兒爾管轄。但不久這裡發生叛亂,遠在千里之外的阿克巴率3000騎兵回師平叛,一舉打垮數萬叛軍。1575年,
孟加拉 王公達烏德宣布脫離莫臥兒帝國獨立,阿克巴趕往孟加拉平定了叛亂。同年,收複比哈爾。但不久,駐紮在這裡的軍隊譁變,阿克巴用了三年時間才鎮壓下去。
1576年,阿克巴採納大臣法齊爾的建議,在法特普爾·西克里修建一座禮拜堂
(意為信仰之殿) ,挑選各種宗教思想的代表在這裡舉行宗教辯論,阿克巴還親自主持過辯論會。1579年9月,阿克巴宣布自己為“蘇坦尼·阿迪爾”
(意為正義之王) ,是伊斯蘭法律的最高解釋者。這使他具有了解決伊斯蘭教一切問題的最高權力。1580年他招請基督教牧師布道。這些做法引起正統的穆斯林貴族的不滿,成為1580年孟加拉、比哈爾穆斯林貴族叛亂的主要原因。阿克巴堅決地鎮壓了叛亂,繼續推行寬容的宗教政策。
阿克巴
1585年到1587年,阿克巴兼併
克什米爾 。1587年,西北地區阿富汗人騷擾
喀布爾 ,阿克巴派軍隊攻打他們,結果全軍覆沒。阿克巴又另派了一支部隊,才消滅了他們。1591年,阿克巴藉口平息內部糾紛,侵入信德南部。1594年從
波斯人 手中奪回坎大哈,大大鞏固了印度斯坦西北部的統治。阿克巴去世時,莫臥兒帝國東起布拉馬普特拉河,南至戈達瓦里河,西至喀布爾,北抵克什米爾,成為一個龐大的帝國。
帝國文治
1582年到1585年,帝國內部相對穩定,阿克巴集中力量從事國內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改革。他儘可能將穆斯林大貴族的采邑(賈吉爾)收歸國有,改付他們以薪金。德里蘇丹時期,普遍實行包稅制度,阿克巴予以廢除。1582年,阿克巴任命托達爾·馬爾為財政大臣,委託他進行改革稅制。首先,政府確定統一的度量衡制,然後開始對全國土地進行丈量,按照肥沃程度將土地分為四等,並規定每一等級土地的稅收標準。稅收總額有所減少,但由於開支也相應減少,政府淨收入能保持不變。這些措施,不同程度地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帝國的首都阿格拉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城市之一。
阿克巴 阿克巴改革了其前輩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完備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君主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下設四個大臣,分管財政、軍事、工商業、宗教司法。全部政府官員都授予軍階,按軍事方式編制起來。軍階根據指揮人數分33級。最高級指揮13,000人,最低級指揮10人。每個軍官至少在原則上是由皇帝任命的,兵士由官吏自己募集、給養。全國劃分為15個省,各省省長由中央任命。阿克巴以分權、縮短省長任期以及經常調動等手段,控制各省,並通過公開或秘密的情報員,了解下情,監督各級官吏。
為了統一各宗教,特別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矛盾,1582年,阿克巴創立一種叫“丁-伊-伊拉黑”的宗教(意為‘’神聖宗教‘’)。主要教義是:一神論,阿克巴為最高僧侶;不食肉,對一切人行“善”;崇拜太陽等。它揉合了伊斯蘭教、印度教、基督教和拜火教一些內容。然而這不是一種民眾性宗教,教徒是精心挑選的,據說包括阿克巴在內僅18名。寬容的宗教政策使阿克巴政權得到大多數印度教徒的支持,並促進了印度各種文化的融合。他還注意到革除印度教社會陋習,下令允許寡婦改嫁、廢除“薩提”(寡婦殉葬)制度。這些都具有進步意義。
內亂去世
晚年的阿克巴繼續向
德乾高原 擴張帝國勢力。1591年,阿克巴派四個使臣出使坎德什、阿德納伽爾等幾個德乾蘇丹王國。坎德什王公懾於莫臥兒力量而投降。阿馬德納伽爾等則頑強抵抗。1592年,阿克巴征服逃到奧利薩的阿富汗人殘部。此時,阿克巴不僅恢復了巴布爾時代帝國的疆界,還把統治擴張到
西印度 。
晚年之阿克巴 1595年,阿克巴派次子穆拉德圍攻阿馬德納伽爾,未能攻下該城。1599年,阿克巴向德乾進軍,阿馬德納伽爾守軍殺了蘇丹王,獻城乞降。接著,又包圍坎德什王公繼承者防守的阿西爾伽爾城堡,1601年攻陷該城。這時,他留在北方的兒子薩利姆,在伊斯蘭貴族唆使下,趁阿克巴南征之際,在阿拉哈巴德組織一個新朝廷,並以皇帝的名義發布詔諭。阿克巴急忙趕回印度斯坦。回來後,在阿格拉修建凱旋門,以紀念征服德乾的勝利。
1603年,阿克巴與薩利姆和解,薩利姆受封在比哈爾·奧利薩地方,但在那裡仍繼續鬧獨立。阿克巴決定廢除薩利姆的王位繼承人的權利。1604年,阿克巴生病,宮廷內圍繞繼承人問題鬥爭激烈。由於大多數貴族支持薩利姆繼承王位,阿克巴不得不讓步。1605年10月27日,阿克巴卒於阿格拉。薩利姆王子即位,稱
賈汗吉爾 。
為政舉措 政治 皇帝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設4大臣,分管財政、軍事、宗教司法和工商業等。全部政府官員均授予軍階,軍隊將領和各省總督由皇帝任命。將全國劃分為15個省,實行行政、司法、軍事分治,由中央派出的情報員監督各級官吏。阿克巴每天有三次會議:一次是公開上朝,第二次是處理日常事務,第三次是在夜裡或下午。會議不僅討論宗教問題,而且還商議政府政策和公務。還專用一天處理司法案件。所有關於任命、徵稅的命令以及扎吉爾和王公、總督、地萬的奏疏都由皇帝親自裁決。即使皇帝出巡,也要保持處理日常規定的政務。
阿克巴在中央設定四大臣:他們是:“地萬”,掌握稅收和財政;“米爾·巴克希”,是軍事部門的領袖,“米爾·薩曼”,是管理工廠和倉庫的主要行政官;“薩德爾·烏斯·薩德爾”,是主管教會和法務部門的首腦。此外,還有皇帝的私人秘書“達羅格·伊·古塞爾·汗那”和詔諭潤色者“阿爾茲·伊·穆卡拉爾熱”;情報主管人“達羅格·伊·達克兆基”和奏疏主管人“米爾·阿爾茲”。關於省及地方行政,阿克巴把帝國分為十五個“蘇巴”,即省,省的組織如同一個小帝國組織。省長稱“蘇巴達爾、由“地萬”、“巴克希”、“魁齊”和“薩維爾”加以協助。
阿克巴的先輩為了保持帝國的軍事力量,僱傭了大量外國人;到阿克巴時,他提出了“印度人的印度”的政策,為印度人任仕廣開途徑。儘管外國人在帝國公職中仍占優勢,但他們的能力已經開始衰退。在奧蘭則。布統治時期更加如此。1681年,小阿克巴王子(阿克巴大帝的曾孫)在給
奧朗則布 的信中說,“國家的職員和官吏都熱衷於商人的營生,他們以黃金買進官職,又為著可恥的報酬將官職出賣。吃鹽的人都把鹽瓶打破。”
實行伊斯蘭教法和世俗法相結合的制度,規定司法系統獨立,中央大法官任命各省法官。凡死刑判決必須由皇帝批准,案件斷決必須重證據,禁止官員徇私枉法。宣布自己為伊斯蘭教法的最高解釋者。
社會 阿克巴執政時期,印度社會各階級、各等級、各民族集團、各宗教團體的狀況發生變化的時期。在16世紀後半葉,經過印度統治者的重新組合,印度教徒尤其是拉其普特人加入了帝國統治者的行列,從而改變了德里蘇丹時期穆斯林統治的單一結構,莫臥兒帝國的統治基礎擴大了,也更穩固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到16世紀末,印度傳統的四個社會等級發生了變化,它們已不完全按照吠陀經規定的職業和信條生活。
下令允許
寡婦 改嫁,廢除“薩提”(即妻子為亡夫殉葬自焚)制度。禁止童婚、大辦嫁妝,提倡男女婚姻自主,近親不宜結婚,倡導一夫一妻制。提倡和贊助學術研究,宮廷學者薈萃,文化教育事業得到發展。
文化 阿克巴時期,帝國的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建築、文學、音樂、繪畫都有很大的發展。阿克巴和前幾位皇帝一樣,大力支持發展
波斯文化 ,
波斯語 成為國家的雅語,是當時宮廷常用的語言,波斯服飾和波斯禮儀也在當時風靡一時。
在阿克巴的推崇下,
波斯文學 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詩人菲濟和他的弟弟史學家阿布勒都是當時的傑出代表。阿克巴還鼓勵把印度教經典翻譯成波斯語。除了波斯文學之外,
印地語 文學也有很大的發展,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也是最偉大的印地語詩人圖爾西達斯,把古典文學《
羅摩衍那 》翻譯成印地語,用印地語講述了古老的神話。今天在北印度正是通過圖爾西達斯的詩篇,
羅摩 的故事才廣為流傳。音樂在這個時期也得到了發展,
印度音樂 和
伊斯蘭音樂 有很大的融合,同時印度音樂的發展也達到了鼎盛,在宮廷風靡一時,其中最傑出的聲樂家、樂器家坦森被後人稱為印度音樂之父。與音樂隨之相伴的舞蹈,印度古典舞蹈之一卡塔克舞也得到了發展,曾在宮廷流行一時。
除了這些,阿克巴在繪畫上也有貢獻,他下令修建畫院,多次聘請波斯繪畫大師來畫院講學,在波斯文化和
印度文化 的相互結合下,莫臥兒畫派誕生了,莫臥兒繪畫也是印度教文化和伊斯蘭文化所結合誕生的,其中最具代表的繪畫作品的就是《阿克巴傳》。
阿克巴陵墓 1605年,阿克巴去世,死後被葬在錫坎德拉。陵墓相互勻稱,是典型的莫臥兒風格建築,後來他的兒子賈汗吉爾又在錫坎德拉又立了一座尖塔。可以說阿克巴奠定了莫臥兒帝國在17世紀的輝煌,他死後,帝國並沒有因此而衰落,他的事業仍被賈汗吉爾和
沙賈汗 所繼承。
經濟 促進農業和工商業發展。將穆斯林貴族原分封的采邑(賈吉爾)收歸國有,改付他們以薪金。廢除原有的包稅制度,將土地按質分為4等,規定每一等級土地的稅收標準。規定對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商人實行統一稅率,廢除對非伊斯蘭教徒徵收的人頭稅。此外,還採取了
統一度量衡 和貨幣的措施。
宗教 阿克巴倡導印度各宗教一律平等,各奉其事,消除相互間的對立。規定印度教、
瑣羅亞斯德教 和基督教按各自的教規進行宗教活動,修建宙宇教堂,允許原強迫改宗伊斯蘭教的人可恢復原來的信仰。印度教徒可在政府和軍隊中擔任要職。在法特普爾·西克里城修建一座禮拜堂,挑選各宗教的學者舉行宗教學術自由辯論。為調和各宗教間的矛盾,促進印度各種宗教文化的融合,
1582年創立了“神聖的宗教”。主要教義是:信奉一神論,強調道德和理性,阿克巴為最高長老;倡導儉僕清廉,不食肉,對一切人行“善”;崇拜太陽等。它揉合了伊斯蘭教、印度教、基督教和拜火教的一些禮俗。但該教未得到發展,僅有數十名信徒。
人物評價 斯塔夫里阿諾斯 :阿克巴是莫臥兒王朝最傑出的皇帝。他征服了西方的拉傑布達納和古吉拉特、東方的孟加拉和南方德乾高原上的幾個小國,使帝國領土大為擴展。
勞倫斯·賓揚:站在歷史的光天化日之中,阿克巴似乎處於兩個朦朧而相反的世界之間:一個是他的中亞細亞祖先的世界,另一個是印度的世界……他渴望思考和冥想,他追求正義,並希望和平。
在其統治下,印度達到空前的統一和繁榮。史學家譽他為“阿克巴大帝”,“伊斯蘭東方最賢明、正義的偉大君主”。
斯密司:征服古吉拉特標誌著阿克巴的歷史進入了一個重要時代。因為阿克巴政權從此有了一個西部通道和出海口,並與葡萄牙人有了聯繫。但是由於他們目光短淺,無意建立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致使後來這一地區被歐洲人用來入侵印度。
施一飛 :阿克巴皇帝是莫臥兒帝國的真正奠基人。他是整頓、治理和改革印度政治、經濟、軍事、宗教和文化藝術的偉大政治家。
親屬成員 父母 父親:胡馬雍
母親:Hamida Banu Begum
妻子 Ruqaiya Sultan Begum
Salima Sultan Begum
和其他27個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