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特色小吃製作技藝第2部分:面線糊》是2020年06月25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州特色小吃製作技藝第2部分:面線糊
- 標準編號:T/QZFS 008.2—2020
- 發布日期:2020年06月25日
- 實施日期:2020年07月20日
《泉州特色小吃製作技藝第2部分:面線糊》是2020年06月25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
《泉州特色小吃製作技藝第2部分:面線糊》是2020年06月25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起草人 謝錫國、梁靜、林清山、潘清華、孫志略、張雅虹、林志傑。起草單位 泉州風味小吃同業公會、泉州水門國仔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泉州市方圓質檢技術有限公司、福建省標準化研究院、 泉州市標準化研究所。適用範圍 本標準適用於泉州...
泉州面線糊是泉州本土特色小吃,以泉州為發源地,而後傳至福建省各地,相傳已經有200多年歷史。泉州面線糊以泉州鄉下手工製作的超細面線和豬筒骨、蝦、蚝、蟶、淡菜等味美質鮮的海產品為主材料,先熬湯後與面線煮成糊。泉州面線糊烹製講究,手工傳統,湯濃線稠,味道鮮美;食用時根據各人的口味,加入熟食佐料和...
泉州牛肉加工純手工製作,從選料、刀功、醃漬、鍋煮等技藝獨特,配以祖傳秘制高湯,所製作的牛肉、牛排、牛肉羹、牛雜等鮮美嫩滑、香醇可口,是泉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頗具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傳承人物 黃財成,1960年12月出生,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為“泉州小吃製作技藝(牛肉...
清、淡,加上現代人偏好健康清淡,講究營養搭配的飲食習慣,喜歡自然原味,與一般需要濃重調味的菜系相比,鮮素清淨的料理方式而受人青睞。歷史悠久的閩台特色小吃樣樣可口,擔仔麵、牛肉粳、蚵仔煎、壺仔飯、土筍凍、菜頭酸、燒肉粽、面線糊、花生湯、熗海螺……錦繡莊民間藝術園為您打造閩台特色美食大觀園。
面線糊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一道著名特色小吃,屬於閩菜系。該菜品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和水製作成。該菜品味道鮮美,清甜爽滑,非常具有閩南地方風味。菜品特色 面線糊系以蝦、蚝、蟶、淡菜等味美質鮮的海產品熬湯,與面線煮成糊。先以紗布包好蝦糠,放入清水中煮半個鐘頭,撈起蝦糠,湯汁過濾待用。把...
受本地自然環境、經濟條件和生產方式的制約,自古以來泉州人即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為攝食原則,飲食結構具有自己的物色,主食原料為大米、番薯(地瓜)、大麥為主,主食的製作方法有乾飯、稀飯兩種。點心主要是小吃,如“三合面”、“豆漿”、“花生奶”等,或親友饋贈禮儀食品。還有獨具特色的吃法,是把主、...
刺桐時代村是一座活態美食博物館。數家老字號、名小吃在此匯聚。景區裡的“泉州古早味”也包括美食,有地道的面線糊、肉粥、土筍凍、貢糖、米粉、麻粩、潤餅菜、薑母鴨……非遺技藝 數十種非遺技藝及多門類民間工藝美術項目在此傳習,刺桐時代村邀請國寶級工匠入駐,示範創作,推廣教育。泉州是非遺大市,特別設定的...
源於宋代的“煎白腸”,相傳至今。與羊肉泡饃相似,同為掰饃,但主要原料不是羊肉,而是豬腸。後由肉類發展到包括海味類的眾多品種,如湯中增加了骨頭和雞,使湯味更加濃醇,質量提高,成為秋冬時節的風味小吃。原料:豬大腸、豬肚、豬骨頭、豬肉、老母雞、乾饃、醋、鹽各適量。製作方法:①將腸肚處理乾淨,下鍋...
石碼製作五香條的店、攤不下三、四十間(攤),原料基本相同,配料略有差異,因而也形成各具特色的風味。漳浦五香卷做法 “漳浦五香”的主要原料是:豬瘦肉、白蘿蔔、澱粉、蔥花、精鹽、味素、五香粉、花椒粉等。與上述2種不同的是漳浦五香中加入了白蘿蔔絲,使得五香卷的味道更獨特,更脆,也更健康。漳浦五香...
福建釀豆腐的特色:鮮嫩酥香。製作過程 1. 豆腐切成4 厘米見方,2.5 厘米厚的塊20 塊;2. 用直徑2.5 厘米的圓套挖去豆腐塊的中心部分(不透底)成凹形;3. 精肉、蝦米、香菇切米;4. 蔥白切珠;5. 肉、蝦米、香菇、蔥白與精鹽、料酒、味素、乾澱粉勻成餡;6. 將調勻的餡分別釀入豆腐中,抹平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