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少林花拳

泉州少林花拳

泉州少林花拳,福建省泉州市傳統體育,泉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泉州少林花拳,是少林古拳法中的稀有拳種,廣泛流傳於鯉城、豐澤、洛江及周邊的縣、市。泉州少林花拳最早見於清末民初,當時泉州學府路兩位私塾老師——周蒼玉、周潤玉兄弟,便是泉州花拳的開山祖師。二人將此拳傳於林朝泰,林又傳於鄭連來,鄭連來又傳於其子鄭昆煙。泉州少林花拳具有拳打臥牛之地,出手敏捷,打不露形,粘衣即打,手到勁發,離身消勁的特點。

2016年,泉州少林花拳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Ⅵ-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州少林花拳
  • 批准時間:2016年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保護單位:泉州市武術協會少林花拳研究委員會
  • 項目編號:Ⅵ-6
  • 申報地區:泉州市
歷史淵源,武術特色,特徵,理論,兵器,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清末民初,浙東人周蒼玉、周潤玉兄弟來閩,在泉州北門頂埔村學府路私塾教書之餘傳授花拳,為泉州少林花拳的開山祖師,周蒼玉還以口訣的形式重新編撰流傳民間久已的手抄本《花拳經》古譜,為後人學習花拳提供了理論依據。家住泉州西街的林朝泰少年好武,師從周蒼玉學習拳,從眾多的弟子中脫穎而出,深受周蒼玉的賞識。不但花拳技藝得到了真傳,還得林朝泰託付的《花拳經》。
鄭連來,而立之年成為同邑林朝泰的嫡傳弟子。五十餘載每日研習花拳,勤習不輟。習武中打破門派觀念,師從曾金卜學《太祖拳》,又拜承天寺瑞璽和尚為師學習北派拳械。將花拳和北派拳械融會貫通,取各家技藝之精華,內外兼修,造詣益深,藝精而博,隨之習拳者甚眾,迄今有五代傳人。

武術特色

特徵

花拳是少林古拳法中的稀有拳種,屬少林柔拳一派。特點:拳打臥牛之地,出手敏捷,打不露形,粘衣即打,手到勁發,離身消勁。 精義:花拳八法,即“吞、吐、浮、沉、粘、離、擢、浚”。
泉州少林花拳走的是輕柔飄逸一路,左盤右扭猶如迎風擺旗,技手攻守恰似風吹柳絮,起落進退宛若行雲流水,張弛急緩好像海潮起落。花拳拳法的奧妙主要不在招式,更在勁力的處理之上。“出手敏捷,打不露形,粘衣即打,手到勁發,離身消勁。”
花拳短小精悍,斗室之中尺棍兵器都能操練自如,充分體現“拳打臥牛之地”的特點,明·名士金聖歎曾就此概括為:“花拳為一路短打。”
泉州少林花拳分上、中、下三盤,短打跌法有88個勢名,它“不動如山,其徐如林,動如雷霆,其疾如風,難知如陰,其功如火”,風格獨特。

理論

花拳的理論豐富,實打之法有:抄手、抄腿、肘擊、肩靠、股插等。“吞、吐、浮、沉、粘、離、擢、浚”八法,是花拳技擊應嚴格遵守的理論基礎。《花拳總講法》概括性地論述“花拳”的功理、功法;《花拳經》則以口訣形式記述了花拳的古譜。

兵器

燕子鐺為泉州少林花拳獨門兵器。燕子鐺為雙手短兵刃,外形酷似燕子身形而得名。平地時騰挪閃跳輕盈異常,躍起後凌空飛渡技擊長空。身段美妙,柔中帶剛,掩飾不了內中絲絲入扣的殺機。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泉州少林花拳傳入泉州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悠久,具有歷史研究價值。
泉州少林花拳的理論豐富,不但有重要的拳術研究價值,還具有文學研究價值。

傳承人物

鄭昆淵,1950年7月出生,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泉州少林花拳”。1957年7月,7歲時由父親開始教授習武,學習父親拿手的少林花拳。後來,在父親的傳授下,學會了北派拳械技藝,並將北派拳械技藝融會貫通,有機地運用在少林花拳的操拳之中,使少林花拳技藝得到升華。2009年5月任泉州市武術協會副秘書長;2010年1月任泉州市少林花拳研究會會長;2010年2月鄭昆淵“泉州南少林《花拳經》淺析”一文被《泉州南少林文存》收入;2015年6月,鄭昆淵習武生涯編入《福建武術人物誌》一書中。
陳向明,1955年2月出生, 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泉州少林花拳”。1966年拜鄭連來為師。2010年1月任泉州少林花拳研究會秘書長;2015年6月,陳向明習武生涯編入《福建武術人物誌》。

保護措施

2016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泉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同時公布泉州市武術協會少林花拳研究委員會為“泉州少林花拳”項目保護單位。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泉州少林花拳傳人曾在中國各類武術賽事中摘金奪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