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小吃製作技藝(泉州貢糖)

泉州小吃製作技藝(泉州貢糖)

泉州小吃製作技藝(泉州貢糖),福建省泉州市傳統技藝,泉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泉州小吃製作技藝(泉州貢糖)的“泉州塗門貢糖”是泉州傳統小吃之一,清末光緒年間,曾被皇帝欽點為御用貢品,該技藝傳承人一直堅持原始手工製作方式,繼承祖傳秘方,採用優質原材料,經過七道傳統工序,使貢糖保持原始的口感,入口即化,酥脆不粘牙。

2010年,郭氏塗門貢糖製作技藝入選泉州市鯉城區第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13年,泉州貢糖製作技藝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6年,規範項目名稱為“泉州小吃製作技藝(泉州貢糖)”。項目編號:Ⅷ-2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州小吃製作技藝(泉州貢糖)
  • 批准時間:2013年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項目編號:Ⅷ-29
  • 申報單位:泉州風味小吃同業公會、鯉城區非遺保護協會
  • 項目原名稱:泉州貢糖製作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泉州小吃製作技藝(泉州貢糖)的“郭記塗門貢糖”,其創始人郭蚵生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從小隨父親學習貢糖的製作技藝。清光緒十年(1884年)創辦了家庭手工作坊製作花生糖。以傳統的手工製作和祖傳秘方,憑著一把棒槌、一張案板、一座爐灶及嫻熟的技藝,選用優質花生仁、純正白砂糖、上等麥芽糖,經過了七道精工細作的傳統手工技藝,製作出花生糖來,揚名四鄰八方。因“郭記貢糖”落腳鯉城塗門街,得名“郭記塗門貢糖”,已傳承了五代。
“郭記塗門貢糖”第四代傳人郭永建的貢糖製作技藝即有傳承又有創新。產品有花生糖、酥皮貢糖、麥芽貢糖等三大類十八樣品種。

工藝流程

泉州貢糖由花生、白糖和麥芽糖,這三樣簡單的原料製成。
泉州貢糖製作步驟:
1、準備材料,白砂糖、麥芽糖、清水、鍋鏟、熟花生仁(炒的)、刮板、走錘擀麵杖、啤酒瓶、木棰、刀、木板;
泉州小吃製作技藝(泉州貢糖)
泉州貢糖製作步驟
2、熬糖,涼水下鍋,開小火,倒入白砂糖,轉大火,不停攪拌,白砂糖化開後加入適量麥芽糖,轉中火,不停攪拌,熬煮至濃稠狀態即可;
3、制外皮,在糖漿里加入適量熟花生仁,攪拌均勻,挖出適量花生糖,用木棰捶打至細膩的酥皮,捶打過程需反覆摺疊花生糖;
4、制餡,取適量熟花生仁,用走錘擀麵杖擀碎,再用啤酒瓶將花生碎擀細;
5、包餡,在酥皮中加入餡料,包裹緊實,適度拉長貢糖,用木板固定外形;
6、切段,用刀將貢糖切成合適大小。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泉州貢糖製作技藝不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而且是泉州美食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產品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一定的藥理功效,更具歷史、文化、科學研究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暢銷閩南一帶、東南亞及港、澳、台地區。

傳承人物

郭永建,生於1970年1月,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泉州小吃製作技藝(泉州貢糖)”。1985年7月隨爺爺和父親學習製作貢糖技藝。是“郭記塗門貢糖”的第四代傳承人。在從事貢糖的製作的同時,把技藝傳給了員工,使他們成為“郭記塗門貢糖”製作技藝的第五代傳人。2012年8月經“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老字號工作委員會”專家評審組審核,獲得“中華老字號傳承創新優秀掌門人”榮譽稱號。
郭永平,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泉州小吃製作技藝(泉州貢糖)”。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06年,“郭記塗門貢糖”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名小吃”;中國名優產品建設委員會授予“中國名優產品”等國家級、省、部級、市級多項榮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