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瓜

油瓜

油瓜,別名:油渣果、豬果、有棱油瓜、渣果、麻井(泰語)。它的種子含油量非常豐富,是一種無毒且可供食用的油料植物。它的果實與西瓜、南瓜差不多大小、故人們給它取名叫“油瓜”。其根、莖、葉、果實、種仁等,味苦,性涼,具有清火解毒,殺蟲止癢,利水退黃,斂瘡生肌之功效,主治疥瘡、癬、瘡瘍久不收口、耳痛流膿血、黃疸、梅毒等病症。產於中國西藏、雲南和廣西。馬來西亞、緬甸和越南也有分布。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用,經濟,觀賞食用,栽培技術,栽培,搭架,整枝除側蔓,採收,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長達20-30米;莖、枝粗壯,具縱棱及槽,無毛。
油瓜
葉片厚革質,3-5深裂、中裂、淺裂或有時不分裂,長、寬均為15-24厘米,裂片卵狀長圓形,中裂片較大,側裂片較小,先端尾尖或漸尖,全緣,葉基平截或微凹,上面亮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光滑無毛,主脈3-5條,在背面隆起;葉柄粗壯,長4-8厘米,具縱條紋,無毛。卷鬚頗粗壯,2-5歧,光滑無毛。
雌雄異株。雄花:總狀花序,花序軸長15-30厘米;苞片長圓狀披針形,肉質,長0.5-1厘米;花梗短粗,光滑無毛或被微柔毛;花萼筒狹管狀,淡黃色,長8-10厘米,徑7-9毫米,5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長5毫米;花冠輻狀,外面黃色,裡面白色,5裂,裂片長5厘米,先端流蘇狀,流蘇長達15厘米;雄蕊3,花絲不明顯,花葯靠合,藥室折曲。雌花:單生,花梗粗壯,短;子房近球形,徑2-2.2厘米,具12枚胚珠,外面被微柔毛,花柱長,柱頭3,頂端Z裂。果實大型,扁球形,徑20厘米,厚10-16厘米,淡紅褐色,有12條槽溝,具絨毛,有6枚大型種子(另外6枚不育)。種子長圓形,長7厘米,寬3厘米。
花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波1200米以下土壤肥沃的山地、山谷、路邊的疏林或密林中,或攀援於樹上。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西藏、雲南和廣西。馬來西亞、緬甸和越南也有分布。中國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地栽培。

主要價值

藥用

油瓜的根可做馬藥,治慢症,也可用於殺菌、催吐、截瘧。治眼黃、全身皮膚發黃等。
油瓜的花油瓜的花

經濟

油瓜種油無色透明,味甜香,可供食用。種仁亦可生食,味香,含高脂肪、高蛋白,營養極為豐富。莖、果可做農藥,殺粘蟲效果好。

觀賞食用

油瓜植株的個體巨大,花冠流蘇長而下垂,形奇貌美、果巨色艷,為中國南方部分地區不可多得的觀賞、食用兩宜的攀援植物。

栽培技術

栽培

選擇良種,催芽育苗,施足基肥。油瓜種子種皮堅硬,有較強的休眠,發芽較困難,採用40℃溫水浸種24小時,種子吸脹後撈出,用濕布覆蓋堆集催芽。春季栽培,植株蔓葉生長旺盛,側蔓較多,且掛果以側蔓為主,必須適當疏種。按2米包溝起畦,雙行定植,株行距為0.6米X1.3米,畝植110株。
育苗:一般在8月底播種,砧木選擇優清台木或神根F1。油瓜種子要早播一天,砧木第二天播種,苗子4~5天就能出齊,6~7天可以嫁接,10天左右斷根,只要苗子足夠健壯,能夠頂住陽光照射,就可以定植。
定植:定植前要精細整地,大量使用有機肥,一般畝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10方以上,再補施二銨、複合肥、鉀肥50~80公斤,做成壟,小溝50厘米,大溝90厘米,株距40厘米,定植密度為每畝1800~2200株,定植後立即澆緩苗水,使幼苗坨與壟土相結合,有利於根系的發展。
水肥管理:定植後3~4天澆一次緩苗水,促進緩苗,以後水水帶肥,以腐植酸類沖施肥加少量複合肥為主,一般每10天左右澆一次水,結果期間每周噴施一次0.2~0.3%的磷酸二氫鉀或邦龍普力登有機葉面肥。空氣濕度保持在75%左右。
溫度管理:定植前一周內白天25~30℃,夜間18~20℃,超過30℃放風。緩苗後要合理控制溫度,以白天22~28℃、夜間16~18℃為宜。
光照:油瓜耐弱光性較強,冬季弱光情況下能獲得較高的產量,夏季高溫強光易生生理性病害,因此一定要加蓋遮陽網或用黑墨水、泥漿等噴灑在棚膜上

搭架

當植株高30厘米,或出現卷鬚時,要及時搭架引蔓。搭架可採用籬笆式、人字架或平架方式。

整枝除側蔓

油瓜有很強的分枝能力,若任其生長,會造成枝葉過分茂密,消耗養分,且植株之間透氣性差,已發生病蟲害,也會影響其主蔓的正常生長和開花結果。

採收

油瓜果實完全成熟後,果皮開裂,種子外露或逸出,可能招致蟲害或感染病菌,應適時採收。以瓜皮為鮮綠色有光澤時採收為宜,採收一般在上午或清晨進行,果實採收後避免見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