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話

河池話

河池話是北方方言中桂柳話的分支,屬西南漢語,與貴州話、雲南話和四川話很相似,基本可以相互聽懂。與桂林話相比,河池話聽上去更硬,發音決不拖帶,跟柳州話更相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池話
  • 屬於北方方言
  • 類型:西南漢語
  • 特點:有更多粵語的辭彙
基本信息,河池話的形成原因,人口遷移的影響,行政區劃的影響,河池話的特點,音調,省音、連讀,地方口音,河池話的現狀,

基本信息

河池話與桂林話相比,河池話里有更多粵語的辭彙,而桂林話則有更多北方方言的元素。
可以說河池話是桂林話與粵語的過渡階段,也是桂林話和柳州話的綜合。

河池話的形成原因

人口遷移的影響

歷史上北方人民南遷有三次高潮: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南宋時期。尤其在唐宋時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移南遷打大背景下,北方漢族移民遷入贛、閩、粵交界地區,改變了南方人口分布狀況。並以其人數的優勢和經濟、文化的優勢同化了當地原住居民,又吸收了原住居民固有文化中的一些成分,形成了新的文化載體--客家民系。同時,遷移的北方漢族人民將北方方言帶到了南方,與當地語言以及客家話語言融合,形成了南方地區的北方方言。這也是南方地區與北方一南一北,方言區卻屬於北方方言的緣故。
柳州話屬於桂柳話的一支,是西南官話(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中的一種。因此北方移民的到來對柳州話的形成有著巨大影響。

行政區劃的影響

河池歷史悠久,先秦屬百越之地。秦屬桂林郡、黔中郡;漢屬鬱林郡、牂牁郡;隋屬始安郡;宋朝設“慶遠府”;元朝設“慶遠南丹溪洞軍民安撫司”;明清屬“慶遠府、思恩府和柳州府”;民國屬“慶遠、武鳴、百色行政督察區”。 河池市是漢、壯、瑤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具有濃郁的鄉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幾千年來一直是漢族和嶺南土著民族經濟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匯聚點,具有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沉積。宜州河池本屬百越之地,秦始皇開設南三郡後,開挖靈渠中國西南端這塊“南蠻地區”開始得到重視,城市的發展也隨之開始。居住在這裡的人民使用著某一種語言。經過上千年的發展,河池的政治、經濟、語言有了很大變化。河池本地的語言也受到了北方方言、客家方言、粵語方言的影響。

河池話的特點

音調

柳州話音調與粵語及國語比較
首先是一張聲調圖,播音專業一定要接觸到的。1為最低音調,5為最高。粵語九聲六調,九聲包括了入聲,但入聲音調還是六調之中的。
柳州話系統聲調只有4個聲調(有少量外借的入聲詞),無意中就出現了很低沉的聲音。網上的所謂柳州話歌其實都是rap,一和調就可能不倫不類。

省音、連讀

?以“我”字為例,國語為u口型滑向o口型,但柳州話只為ngo音。又如上面列舉的“飛”字例,很多雙元音被/ei/連讀和e音替代;而諸如“講giang3”,“量liang2”,“學hio2”,由於口型小的緣故,很難區分出雙元音。例如liang音被演化成只有一個開口,而giang更是創造了國語中沒有的音節。
香港年輕人流行懶音,即消滅ng音,ngo發o音。雖然宜州河池話中ng只做聲母,但一旦連讀就很容易被省。例如ten音,為他們的省音,演變過程為“ta'men”→“ta'ng”→“ten”。又如nai(沒有i口型),為“哪凱”(哪裡)的省音,演變過程為“na'kai”→“naai”→“nai”。而men音,代表“沒曾”(未曾)的意思,由mei'cen發展而來。這裡又出現一個現象。大家知道日文是音拍語言,一個音一個拍子,其實也應該與上古漢語有關。粵語也保留了這點,例如“大daai”,“街gaai”,“鞋haai”,較為圓潤,而柳州話一律省音為dai,gai,hai。
也因為這種原因,宜州話(河池話)語速相對較快。

地方口音

河池話中南丹口音相對來說較嗲,尤其女生在撒嬌的時候。金城江宜州口音較像,例如“回克”是“肥克”,如果是壯族河池人可能就會因壯話的習慣而說不準河池話,這就是桂柳人常說的“夾壯”。

河池話的現狀

有時河池話中出現髒字的頻率較高,一小部分人即使會講河池話也不說,而改說國語。但是這種傾向並不是主流。
主流的傾向是河池話漸漸被國語侵蝕。尤其是00後小孩開始,父母不重視方言教育,但是自己國語也說不標準,導致兒童操持的河池話漸漸變味,國語也說不好,傳統說法都被“國語化”。同時一批老詞也漸漸被國語詞語替代,如“游水”變“游泳”,“lang(囊)衣”變“毛衣”,“打邊爐”變“吃火鍋”;還有一部分傳統詞語,越來越多人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另外,在網上,包括網柳、紅豆、百度河池貼吧,以及各箇中學的貼吧等以及QQ聊天,日常簡訊中,年輕人們還是用河池話進行交流,同時也創造出一批常用“河池話字”,例如“諾”(誰),“乃”(哪裡),“了北”(語氣詞),“騷夾”(蟑螂),“媽拐”(青蛙),“克”(去),“奏”(做),“門”(還沒)之類,而且還因為套用而源源不斷用拼音和近音字創造新的“河池話書面語”,讓人對河池話的套用前景頗為樂觀。有時報紙為了還願原汁原味也會使用這種詞。
網上還流傳著自己製作或翻錄的“河池話歌”。但其實由於河池話的語音條件限制,河池話並不能像國語,粵語,閩南語這樣能真正“唱”,最多也就是和著音樂和節奏rap而已。
另外,“河普”(河池國語)也流行開來。原指由於河池話口音而造成的平調,無翹舌和後鼻音的國語,後變成一種惡搞形式,甚至故意加入河池話辭彙,如“我幫你yao(舀)飯”“克沒克啦”“你好癲的北”等,在年輕人和酒桌飯局上流行,有時還故意加入壯語口音。然而很多老一輩人為了教育小孩,即使自己國語不標準也要說國語,這種“河普”對小孩子的影響就是非常不好的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