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州衛 明代建制。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置,治所在今甘肅省臨夏市。
河州衛 明代建制。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置,治所在今甘肅省臨夏市。
河州衛 明代建制。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置,治所在今甘肅省臨夏市。...... 河州衛 明代建制。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置,治所在今甘肅省臨夏市。...
河州衛指揮使司,明代地方官署名。洪武二年(1369),明大將軍徐達奉命率部西征,取隴西諸州縣地。三年,徐達令左副將軍鄧愈自臨洮(今甘肅臨洮)進克河州(今甘肅臨夏...
古城河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位於甘肅南部,在這塊七千九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世代生活居住著漢、東鄉、撒拉、土、回等民族。相傳河州是大禹治水的極地。據...
羈縻衛所,地方機構名。明朝洪武、永樂年間設於邊疆非主體民族地區,以當地首領為...明朝收繳了元朝授予他們的印信,分別授予他們為河州衛指揮同知、靖南衛指揮同知...
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七月,改陝西河州右衛指揮使司為河州衛軍民指揮使司,同時裁撤河州府 [3] ,成為歷史上首個衛軍民指揮使司。...
贊善王明永樂四年(1406)封河州衛(今甘肅臨夏)轄境的喇嘛教領袖著思巴兒監藏為灌頂國師。次年,加封贊善王。封爵世襲,嘉靖(1522-1566)後仍有使者到北京。...
其中一個是給一個叫阿卜束的部落首領的,任命他為河州衛千夫長,準許子孫世襲,讓他務必謹遵紀律,撫安部眾。這是洪武六年八月(1373)的事情。史料記載,洮州衛和...
現在那裡沒有老虎出沒,不過,當年那裡的確是有老虎的,河州衛的核心地帶比如門源縣,就有叫做老虎溝的地方,而它所跨的甘肅地區,古稱隴右,更是多虎地區。漢代有...
自是,番酋日至。尋以降人馬梅、汪瓦兒並為河州衛指揮僉事。又遣西寧州同知李喃哥等招撫其酋長,至者亦悉授官。乃改西寧州為衛,以喃哥為指揮。古西番歷史 ...
洪武四年(1371)置禮店守御前千戶所,並自所東故城徙今治,十一年(1378)改屬岷州衛,十五年(1382)改屬秦州衛。河州衛:洪武四年(1371)廢河州路,並置河州衛...
臨夏回族自治州(簡稱臨夏州)是中國兩大回族自治州之一,1956年11月設立。臨夏回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中部西南面,黃河上游。北與蘭州市接壤,東臨洮河與定西市相望, ...
明永樂四年(1406)封河州衛(今甘肅臨夏)轄境的喇嘛教領袖著思巴兒監藏為灌頂國師。次年,加封贊善王。封爵世襲,嘉靖(1522-1566)後仍有使者到北京。明對烏斯...
康熙二年(1664),始知甘肅省,河州屬甘肅省臨洮府。雍正四年(1726),河州衛併入河州,乾隆二十七年(1762),徙臨洮府於蘭州,河州改隸蘭州府。...
雍州∶西安府、鳳翔府、漢中府部分 [15] 、平涼府、鞏昌府、臨洮府、慶陽府、延安府、寧夏衛、洮州衛軍民指揮使司、岷州衛軍民指揮使司、河州衛軍民指揮使司...
七年(1374)七月己卯, 詔置西安行都指揮使司於河州,升河州衛指揮使韋正為都指揮使,總轄河州、朵甘、烏思藏 三衛。升朵甘、烏思藏二衛為都指揮使司,管 ...
烏斯藏,在雲南西徼外,去雲南麗江府千餘里,四川馬湖府千五百餘里,陝西西寧衛...暨辭還,命河州衛遣官齎敕偕行,招諭諸番之未附者。冬,元帝師之後鎖南堅巴...
必里衛,明代建制。太祖洪武四年,以元時必里萬戶府改置必里千戶所,隸河州衛。...... 太祖洪武四年,以元時必里萬戶府改置必里千戶所,隸河州衛。...
王竑 陜西河州衛 景泰二年 以左僉都總漕 天順元年除名 兼巡撫江北,景泰三年加左副都 陳泰 福建光澤 天順八年 以右副都御史任 成化元年致仕 舉人,未注均進...
雍州∶西安府、鳳翔府、漢中府部分 [103] 、平涼府、鞏昌府、臨洮府、慶陽府、延安府、寧夏衛、洮州衛軍民指揮使司、岷州衛軍民指揮使司、河州衛軍民指揮使司...
必里千戶所,明代藏區衛所名。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置。屬河州衛。治所在故元必里萬戶府,今青海貴德境。初,命故元萬戶朵兒只星吉為世襲千戶。六年(1373)八月...
秦州衛、岷州衛(舊軍民指揮使司,嘉靖二十四年添設岷州,四十年革,後存衛)、河州衛(舊軍民指揮使司)、洮州衛、寧夏中護衛、甘州中護衛、安東中護衛、寧夏...
臨洮府,為金朝、元朝、明朝行政區劃。臨洮府東至鞏昌府二百里,南至洮州衛三百十里,西至河州衛百八十里,北至莊浪衛四百五十里。自府治至京師四千六十里,至...
積石鎮黃河人行吊橋位於青海省循化縣城北的積石山峽谷中。由於積石地勢險要,歷代封建王朝曾在這一帶屯兵駐守。明、清兩代為河州衛所轄二十四關中的第一關,...
曹萱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利用已是貴妃娘娘的女兒曹婉,向朱允文吹枕邊風,以不忠不孝的罪名,將解縉貶為陝西河州衛知事。解縉為民作主,歷經經周折,將貪官蘭文...
西漢有十三州及司隸,十三州分別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兌州、豫州、徐州、...河、濟之間為兗州,衛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