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河南省行政區劃)

河南省(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河南省行政區劃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河南省,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鄭州,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東接安徽山東,北接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總面積16.7萬平方千米。地勢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西高東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構成;地跨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流域。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截至2023年末,河南省轄17個地級市,21個縣級市(含1個省直轄縣級市)、82個縣、54個市轄區。全省常住人口9815萬人。

河南省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是全國農產品主產區和重要的礦產資源大省,人口大省,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全國農業大省和糧食轉化加工大省。2021年12月,科技部發函支持鄭州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河南省是中華民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三代文明的核心區,三代文明奠定了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發展的基礎,在河洛之間凝聚為成熟的文明形態,形成以王都為中心的輻射性統治格局。河南歷史代表文化為“中原文化”。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興業。河南省地下文物全國第一,地上文物全國第二,是全國文物大省。截至2022年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0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25個。

2023年,河南省地區生產總值59132.39億元,同比增長4.1%。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土壤,自然災害,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林業資源,礦產資源,人口,人口數量,民族構成,政治,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應急管理,人民生活,交通運輸,公路,鐵路,軌道交通,航空,水運,歷史文化,歷史淵源,地名由來,歷史名地,中原文化,方言,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藝術,節日,風景名勝,綜述,景區,地方特產,著名人物,古代,現代,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至遲在5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這裡就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等手工業;到了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中晚期,中原進入了石、銅器並用時代,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的萌芽。
夏朝時期,夏朝在中原地區建立。
商朝時期,先後定都於亳、西亳(今洛陽)、囂、相、邢、殷和朝歌等地。
西周,周成王營建都城成周洛邑。
東周,定都洛邑(今洛陽)。
春秋戰國時期,宋國陳國衛國管國鄭國許國應國蔡國魏國韓國等諸侯國都城在河南境內。
河南省
洛陽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
東漢,劉秀定都洛陽。東漢末期,遷都許昌
曹魏,曹操定都洛陽,末期遷都許昌。
西晉,司馬炎定都洛陽。
北魏統一北方後,孝文帝遷都洛陽。
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均定都安陽。
隋朝,以洛陽為東都,在河南設立河南郡、滎陽郡、陳留郡、梁郡等郡。
唐朝,以洛陽為東都,其間數度遷都洛陽,東都洛陽,是長安之外的另一個全國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河南境內設立都畿道和河南道。武周,武則天定都洛陽,改洛陽為神都。
五代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均定都於開封、洛陽。
北宋定都開封,以開封府(今開封)為東京、以河南府(今洛陽)為西京、以應天府(今商丘)為南京。
南宋,趙構定都南京應天府(今商丘)繼承了宋朝皇位,為了延續宋朝皇統和法統,定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
金貞祐二年(1214年),遷都開封,末期遷都商丘。宋、金劃淮河而治之後,河南省淮河以南地區屬南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