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落實《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綱要》確定的關於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加快高素質人才培養步伐,促進全省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各項目標任務,省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反覆調研論證,提出了《關於加快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實施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高素質人才培養實施方案的通知
- 發布單位:81602
- 發布文號:豫政[2001]38號
- 發布日期:2001-08-30
- 生效日期:2001-08-30
-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檔案來源
為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加快高素質人才培養步伐的要求,根據《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綱要》,制定本實施方案。
檔案內容
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1.“十五”時期,我省高等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江澤民總書記《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進一步深化改革,最佳化結構,加快高等教育發展步伐,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加強重點學校、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培養大批高素質專門人才,為我省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
2.我省高等教育的發展目標是:到2005年,全省高等學校學生達到110萬人以上,年均增長13.1%,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現在的8.7%增長到13%以上。其中普通本、專科在校生翻一番,達到50萬人以上,在校研究生達到1萬人以上,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年均增長15%。全省高校碩士學位授權點由現在的281個發展到350個左右,博士學位授權點由現在的15個發展到35個左右。努力使鄭州大學成為國家重點高校、河南大學進入全國先進高校行列。
重點建設工程及項目
1.高等教育“三重”建設工程。要加強重點學校,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重點建設鄭州大學、河南大學,2003年前,多渠道籌措10億元,加大對鄭州大學建設的支持力度;多渠道籌措6億元,加大對河南大學建設的支持力度。重點是加強兩所學校新校區基本建設,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建設和教師培養、培訓工作。
加快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步伐。重點建設鄭州大學的材料加工工程、河南大學的中國現當代文學、河南農業大學的農業生物環境等27個省級重點學科。努力爭取找省有的學科進入國家重點學科行列,實現零的突破。同時,選擇20個左右的學科,爭取將其建成博士學位授權學科。
加強重點開放實驗室建設。進一步加強鄭州大學的雷射套用技術、河南農業大學的可再生能源、河南師範大學的生物工程等4個重點實驗室,鄭州大學的橡塑模具工程中心、河南農業大學的國家小麥工程技術推廣中心等2個國家工程中心和鄭州大學的離子束生物效應研究、河南大學的潤滑與功能材料、河南農業大學的農業生物技術與工程、河南師範大學的環境科學與工程等11個高校重點開放實驗室建設。重點支持其中的5個實驗室,力爭達到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標準。
2.普通高等學校“擴容”建設工程。為實現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翻一番的目標,必須擴大我省現有普通高等學校特別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容量,使普通高等學校校園占地由3萬畝擴大到5萬畝,校舍建築面積由900萬平方米擴大到1500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由14億元增加到30億元,圖書由2600萬冊增加到5000萬冊。要加快高校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教學用房、實驗用房和藏書用房,著力改善重點院校、重點學科的教學、科研基礎條件。在高校比較集中的鄭州等地建設高校園區。集中力量支持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新校區建設。重點支持河南師範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焦作工學院、洛陽工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河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新鄉醫學院、信陽師範學院、鄭州工程學院、中原工學院、南陽師範學院、洛陽師範學院、商丘師範學院、安陽師範學院等15所高校的擴建項目。鼓勵、支持各省轄市政府和社會力量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
3.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加大高校教師培養、培訓和引進力度。“十五”期間,全省高校共補充教師15000人左右,其中本科院校補充7600人左右,專科學校補充7400人左右。不斷提高高校教師的學歷層次,使高等學校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研究生學位、學歷者達到35%左右,其中,本科院校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學位、學歷者達到10%左右。培養造就高等學校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隊伍。繼續實施“河南省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工程”。設立50名特聘教授崗位。培養50名中青年科技創新人才。選拔培養500名中青年骨幹教師。
4.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實現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2003年前,完成河南省教育科研計算機網主幹網建設,全省所有高等學校建成覆蓋全校的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十五”期間,建立起全省高等教育信息資源管理系統。依託技術力量強、基礎設施好的高校,建立教育信息資源及教育軟體的研究、開發、套用和示範推廣基地。建立高等院校圖書資源共享系統和高等教育文獻信息保障系統。2002年以前,先行在鄭州建立起高校圖書資源共享系統。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育信息化隊伍。積極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爭取在我省高校中建立1-2所網路學院。
拓寬高等教育籌融資渠道
“十五”期間,實現高等教育的發展目標,必須提供基本的辦學條件,即新增校園占地2萬畝、校舍600萬平方米、16億的教學儀器設備和2400萬冊圖書,共需投入130億元。根據我省的財力情況,僅僅依靠政府投入不能滿足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因此,在保證政府財政投入主渠道的前提下,必須通過走改革創新之路,拓寬教育籌融資渠道,建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經費支撐體系。
1.要加大各級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切實落實《教育法》規定的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以及我省確定的從1999年開始,連續5年省級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所占比例和省級教育基本建設投資占本級基本建設投資比例每年各提高1.5個百分點的政策,預計可籌措用於增加普通高校辦學資源的經費15億元。各省轄市政府也要參照省管同類高等學校的經費標準執行,加大對所辦高等學校的投入。
2.要根據民眾的承受能力適當提高高校學生的收費標準,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培養成本分擔機制,逐步提高高校學生學費占培養成本的比例,擴大高等學校經費自籌能力。5年之中,高校籌措基本建設資金28億元。
3.對現有的教育資源進行最佳化配置,擴大高等教育資源。根據高校體制改革精神和布局規劃要求,在具備條件的中等專業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的基礎上,新設定10所左右高等職業學校,每所學校計畫投入1億元,共10億元。
4.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十五”期間,擬再審批設定5所左右獨立設定的民辦高等職業學校,並鼓勵高校設定民辦的二級學院。相當於增加高等教育資源5億元。
5.切實搞好與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合作辦學工作,4年之內在校學生達到1萬人。2001年已安排本科招生計畫2000人。相當於增加高等教育資源5億元。
6.通過實施高校後勤社會化工作,籌措社會資金,建設學生公寓、學生食堂等後勤基礎設施200萬平方米。相當於增加高等教育投入20億元。
7.積極利用信貸資金髮展高等教育。“十五”期間,全省高校要在已落實信貸資金17億元的基礎上,爭取再利用信貸資金20多億元。
8.積極爭取國家撥款、政府債券資金和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以及民間的外資貸款、贈款等5億元。
通過以上措施,預計共增加教育資源128億元,基本可以滿足“十五”期間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
深化改革,最佳化結構,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最佳化、調整高等教育結構
一是調整高等教育的布局結構。堅持“共建、調整、合作、合併”的八字方針,做好布局結構調整工作。在綜合考慮經濟發展水平、人口、交通以及高等教育資源狀況的基礎上,調整並形成高等學校合理的地區布局。高校相對集中的中心城市主要是對現有的高等學校進行調整,一般不新設定本科學校,省轄市一般設定1所高等職業學校,在沒有本科學校而人口較多、經濟發展較快、交通便利的省轄市,視高等教育資源情況可以規劃發展1所本科學校。加快完成三級師範教育向二級師範教育的過渡。
二是調整高等學校的層次結構,加快擴大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規模。支持、培植有條件的專科學校,在條件成熟時抓住機遇升格為本科院校。對部分專科學校、部分中專學校與本科院校或專科學校等進行教學資源的最佳化配置,逐步把本專科在校生的比例調整到5:5。
三是調整高等學校的學科和專業結構,提高服務經濟建設的能力。大力發展農科、工科、經貿、信息、國際金融、法律、旅遊及現代管理等套用學科;穩定師範培養規模,擴大師範本科培養能力,加大師範專科中外語、計算機等專業的培養能力;調整穩定醫學專業;兼顧發展體育、音樂、美術等專業。到2005年,農科、工科、財經、信息等專業招生人數所占比例達到65%以上。
2.進一步深化管理體制改革,解決條塊分割和辦學規模小、辦學力量分散的問題。搞好高等學校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按照逐步建立起國家,省和中心城市三級辦學,國家和省兩級管理、以省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要求,省主要辦好本科層次高等院校,每個省轄市政府集中力量舉辦1所多科性的高等專科學校或高等職業學校,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個人可以依法舉辦高等學校。理順部門舉辦高等教育的管理體制。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益。
3.改革辦學體制,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按照“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首先辦好現有的民辦高等學校。同時,採取國有民辦,民辦公助,公辦民助,社會團體、企業與公民個人獨立辦學以及外商投資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舉辦高等職業學校,使社會力量辦學在校生數量達到全部在校生數量的10%左右。
4.深化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啟動實施“新世紀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使我省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方面的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向更大的範圍和更深的層次發展。加強本科教學實驗室建設。加強高等專科學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實踐基地建設,以高等專科學校和高等職業學校教改試點專業為突破口,全面推動特色專業、特色課程建設。積極推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進一步加強對高等學校教學質量檢查、監督和評估,促進高校加強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5.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加大培養力度。加快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研究生院的爭創力度。加大其他高校博士和碩士學位點的建設力度,加大省政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合作培養研究生的力度,支持位居鄭州、洛陽、新鄉的高校與當地的科研院所合作培養研究生,增強我省普通本科院校教師補充能力。二是加大培訓力度。支持高校鼓勵在職中青年教師進修研究生課程等。三是通過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和布局結構調整,三級師範教育向二級師範教育過渡,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合作辦學等途徑,吸收有條件的中等專業學校、成人高校、中等師範學校、軍事院校教師中有效的資源,擴大我省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容量。四是採取有效措施,聘請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到學校任教,聘請省外教授來我省擔任客座教授。五是試行在學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的“三助”制度,減輕高校教師不足的壓力。
增加投入,加大對培養造就高等學校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隊伍的支持力度。提高50名特聘教授崗位的收入標準,年薪12萬元。培養的50名中青年學者,每人每年平均資助10萬元。在全省高等學校中以項目支持競爭選優方式,對選拔培養的500名中青年骨幹教師,每人資助2萬元。
進一步搞好高校人事制度和內部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形成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使利益分配向教學、科研第一線人員傾斜,調動廣大教師教學、科研的積極性。
6.加強高等學校的“產學研”結合。鼓勵高等學校利用人才集中的優勢,積極參與地方經濟綜合開發,加大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扶持力度,促進教育更好地為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服務,創造條件在高等學校集中的城市建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發展科技園區,以市場為導向,以知識作資本,創造條件搶占優勢特色明顯的前沿性科技研究、開發與套用的制高點,依照現代企業制度,推進校辦高校科技企業與金融資本的密切結合,形成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到套用推廣一條龍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