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烙畫亦稱燙畫、火筆畫, 被譽為“南陽三大寶”之一。它是用溫度在攝氏三百至八百的鐵扦代筆,利用碳化原理,在竹木、絲娟、宣紙等材料上作畫,巧妙自然一把繪畫藝術的各種表現技法與烙畫藝術融為一體,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起源
據史書記載,烙畫起源於西漢,興盛於東漢。後由於連年災荒戰亂,曾一度失傳。到了光緒三年,才被南陽的民間藝人趙星三重新發現整理,並延續至今。關於南陽烙畫的起源和發展,在民間還留下了許多優美動聽的故事。
“烙畫王”的傳說
西漢末年,南陽城裡有一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是遠近聞名的烙能手。無論是尺子、筷子、還是手杖、扇墜、經他一烙燙,各式各樣人物、花鳥、山水,走獸等栩栩如生,躍然其上,精美絕倫,巧奪天工,人稱“李烙花”為人忠厚,心地善良,老兩口以烙花為營生在城裡開了個門面。此外,方圓百十里若有集鎮起會,他總要帶些烙花品去湊熱鬧。有一天,“李烙花”在紫山邊的一棵大樹下小憩,(紫山今距南陽城西北約三十里)忽然有一慌不擇路的男孩氣喘吁吁地朝他跑來,“噗通”一聲跪在他面前,說有壞人追殺。求他相助,這小孩不是別人,正是年僅十二歲的劉秀,被王莽追殺。“李烙花”急中生智, 把劉秀扮作逃飯的啞巴,引到一塊隱蔽的大石板面前,讓他睡在上面, 躲過了莽兵的追殺。臨分手時,“李烙畫”看他可憐,送給他一隻精美的烙畫葫 蘆作為盤纏,並囑咐他一路多加小心。 劉秀和“李烙花”分手後,風餐露宿,歷經了千辛萬苦。後來,劉秀起兵南陽,於公元二十五年建立東漢王朝,定都洛陽,號稱光武帝。此時身為帝王的劉秀並沒有忘記昔日“李烙花“的救命之恩,差遣心腹攜帶葫蘆暗中查訪,找到“李烙花“後,即宣進京賜銀千兩,加封“烙花王”。並把南陽烙畫列為貢品,供宮廷御用。從此,南陽烙花便蓬勃發展,名揚四海。而當年劉秀睡過的大石板,人們後來叫他“劉秀床”並延續至今。
烙畫重現
烙畫的起源:據史書記載,烙畫起源於西漢,興盛於東漢。後由於連年災荒戰亂,曾一度失傳。到了光緒三年,才被南陽的民間藝人趙星三重新發現整理,並延續至今。關於南陽烙畫的起源和發展,在民間還留下了許多優美動聽的故事。烙畫重現-據志書記載,清光緒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擅長繪畫的南陽人士趙星在一次吸食雅片時,煙隱過後,頓生畫興,以燒紅的煙扦代筆在煙槍桿上烙燙作畫,得一小品,喜出望外。繼而又在其它木玩上施藝,均獲成功。隨潛心究研,久而久之,逐磨出一整套烙畫工藝。其烙畫作品也逐漸成為達官貴族之間禮尚往來饋贈之佳品。以至作為南陽的貢品進入清宮,一些烙畫上品頗受皇親國戚的青睞。以後,趙星三又收了四個弟子:大徒弟李潘之能寫會畫,精通各種花色,技藝嫻熟;二徒弟邱義亭擅長博古;三徒弟楊殿奎專功花鳥;四徒弟張西凡則精通山水。
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烙畫已形成為一個特殊的手工行業,烙花品也成為南陽頗有名氣的民間藝術品而享譽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