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畫,古稱“火針刺繡”,近名“火筆畫”、“燙畫”等,是以一種特製的鐵筆,在扇骨、梳篦、木製家具等載體烙製成的工藝畫,是中國古代一種珍貴的稀有畫種。
昭通市鹽津縣繼承和發展的“烙畫”技藝,不斷改進和創新了承載材料,大膽採用羊毛氈、宣紙、亞麻布等材質創作烙畫作品,以傳統山水、人物及鹽津古鎮、朱提江、白水江和大烏蒙大山大水為題材創作,豐富了“烙畫”這一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形成了含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為一體的鹽津烙畫體系。
近年來,當地王清等鹽津烙畫工藝師,以烏蒙山水、歷史、人文為創作對象,作品生動描畫或綿亘山勢,或幽岩深谷,或高峰險灘,或流溪飛泉,或蔥蘢草木,或水村野市,或橋樑漁船,或亭台樓閣等景致,表達對祖國、家鄉、生活的無限熱愛,具有很高的裝飾、收藏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鹽津烙畫
- 產地:昭通市鹽津縣
基本信息欄,目錄及正文,
基本信息欄
中文名:鹽津烙畫
地 區:昭通市鹽津縣
歷 史:“烙畫”古稱“燙畫”、“火針刺繡”等,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其源於西漢、盛於東漢,後由於連年災荒戰亂,曾一度失傳。到清光緒年間,被民間藝人重新發現整理,後逐漸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為代表的幾大派系。鹽津烙畫在繼承中,不斷創新,不斷發展,形成了自身民族民間工藝品的特色。
工具:特製的鐵筆、烙鐵、木板、羊毛氈、宣紙、亞麻布等
種類:民間工藝品、裝飾品
特點:通過繼承傳統,並創新材質和創作題材,以王清為代表的在羊毛氈,亞麻布、白布、宣紙等柔軟細膩的材質上創作的烙畫,除不失烙畫本身利用碳化程度形成的深淺、濃淡、虛實的變化和古樸、素雅,深沉韻味外,還綜合展現“國畫”的氣韻,“雕刻”的蒼勁,“油畫”的塊面,“素描”的細膩、“攝影”的光感。
目錄及正文
1簡介:烙畫,古稱“火針刺繡”,近名“火筆畫”、“燙畫”等,是以一種特製的鐵筆,在扇骨、梳篦、木製家具等載體烙製成的工藝畫,是中國古代一種珍貴的稀有畫種。
昭通市鹽津縣王清等人不斷繼承和發展的“烙畫”技藝,不斷改進和創新了承載材料,大膽採用羊毛氈、宣紙、亞麻布等材質創作烙畫作品,以傳統山水、人物及鹽津古鎮、朱提江、白水江和烏蒙大山大水為題材創作,豐富了“烙畫”這一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形成了含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為一體的鹽津烙畫。
烙畫藝術品是商務場所、會務大廳、高檔賓館、時尚家居、重要文化活動場所等的文化新寵,能極大地提升這些“典雅”場所的文化品位和“尊貴”身份,深受文化新貴及文化產品、產業開發投資商的青睞和追捧。
2特點:通過繼承傳統,並創新材質和創作題材,以王清為代表的在羊毛氈,亞麻布、白布、宣紙等柔軟細膩的材質上創作的烙畫,除不失烙畫本身利用碳化程度形成的深淺、濃淡、虛實的變化和古樸、素雅,深沉韻味外,還綜合展現“國畫”的氣韻,“雕刻”的蒼勁,“油畫”的塊面,“素描”的細膩、“攝影”的光感。
3歷史:“烙畫”古稱“燙畫”、“火針刺繡”等,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其源於西漢、盛於東漢,後由於連年災荒戰亂,曾一度失傳。到清光緒年間,被民間藝人重新發現整理,後逐漸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為代表的幾大派系。鹽津烙畫在繼承中,不斷創新,不斷發展,形成了自身民族民間工藝品的特色。
4種類:民間工藝品、裝飾品
5工藝傳承人:王清、趙弘等。
6成就:現鹽津烙畫作品,有同類烙畫藝術品不可比擬藝術特色,是烙畫中的精品、遠銷國內外。產品不斷豐富,審美品質提升,深受室內裝修、裝飾、殿堂布置及廣大收藏人士喜愛,市場效益不斷提升。
7參考資料:《雲南特色文化產業知名品牌評選申報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