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概況
野三坡風景名勝區自1986年開發建設,始終堅持“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傾心打造國內精品、國際知名景區。特別是2001年實施旅遊二次創業以來,我們嚴格按照“基礎建設求實、景點建設求精、管理理念求新、服務水平求高、綜合執法求嚴、市場開拓求穩”的發展思路,累計總投資4.15億元,完成了百里峽景區晉檔升級,開發了
龍門天關、
白草畔等新景區,基本完善了以水、電、路、訊為重點的基礎設施,進一步規範了旅遊市場經營秩序,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日益提升。2007年共接待遊客178萬人次,其中接待入境遊客5.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3.5億元,與2006年同比增長66.4%、93%、40%。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野三坡風景區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了迅速提升,1988年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國家旅遊局將野三坡百里峽評定為4A級旅遊區,同年被中華環保基金會確定為生態旅遊示範區;2004年1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11月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特別是近三年以來,野三坡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最佳化景區環境,提升景區管理服務水平,2005年龍門天關、白草畔景區雙雙被評定為4A級旅遊區,同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消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全國創建文明風景旅遊區工作先進單位,9月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地質公園;2007年8月被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確定為“引領文明、服務奧運”示範單位,10月被河北省旅遊局評選為百姓最喜愛的河北魅力景區,11月被國家建設部評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優秀單位。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河北保定野三坡景區地處北緯38度39分,東經E104度04分,位於
河北省淶水縣境內,太行山與
燕山兩大山脈交匯處,距首都北京100公里,與北京接壤110公里,總面積498.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野三坡景區屬中山區,境內群山起伏,地勢的總特點是由西北向東南減緩,區內屬東部
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景區所處特殊的大地構造位置,雄踞
太行山深斷裂東支—紫荊關深斷裂帶構造運動最強烈的北端之上,是華北板塊內部最脆弱和構造運動表現最強烈的地方,發生過多次斷裂,
褶皺和多次
岩漿侵入—
火山岩噴發。
野三坡地質遺蹟記錄了地質構造演化史,從基底形成、地台發育、地台活化以及
新構造運動的全部歷史,完整而系統,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獨特性,是研究板內變形構造最佳場所之一。
野三坡三個主景區全面地反映了華北板內造山帶燕山運動、
喜山運動、
新構造運動各個時期
岩漿活動、構造變形、地形地貌演化史,特別是百里峽構造-沖蝕嶂谷,從嶂谷發展演化過程,清楚看到各個時期構造因素的導控作用。 野三坡有豐富的地質-地貌景觀資源,尤其是三個主景區的地質景觀類型、成因和演化,均受
斷裂、
節理控制,構造因素占主導地位。
氣候特點
河北保定野三坡景區所在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地處鄰近山西高原的太行山脈內,氣溫與山外平原有較大差別。氣溫特點是夏季不酷熱,比較涼爽。年平均氣溫10.7攝氏度,較平原低1.4攝氏度。日常氣溫較平原低1~3攝氏度,年日照2095小時,年降水量為628.8毫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河北保定野三坡景區共有
種子植物92科713種,
蕨類植物15科65種,藥用植物更多達200餘種。其中,野三坡的
百草畔森林公園景區內,因其垂直變化大,上下不同天的特殊氣候,山上垂直分布4種植被類型、15個植物群系,堪稱“
天然植物園”。
景區內植被覆蓋率較大,種類豐富,垂直分布明顯。800至1000m的低山區為人工、半人工植被帶,主要為山楂、山核桃、椿、楊、柳、榆、槐、和灌木
荊條、
三裂繡線菊等。1000至1300m處為低山灌叢帶,主要為
毛榛、繡線菊、毛榛灌叢等。1300至1600m處為中山楊、樺木、櫟林帶。陽坡以遼東櫟為主,伴有少量黃華柳,色木槭、椴樹等。該帶灌叢繁茂,種類豐富,有毛榛、繡線菊、
六道木、紅山柳、山刺梅等。地被植物豐富,覆蓋率達百分之九十五,1600至1850m處為中山樺樹林帶,主要有
紅樺,
堅樺,
黑樺,
風樺,還有
色木槭,
山楊等。
動物資源
景區內野生
脊椎動物達184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5種,如:
褐馬雞、
黑鸛等。景區內動物資源種類繁多,有
斑羚,褐馬雞,黑鶴,
金雕,
雀鷹,勺雞等,此處還有百種昆蟲,堪稱“野生動物王國”。
主要景點
百里峽景區
河北保定野三坡
百里峽景區全長210公里,景區由百里峽、
江口湖兩部分組成,總面積為105平方公里,其中百里峽景區範圍65平方公里。在景區入口處有一“仙官引路”景點將遊人引進蠍子溝,因溝中遍生蠍子草而得名;中間地一條峽谷為“海棠峪”,因溝內遍布海棠花而得名,全長70公里;第三條峽谷被稱作“
十懸峽”,因溝內分布著數十處弧形的懸崖而得名,全長90公里。被譽為“天下第一峽”。
拒馬河景區
拒馬河景區有一條與青山相繞,與游路交錯的河流,就是拒馬河,流經野三坡景區140餘公里,注入海河。7、8月份,拒馬河的平均水溫在20攝氏度到22攝氏度,水質優良,清澈見底,常年不枯,冬季不結冰;區內有沙蟒攔路、石猴戲水、石門頓開、天橋拱立、懸崖棧道、孩童鬧學等“下莊八景”。
龍門天關景區
龍門天關景區是集自然、歷史、民俗文化於一體的旅遊勝地;上天溝內有九瀑十八潭和萬畝次生林,其中“萬仞天關”、“千峰拱立”,此外還有明清代摩崖石刻30餘處,被譽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歷史文化長廊”;景區內現有的“
大龍門城堡”、“
蔡樹庵長城”、“
摩崖石刻”等都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龍門城堡原是明長城“內邊”上的重要關隘,被譽為“疆域咽喉”;此地三峰品立,原是京都通往塞外的通道和兵家必爭之地。
魚谷洞景區
魚谷洞位於野三坡風景區中部,全長約1.8公里,共分5層;魚谷洞是以奇泉、怪洞為主體的風景區。魚谷洞景區名泉眾多,有魚谷泉、
神魚泉、神洞泉、神天泉四大泉群;其中以魚谷泉聞名,也是公認的中國八大怪泉之一。魚谷洞內有奇特的地質,還有形象逼真的
石花、
雲盆、
鵝管、
鐘乳石等。
金華山景區
金華山景區位於野三坡名勝區西北部,為野三坡六大景區之一,該景區以名山瀑布、森林風光和風情勝地為主體。景區面積約67平方公里,其主峰金華山海拔1711米。景區有林海、拉拉湖瀑布,
千年銀杏、古建築清彈寺等。
失樂園薰衣草莊園
野三坡失樂園
薰衣草主題莊園占地面積0.67平方公里,莊園位於野三坡拒馬河畔,園內現種植了薰衣草、馬鞭草、迷迭香、百里香、三葉草等百餘種植物,莊園以“田園景觀與浪漫愛情”為主題,莊園內設有愛心之門、法式
風情風車等。
野三坡民族園
野三坡民族園始建於1991年,是整個野三坡景區內建設最早、規模最大、設備最完備、功能最齊全的休閒觀光、旅遊度假勝地。民族園占地0.1平方公里,建築面積0.024多平方公里,民族園四面環山、三面繞水,風景秀麗,園內有
苗族、
侗族、
摩梭族、
傈僳族、
獨龍族等少數民族居住的木屋、服飾、重大節日慶典的照片等。
三皇山景區:
地處京西拒馬河百里畫廊入口處,其山造型獨特,集奇、秀、險於一體;供奉人類始祖的三皇廟,圓你揭宗拜祖之願。環繞的拒馬河水與漫山柿林交融,形成了一幅美好的山水畫卷。
開發利用
旅遊產業升級
野三坡在1985年開發之初,邀請行業領導、北京的專家、媒體多次來野三坡進行實地考察,對野三坡初期的旅遊發展和定位提供了一系列的前瞻性意見和建議,擬定了野三坡旅遊開發規劃,為野三坡景區開發提供了有力的依據。野三坡資源豐富,緊鄰
北京,開發旅遊得天獨厚,面向北京開發旅遊,使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京津客源占到了野三坡客源總量的95%以上。
隨著國內旅遊業的強勢發展,提出了實施旅遊二次創業的發展戰略,投入3.2億元對老景區晉檔升級,完善了景區的基礎設施,並推出了一系列深受遊客歡迎的旅遊產品,提升了景區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使景區的客源半徑不斷拓展,已達到半徑500公里以上。
景區擴建
1991年以後,野三坡的旅遊業持續高速發展,在原有以自然景觀為主的基礎上,先後開放了建設度假村——
苗寨、風情苑、
蒙古包等人造景點,並通過實施旅遊扶貧工程、舉辦各種節慶和系列夏令營活動等措施,不斷地把旅遊開發引向深入。1994年,旅遊客流量達50萬人次。
同時,為完善內部交通,政府投資3000萬元,升級改造了金百路,完成了休閒廣場以及
百里峽、
龍門天關、白草畔景區開發、民族園度假村改造等重點工程,還成功引進了“野三坡號”旅遊專列,同時擴建遊客中心、
地質博物館;同時改造景區標識標牌和垃圾桶、完善廁所設施,使其全部達到星級標準。
2014年野三坡投入5億元,建設百里峽景區,打造500平方公里
智慧景區,35公里長的
拒馬河國際水岸,所有景區景點以及公路沿線整體環境都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
招商引資
景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13年引資2.8億元先後開發了猿人谷、
飛龍谷、
清泉山等六個景點。其次,為推動相關產業鏈條的延伸,政府投資2000萬元,新建2萬平方米旅遊商業街;成立了計程車公司;開發了野三坡酒、茶葉、雜糧、柴雞蛋等具有三坡特色的旅遊系列商品。
人文歷史
文化長廊
河北保定野三坡景區有許多文物名勝遺留至今,“大龍門城堡”、“蔡樹庵長城”、“摩崖石刻”等都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
水經注》記載,這裡在唐、宋以前叫“聖人城”,曾是中原與塞外的要塞重鎮,屢經戰亂。明代將其作為軍事重地重新修建,從嘉靖年間開始,由“欽依大龍門守口總指揮使把總官欽”戍守,清代沿襲明制,一直到光緒時才廢止。現保存完好的大龍門城堡、城門,與其外圍的軍事設施遺址,仍然能使人看到一個完整的古代關隘防禦體系,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建築藝術和軍事才能。
大龍門城堡西北一華里的
龍門峽,兩側山崖峭壁上留有30多處摩崖石刻,都是明、清時駐守關隘的武官留下的真跡。其中以“萬仞天關”、“千峰拱立”最為醒目,字高2.7米。其餘題字大小不等,內容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描述關山險要雄偉;另一類則是描述這裡山河秀麗俊美。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摩崖石刻群,被譽為“歷史文化長廊”。
舞蹈史畫
2008年,政府投資5000萬元完成了占地面積11000平方米,舞台面積12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3500人觀看的野三坡大劇院,打造了以
淶水、野三坡悠久歷史及厚重文化為主線的大型舞蹈史畫《印象野三坡》,利用世界頂級的聲光電技術、演員爐火純青的舞技和演技,演繹了野三坡及至整個黃河流域燦爛的歷史文化。
“野”文化
野三坡歷史文化古老神奇,源遠流長,溯其歷史,《
涿州志》記載:“三坡隸屬涿由來久矣,無可稽查。”但元、明、清代詩人對此地吟賦的詩詞卻有不少。野三坡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增高,差異很大,故此分為上、中、下三坡。《涿州志》載:“上坡與下坡因山脈之障蔽,氣候亦有不同,寒暖相差半月許,每逢春令,下坡核桃已結實,上坡始花。雨降稍遲,耕種亦隨之轉移。”可見,三坡之名由地形變化、氣候不同而產生。
時至清代,因三坡人民崇敬明朝,清庭對這裡的人民施加壓力,勒令三坡人民不許介入科舉之列,取消求得“功名”的權力。同時有些境外匪盜勾結官府也來敲詐勒索,因此被迫組織護坡武裝,保衛鄉里。由於對封建勢力的反抗,清朝官府給三坡人民強加了一個“野”字。從此,野三坡的“老人制”也就流傳下來,一直沿續到民國十八年。
抗日腹地
抗戰時期,野三坡是平西抗日根據地的中心腹地,湧現了許多英雄事跡。景區內的八路軍兵工廠、游擊小路、
平西抗日烈士陵園等革命遺蹟仍保存完好,野三坡這個革命老區又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天然課堂。
榮譽獎勵
1988年,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2001年,國家旅遊局將野三坡百里峽評定為4A級旅遊區
2001年,被中華環保基金會確定為生態示範區
2004年1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2004年11月,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2005年,龍門天關景區和白草畔景區雙雙被評定為4A級旅遊區
2006年9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地質公園,並於2010年7月順利通過中期評估
2007年10月,被河北省旅遊局評選為百姓最喜愛的河北魅力景區
2008年11月,被河北省文明辦、河北省建設廳、河北省旅遊局評定為河北省文明風景旅遊區
2009年5月,被國土資源部確定為國土資源科普基地
2009年5月,被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為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
2009年12月,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2010年7月,成功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第二批名錄》
2011年1月14日,被國家旅遊局晉級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景區特產
地方三寶
核桃、杏扁、伏花椒素稱野三坡“三件寶”,綿核桃是純天然綠色食品,其質地純正、果仁飽滿、色澤黃白,富含多種胺基酸和微量元素。景區
杏扁產量很高,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富含
蛋白質及脂肪、維生素、
微量元素等。野三坡的伏花椒以其麻味充裕,香氣濃郁而名冠四海。其本身除含有大量的芳香油外,還含有檸檬稀,固醇化等。
地方名吃
倭瓜學名叫“
南瓜”,在野三坡習慣叫南瓜為倭瓜,倭瓜乾是幼兒、老人、消化不良、
高血壓、腎炎等病人的保養食品。
野三坡
拒馬河的小河魚為野生,香酥小河魚是其地方名吃,一是香,二是酥;此外香酥魚含有豐富的鈣、
磷、
碘、鋅、
硒等多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經常食用可增強鈣的吸收,促進身體強壯。
交通路線
自駕游線路
1、北京:
北京(六里橋)——京港澳高速(保定方向)——琉璃河(下高速)——韓村河——張坊——十渡——野三坡
2、石家莊:
(1)石家莊——京昆高速(北京方向)——淶水(下高速)——張坊——十渡——野三坡
(2)石家莊——京港澳高速(北京方向)——高碑店(下高速)——淶水——張坊——十渡——野三坡
3、天津:
天津——津保高速——京港澳高速(北京方向)——高碑店(下高速)——淶水——張坊——十渡——野三坡
4、鄭州:
鄭州——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淶水(下高速)——張坊——十渡——野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