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鎮生活垃圾填埋場地質環境調查評價

《河北省城鎮生活垃圾填埋場地質環境調查評價》是由河北省地質調查院擔任主要完成單位,郜洪強,畢伏科,丁文萍,樊延恩,王秀琳,王紅霞,王立芹,李世雄,張志強,高曉霞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省城鎮生活垃圾填埋場地質環境調查評價
  • 主要完成單位河北省地質調查院
  • 主要完成人:郜洪強,畢伏科,丁文萍,樊延恩,王秀琳,王紅霞,王立芹,李世雄,張志強,高曉霞
  • 等級:二等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1-2-44
  • 獲獎序號:20110054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立項背景:生活垃圾是人類在生活、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目前,河北省縣級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的日產生量21365t,長期以來,全省絕大部分城鎮採用露天堆放或簡易填埋的原始方式消納垃圾,已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植被、空氣造成嚴重污染,城市生活垃圾的安全處置已成為河北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如何確保垃圾填埋場的地質環境安全、垃圾廢液對地下水及生態地質環境不構成潛在污染威脅,是一個複雜的國際性難題。因此,開展河北省城鎮生活垃圾填埋場地質環境調查評價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研究目標:在廣泛蒐集、系統分析利用已有地質、生態環境等方面資料的基礎上,採用遙感解譯、野外實地調查、鑽探取樣等手段,查明河北省縣級以上城鎮生活垃圾填埋場的基本情況及所存在的主要地質環境問題,評價其對地質環境的影響,並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防治對策,為城市地質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主要創新成果:(1)首次對河北省縣級以上城鎮的生活垃圾填埋場做了詳細調查,並進行了科學歸類和綜合分析;(2)提出了具有開拓性的垃圾場規模分類方法和評價指標體系;(3)首次對全省生活垃圾的物質成分進行了調查;(4)首次運用距離衰減理論和深度衰減理論,基於水土採樣及測試分析結果,闡明了河北省不同地貌單元、不同岩土類型、不同水文地質條件下各種類型垃圾填埋場對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程度、範圍及變化規律,分析了垃圾場對地表水污染和對植被影響的特徵;(5)利用水動力彌散理論,通過建立污染物在包氣帶和地下水中遷移擴散的數學模型,對平原區垃圾填埋場的污染機理和污染趨勢進行了數值模擬研究;(6)採用層次分析法,首次根據地貌單元不同特點建立對應評價指標體系,分別對山地區、平原區、壩上高原及冀西北盆地的垃圾填埋場適宜性現狀進行了量化評價;(7)對不同條件下生活垃圾填埋場選址進行了優選;(8)提出了防治垃圾場污染的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和方案。   技術經濟指標:完成遙感解譯面積4500平方公里和全省11個地級市、136個縣(市)的219個垃圾填埋場現狀調查;地質鑽探381.1米、洛陽鏟進尺235.3米;採集垃圾滲瀝液、地下水和地表水等樣品61件、垃圾和污染土樣品490件;相關資料88份和現場照片2607張。創建垃圾填埋場對環境要素影響的理論方法以及建立垃圾場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6個,共58個評價指標;圈定垃圾填埋場選址適宜區7個;識別和診斷現狀不適宜的危險場地59個。   套用情況及效益情況:本成果已在石家莊市、陽原縣等城市建設局或環衛處得到套用,並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石家莊經濟學院、河北水文工程地質勘察院等多家科研事業單位套用,顯著提高了城市垃圾填埋場選擇的環境地質安全可靠性,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潛在經濟效益6.26億元。已發表論文4篇,下載率達200餘次,受到環境地學和環境保護領域廣泛關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