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地下水作為我國重要的飲用水源之一被大量開發。但受到城市液體污染物,長期堆積的固體廢物,農業生產大量使用的農藥和化肥,滲漏的礦淋濾液及礦石加工廠污水大量排放等的影響,導致地下水污染日益嚴重。地下水一旦污染很難恢復,其治理和修復費用極為昂貴,地下水污染的後果會影響幾代人的健康。
識別流程
第一步,開展地下水
污染源環境調查。主要進行污染源相關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對污染源特徵包括優控污染物、排放源強、排放位置、污染路徑、影響面積、防滲措施和存在時間等進行分析; 通過地下水污染源環境調查,確定典型污染源對應的地下水污染物清單,選用哈斯圖解法、
綜合評分法相結合識別典型污染源地下水優控污染物。第二步,根據分析結果建立地下水重點
污染源識別指標體系。第三步,利用修正的內梅羅綜合污染指數法、
層次分析法、迭置指數法等方法,進行地下水污染源危害性評價,依據分級結果識別出地下水重點污染源。
特徵
排放源強
污染源排放源強是指單位時間內由污染源泄漏點進入地質環境的廢水(液)等的排放量;對於特徵污染物而言,排放源強重點關注其排放濃度和質量。污染源排放源強主要受污染源類型、泄漏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包括風險排放源強和跑、冒、滴、漏排放源強等,結合不同類別地下水污染源計算相應排放源強。
排放位置
地下水污染源的排放位置決定著污染物進入地質環境後的運移轉化路徑,而排放位置與地下潛水含水層上表面之間的距離,決定了污染物垂向運移的最大污染厚度。地下水污染源的排放位置分為地表面、包氣帶、含水層3個位置,其對目標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呈遞增趨勢。
污染路徑
地下水的污染路徑是指污染物從污染源進入到地下水中需要經過的路徑。按照水力學的特點,將地下水污染路徑分為間歇入滲型、連續入滲型、越流及徑流型三大類,間歇入滲型和連續入滲型主要污染的含水層為潛水,是研究的重點。間歇入滲型主要適用於垃圾填埋場、排土場和農業活動區;連續入滲型主要適用於受污染的地表水、渠、坑等污水的滲漏;後者的風險要大於前者。而越流及徑流型污染,主要受人為開採、地質天窗和特殊通道的影響較大,地下水受到污染的風險也最高。
工業污染源
煤礦水體污染
水體污染點主要分布在鶴崗煤礦區、雙鴨山煤礦區、密山市煤礦區,且污染區域面積增加趨勢。污染源主要包括煤礦山礦井污水、洗煤廠污水及煤矸石經雨水沖刷後匯集形成的污水。同時煤礦污水排放也造成地下水不同程度的污染。據資料分析,造成地下水超標污染物質主要為鐵、錳、氨氮、
亞硝酸鹽氮。受原生污染和次生污染的影響,本區地下水鐵錳含量偏高。部分氨氮超標的井點多在區內的主要城鎮和人類活動較為頻繁的區域。
溶解性總固體、揮發酚在少數煤礦井口均檢測超標。
固體廢棄物污染
固體廢棄物污染主要是煤矸石、排土場等固體廢棄物任意堆放,同時未做任何防塵、防水體沖刷等防護措施造成的次生污染。上述固體廢棄物當中如煤矸石等含有微量的
重金屬元素Pb、Hg、As等,在雨水長期淋濾作用下能大量溶解出來造成地下水、河流及周邊土壤污染。同時,煤矸石在雨水浸泡過程中易形成酸性水,通常含有大量的懸浮物、有機物等對周邊生態環境亦能造成污染。
油品泄油
由於淺埋區加油站儲罐、輸油管線與地表水土壤直接接觸,不可避免地出現腐蝕和滲漏現象,造成儲油罐和輸油管線發生腐蝕穿孔造成的跑、冒、漏油事故。關閉的加油站其地下油罐未運走,導致隨時間的推移儲油罐金屬腐蝕出現不同程度的滲漏,污染周邊地下水。
污水排放
加油站污水包括收發區污水、生活污水和污染雨水等。收發區污水指來自油罐清污水、地面沖洗水和輔助設施排水,其中油罐清洗水的污染程度與油罐存油的性質、檢修周期等密切相關。污染雨水指受污染的地面雨水、來自儲油罐區和收發區設施的含油初期雨水。這些都對環境造成污染。
農業污染源
類型
農業污染源類型主要包括化肥農業污染及養殖場污染。調查區土地利用類型以農業用地為主,化肥及農藥施用普遍。化肥農藥通過淋濾後進入包氣帶,隨之進入地下水,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區內養殖場以小型為主,基本各村屯都有小規模養殖,中大型養殖場亦有所分布,其糞便一般堆肥處理,由雨水淋濾,形成惡臭的污水滲入地下,對地下水造成影響,養殖場所的污水一般通過下滲井排放或直接排放,形成惡臭的污水溝。
污染方式
三江平原地區內水系十分發育,特別是近些年隨著農業的快速發展,水田在工作區內分布十分廣泛,井灌及引用河、湖、水庫等地表水灌溉十分普及,溝渠縱橫,使農藥化肥很容易進入地表水,由於包氣帶顆粒粗大,地下水在雨季極易受到污染。
污染源分布
污染源類型主要為點狀分布的養殖場污染源及面積性分布的農業用地區域,由於三江平原農業經濟為重要的經濟產業,使得農業污染源分布廣泛。面積性分布的廣大農田及星羅棋布的養殖場,特別是成規模而又缺少必要污水處理設施的養殖場,對地下水質量已經造成影響或存在潛在威脅。
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類型
生活污染源種類主要包括:城鎮生活污水和製造業等工業排放的污水、人類其他生活垃圾。
污染方式
該地區垃圾堆放方式大部分為露天堆放。在堆放腐敗過程中產生大量的酸性和鹼性
有機污染物,並將垃圾中的重金屬溶解出來,形成有機物質、重金屬和病原微生物一體的污染源,經雨水淋入產生濾液必然導致地下水的污染。造成水體黑臭、地下水淺層不能使用、水質惡化,造成水體存在氨氮、揮發酚、高錳酸鹽污染、氟化物嚴重超標。
污染源分布
分布於三江平原主要城鎮及其周邊,以直接排放的生活污水或固體廢棄物垃圾場形式構成地下水的污染源或潛在污染源。固體垃圾場在縣城及大型鄉鎮周邊均有分布,縣城一級的固體垃圾場一般在建或已經建成了具有防滲功能及污水處理設施的新型垃圾場,但鄉鎮一級垃圾場,基本未有任何防滲措施,生活、工業、醫療垃圾混雜堆放,部分簡單填埋,一些垃圾場與地表水緊鄰,甚至直接堆放在地表水裡,對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嚴重影響。污水處理廠僅在調查區的縣城有所分布,鄉鎮均未建立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水一般通過下水直接排放至城鎮的溝渠及河流,對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