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政治,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根據境內明伏、西下素、鉤魚台等沿唐河兩岸出土的石刀、石斧、陶片及2米以上文化層分析認定,唐縣境內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就有人類聚居活動,屬
仰韶文化遺址。
前2377年農曆二月初二日,堯帝
放勛誕生於今唐縣堯山(即
順平縣之伊祈山),伊祁為姓。前2360年,帝堯放勛被封為唐侯,治所陽邑,即在唐縣境內,稱古唐侯國。前2353年,其兄
帝摯將帝位讓給堯,並在伏城建都城,後因水患,由此地赴平陽(今山西省臨汾西)執帝位。
虞舜執政後,將堯子
丹朱封為唐侯,治所鴻郎城(今洪城)。
春秋時期,境內已有左人邑(今周雹水、北雹水)、中人邑(今都亭)、孤邑(今北高昌,亦稱慶都邑),陽邑(亦稱唐邑,今固城),屬
燕地、中山地。戰國,屬
趙國,
中山國,西北邊界置鴟之塞(亦稱鴻上塞,今
倒馬關之上冠頂。),東北界置慶都邑(今北高昌)。
秦,屬上谷郡。
西漢
高帝四年(前202年),置縣,因古為唐侯國得名唐縣。屬
冀州刺史部中山國所轄;景帝三年(前154年),改國為
中山郡,唐縣屬之。新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唐縣為和親縣。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名唐縣,仍屬冀州
中山國所轄。
魏晉因之。北齊,撤銷唐縣併入
安喜縣(今定州城東南)。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復置唐縣,屬定州
博陵郡。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改唐縣為中山縣;後唐同光初復為唐縣;
後晉天福七年(942年),改唐縣為博陵縣;
後漢初復名唐縣。
金,屬河北西路定州所轄。
清初,仍屬保定府所轄。
民國初沿清制,民國二年(1913年),撤府,唐縣屬
直隸省范陽道觀察使所轄。民國三年(1914年),范陽道改稱
保定道轄唐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唐縣屬
河北省直轄。民國二十六年3月,唐縣屬河北省第一督察區所轄;同年9月,國民黨唐縣政府逃亡於
西安,唐縣城被日本侵略軍占領;同年11月,中國共產黨建立唐縣抗日民主政府,屬冀西區所轄。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先屬冀西二專區,後屬四專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改屬北嶽區四專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改屬北嶽區三專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改屬冀晉三專區;同年9月,縣城解放,唐縣抗日民主政府遷駐唐縣城。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唐縣屬冀晉行政公署所轄。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唐縣屬
晉察冀北嶽區五專區所轄。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
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唐縣屬五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改屬
察哈爾省易水專區;同年10月,屬河北省保定專區。
1958年,望都縣和清苑縣部分公社併入唐縣。
1959年,清苑併入部分回歸清苑。
1962年,復置望都縣,唐縣恢復原建制,仍屬保定專區所轄。
1994年12月,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併,稱保定市,唐縣隸屬保定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70年,仁厚鎮改稱“東風大隊”。
1984年6月,改革人民公社體制,下設7個區34個鄉344個村。
1987年10月,撤銷7個區建制(區公所),東風人民公社改為仁厚鎮。
1992年,軍城、白合2個鄉改為鎮。
1994年,王京、高昌、北羅、川里4個鄉改為鎮。
1996年1月,擴鄉並鎮,調整為7個鎮、13個鄉,345個行政村。
2013年,經河北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廳批覆,唐縣撤銷長古城鄉,設立長古城鎮。
2016年,經河北省省民政廳批覆,撤銷唐縣羅莊鄉,設立羅莊鎮。
2021年10月14日,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唐縣撤銷北店頭鄉,設立北店頭鎮。
2021年12月29日,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唐縣撤銷齊家佐鄉,設立齊家佐鎮。
2022年12月,撤銷黃石口鄉,設立黃石口鎮。
區劃詳情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唐縣,位於
保定市西南部,位於東經114°28′~115°03′,北緯38°38′~39°10′之間,東與
望都縣、
順平縣相接,南與
定州市相接,西南與
曲陽縣、西與
阜平縣毗鄰,北與
淶源縣交界。總面積141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唐縣地處
海河流域西部,
太行山東麓北段,西北部屬中山區,境內山地、丘陵,平原、河流地貌俱全,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全境呈不規則長條狀,西北高,東南低,坡度緩降,海拔在52~1869.8米之間。主要山峰54座,中低山及丘陵占全縣總面積的82%;東南部為太行山東麓北段洪積、沖積扇形傾斜山前低平原,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唐河由西北向東南流經全境,地貌由中低山區地貌、丘陵地貌、平原地貌、河流地貌組成。
氣候
唐縣,屬北溫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雨季多在7~8月間。最高氣溫38.5℃(7月4日),年平均氣溫14.3℃,年平均地溫16.2℃,冬季寒冷少雪,最低氣溫-11.6℃(12月31日),春季乾旱季風,秋季秋高氣爽,四季分明。年日照時數為2446.8小時,年日照百分率51%,有霜期69天,初霜日11月14日。年降水量566毫米。
水文
唐縣境內有唐河、通天河,其次還有清水河、逆流河、放水河、城北河、馬溺河等。
土壤
唐縣境內土壤共分4個土類(即地帶土壤有棕壤、褐土,非地帶性土壤有水稻土,草甸土),9個亞類、29個土屬、62個土種。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唐縣境內地形複雜,西北高,東南低,本縣河流均屬大清河水系,主要有唐河及其支流通天河等。唐縣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65mm。地表水資源量10743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5844萬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18648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占有量331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的15%,屬極度缺水區。
土地資源
唐縣土地總面積141421.30公頃。農用地總面積為52052.01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36.81%,其中,耕地32657.77公頃(批而未用耕地9.93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23.09%;園地3005.08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2.12%;林地12922.48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9.14%;其他農用地3466.68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2.45%。建設用地總面積為16312.56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11.53%,其中,城鄉建設用地12520.73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8.85%;城鎮工礦用地1880.08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1.33%;農村居民點用地10640.65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7.52%;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設用地3791.83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2.68%。其他土地總面積為73056.73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51.66%,其中,水域2837.95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2.01%;自然保留地70218.78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49.65%。
生物資源
唐縣野生動植物分布廣,數量大。野生植物有2門,84科,278屬,460餘種。種類占第一位的為菊科,共32屬,58種;占第二位的為禾本科,32屬,41種;占第三位的為豆科,15屬,36種;占第四位的為薔薇科,13屬,32種;占第五位的為毛茛科,10屬,26種。野生動物較多,需要保護的也多。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種(黑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6種,省一級保護動物32種,省二級動物66種,被列為省保護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科學研究價值的動物30種。
礦產資源
唐縣,山區面積占全縣面積的80.5%。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目前已發現礦產資源45種,探明資源礦種18種。金屬礦種有金、銀、鐵,非金屬礦種有高嶺土、含鉀岩石、建築石料用灰岩、建築用白雲岩、建築用花崗岩、膨潤土、片麻岩、飾面用輝綠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粘土、油井水泥用石灰岩、水泥用石灰岩、碎雲母、陶瓷土,能源礦種有煤。主要礦產石灰岩、瓷土礦、鐵礦、碎雲母查明資源儲量分別為126635千噸16388千噸、19157千噸、320940噸。唐縣現有探礦權8個,涉及鐵、金等礦種,勘查區總面積29.35平方千米。
礦產資源分布相對集中,易於規模開發利用,磁鐵礦、金礦主要集中在倒馬關鄉、川里鎮、黃石口鎮、羊角鄉和石門鄉。水泥用灰岩及配料礦產、高嶺土、建築石碴主要分布在齊家佐鎮、白合鎮、迷城鄉、北店頭鎮等。全縣建築石料、水泥灰岩資源豐富開發利用能力較大,金屬礦產由於勘查程度低,開發利用能力較小。共有採礦企業38家,其中金礦1家、鐵礦4家、瓷土7家、輝綠岩2家、鉀長石1家、水泥灰岩1家、制灰用灰岩1家、建築石料21家。除去冀東水泥用灰岩礦和馬家峪瓷土礦為中型規模開發外,其它均為小型礦山。
人口
2019年,唐縣總人口60.5萬人,共有23個民族,以漢族為主。總戶數18.41萬戶,其中鄉村人口45.4萬人,全縣政策生育率91.11%,人口出生率7.3‰,人口自然增長率3.19‰。民族主要是漢族,占總人口的99.9%;少數民族人口僅占全縣總人口的0.1%,百人以上的只有回族。其他少數民族有滿族、蒙古族、布依族、壯族、苗族、土家族、彝族、朝鮮族、侗族、瑤族、白族、哈薩克族、傣族、畲族、錫伯族、仫佬族、仡佬族、土族等23個民族。
2022年,唐縣常住人口為49.33萬人,城鎮人口20.89萬人,城鎮化率42.34%。
經濟
綜述
2022年,唐縣地區生產總值(GDP)150.58億元(快報),增長4.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94億元,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50.91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55.73億元,增長1.2%。三次產業增加值占比為:29.2:33.8:37.0。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唐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2%。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58.3%,第二產業投資增長58.5%,第三產業投資下降7.0%,二三產業投資總量占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91.0%,比上年下降5.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上升112.0%,房地產投資下降3.2%。
財政
2022年,唐縣全部財政收入103616萬元,減少3.3%。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1380萬元,增長13.0%。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70.63億元,增長15.33%;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76.63億元,增長16.26%。
人民生活
2022年,唐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16元,增長5.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9元,增長8.1%。
第一產業
2022年,唐縣 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9.58萬畝,比上年增長0.17%。其中:小麥播種面積13.04萬畝,比上年增長0.12%;玉米播種面積23.96萬畝,比上年增長1.31%;棉花播種面積36.6畝,比上年下降77.3%;油料播種面積13690畝,比上年下降7.8%。
糧食作物總產量16.13萬噸,比上年增長0.94%,糧食平均畝產407.68千克,比上年增長0.76%。其中:小麥產量5.42萬噸,比上年增長0.93%,畝產415.82 千克,增長0.81%;玉米產量 10.04萬噸,比上年增長1.85%,畝產418.99千克,比上年增長0.54%;棉花產量2.7噸,減少7.83%;油料產量3286.30噸,減少4.1%。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66.98億元,增長5.8%。其中:農業產值11.28億元,林業產值1.2億元,畜牧業產值53.14億元,漁業產值0.37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99億元。
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唐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及大個體戶共58家,工業總產值 81.1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2.79億元,下降29.31%。
建築業
2022年,唐縣資質以上建築企業總產值21.45億元,下降10.8%。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262萬平方米,下降0.7%;房屋竣工面積28萬平方米,下降67.6%。
第三產業
消費市場
2022年,唐縣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3億元,增長1.7%。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企業及個體25家,消費品零售額5.9億元,增長20.4%。
金融
2022年,唐縣全部財政收入103616萬元,減少3.3%。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1380萬元,增長13.0%。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70.63億元,增長15.33%;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76.63億元,增長16.26%。
交通運輸
京昆高速公路、滄榆高速、淶曲高速、 107國道、234國道、336國道等穿過唐縣。
2013年,唐縣境內京昆高速公路,全長31.47千米,引線7千米,唐縣北有收費站出口1個;保阜高速公路, 境內全長30.53千米,引線213千米,白合設收費站進出口1個;國道107線,境內長1.725千米;保淶線境內全長34.883千米,京贊線,境內全長29.316千米,寶平線27.087千米,蠡野線34.157千米。縣鄉級公路35條,其中縣道2條,鄉道33條,總長43.359千米,其中唐王線15.982千米,軍白線27.377千米。鄉道總長265.458千米。
政治
領導信息截至2022年8月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0年,唐縣有各級各類學校共262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職教中心、進修學校、特教中心各1所,國中26所,國小150所,教學點79所),在校生92101人(其中:普通高中12454人,職教中心3175人,國中24986人,國小51437人,特教中心49人)。幼稚園102所,學校附設學前班145所,幼兒18346人。全縣專任教師4813人(其中普通高中教師658人,職教教師155人,國中教師1406人,國小教師2319人,幼兒教師268人,特教教師7人)。
文化事業
國家二級文化館:唐縣文化館。國家二級圖書館:唐縣圖書館。
2020年,唐縣城內有文化廣場一處,紀念館一座,有唐縣宣傳文化中心一座,內有唐縣文化館一個,為國家三級館,面積1885平方米,有文化活動功能室8個。有唐縣圖書館一個,為國家三級館,面積800平方米,藏書6萬餘冊。有唐縣文物保管所一個,面積250平方米,館藏文物1500餘件套。
醫療衛生
截至2020年,唐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07所,其中:縣級公立醫院2所、民營醫院18所、鄉級醫療機構20所、村衛生室341所、個體診所22所、其他縣直醫療衛生機構4所,共開放床位1965張。全系統核定編制數1865人,現有工作人員3242人。其中:唐縣人民醫院編制控制數為1109人,現有人員720人;唐縣中醫醫院編制48人,現有人員460人;鄉鎮衛生院編制582人,現有在編人員430人;現有村醫1031人。
社會保障
2019年,唐縣脫貧1754戶3735人,通過國家和省驗收評估。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23538元,同比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9292元,同比增長13.7%。城鎮新增就業3058人,失業人員再就業924人,登記失業率3.2%;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8.34%、99.46%。
基礎設施
2019年,唐縣完成6個鄉鎮70個村4萬戶氣代煤任務。完成人工造林5萬畝,封山育林4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2.3%。農村環境整治完成20個村莊街道硬化和25個村莊綠化,完成農村改廁2.76萬座。
2019年,唐縣實施光伏扶貧聯村電站2座,總規模4648千瓦,年提供收益500萬元。完成危房改造59戶、面貌提升610戶,鞏固提升了17個貧困村和14個非貧困村的飲水安全。
歷史文化
唐縣境內縣級以上文物古蹟88處,其中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臥佛寺摩崖造像、倒馬關明長城、北放水遺址,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北城子中山國遺址、都亭遺址、洪城古城址、晉察冀烈士陵園、孚公禪師塔、明伏石窟(北魏)、明伏興國寺大殿、廣善延禧寺,縣保77處。唐堯聖跡尋根之旅共涉及11個點,樹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唐堯傳說”標誌碑10處。
臥佛寺摩崖造像,位於唐縣白合鎮柏山村臥佛寺水庫內,鑿於一處高約6米、南北向面西的矽質石灰岩峭壁上。開鑿於北宋慶曆五年(1046年)。現存大小窟龕95龕,造像138尊,為一處以釋迦牟尼涅槃經變相為主體的大型摩崖龕群。其中臥佛造像長達4.5米,為河北省現存最大的石質臥佛造像。涅槃經變相中刻畫的眾弟子,形象生動,神態各異,較好地表達了佛祖涅槃之際的肅穆哀傷氣氛。其餘諸龕造像也均雕工細膩,線條流暢,表現了較高的工藝水平,是我國北方極為罕見的大型北宋石刻群。
倒馬關明長城,位於唐縣西北60千米的倒馬關鄉倒馬關村,與居庸關、紫荊關合稱“內三關”,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放水遺址,是南水北調河北段6個控制性文物保護項目之一。已發掘面積3100平方米,發現灰坑、灰溝、土坑墓、瓮棺葬、房址等遺蹟近300個,出土遺物可復原者近50件,以陶器為主,另有少量石器,遺存分屬先商、東周及西漢三個時期,以先商時期為主。它的發現與發掘使先商人活動範圍向北擴展了幾百千米。
風景名勝
唐縣有自然人文旅遊景觀64處,3A景區5家(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潭瀑峽、西勝溝、秀水峪、華峪山莊),省級以上森林公園3家(古北嶽——國家級,後七峪、倒馬關——省級)。
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位於縣城以北兩千米鐘鳴山下,始建於1971年。占地面積45950平方米,建築面積3250平方米,整個建築群雄偉壯觀,氣勢奪人。整個建築為中國傳統的民族形式,現代結構,造型精美,並以獨特的建築風格被列入德國法蘭克福《世界工藝美術大辭典》。主建築群分為“兩館一堂”,北側中央八角形結構的是紀念堂,西側是白求恩紀念館,東側是柯棣華紀念館。1995年8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1997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4年12月,被國家發改委、中宣部等十四部委公布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西勝溝,位於唐縣城北38千米處,是一條7千米的峽谷,峽谷內有飛泉瀑布,懸崖上到處是鐘乳石,滿溝的杜鵑、海棠和葛藤、灌木。有景點龍潭、二龍潭等。西勝溝景區為國家AAA級景區,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岩溶風林景觀。
青虛山,為道教名山,位於唐縣城北35千米處齊家佐鎮境內,因“四時之氣清而煦,界入虛無,超然物外”而得名。該山山體構成多為石灰岩,因久經風雨溶蝕,形成了如青筍、似狼牙、像箭頭。乾隆皇帝去五台山朝聖路過此地,為其山勢而親手題匾“紫雲峰”、“鳳凰石”,鑲嵌在山崖上,保存完好。
青虛山有自遼代以來修建的寺、觀、庵、廟100多處,最高峰海拔998米,三座主峰和十幾座峰林構成了景區特有地貌景觀。
大石峪景區地處唐縣與淶源交界處,位於唐縣倒馬關鄉境內,距縣城85千米,毗鄰保淶公路。景區內溫泉、潭瀑、奇石、林木,旅遊資源豐富,峰、石、水、關構成了景區獨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觀,造型奇特的花崗岩體量大,具有較強的觀賞性。這裡有楊家將鎮守的倒馬關和樊梨花駐守的樊家寨。
古北嶽國家森林公園
古北嶽國家森林公園,2005年12月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建立,位於唐縣西部,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4°28′02″-114°31′27″、北緯39°01′03″-39°03′58″之間,主要保護多樣、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和珍稀野生動植物及自然遺蹟和文化遺產。
地方特產
唐縣大棗,栽培歷史悠久,以“個大、核小、皮薄、肉厚”著稱,乾棗含糖量高達60~70%,還含有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2010年5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唐縣大棗”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核桃古籍稱胡桃、羌桃。唐縣是中國最早種植核桃的地區之一,栽培歷史悠久,核桃品種主要有紙皮核桃、薄殼核桃、露仁核桃、穗狀核桃、早熟核桃等普遍具有殼薄、果大、含油量高等特點。核桃是經濟價值較高的乾果、油料、木材、藥物四用樹種。核桃仁具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利三焦、潤肺等藥用價值。核桃樹是適宜唐縣半乾旱山區綠化和觀賞的樹種。
唐縣碗肉,是唐縣的一種漢族小吃。煎餅軟糯可口,湯汁濃郁香辣,搭配的是唐縣當地羊羔宰殺後的羊雜。
著名人物
王恂(1235年~1281年),字敬甫,中山唐縣(今河北唐縣)人,元代數學家、天文學家、歷算學家,在任元朝太史令期間,與
郭守敬等人製成《
授時曆》頒行天下。
王鶴壽(1909年4月19日~1999年3月2日),生於河北省唐縣,民國十四年(192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
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共十三大
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馬衛華,新中國開國少將,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考入太原軍官教導團。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參加八路軍。1985年8月24日因病逝於北京,終年66歲。
臧伯平(1913年6月~2005年10月4日),漢族,又名臧樹棠,直隸(今河北)唐縣人。
北平民國大學畢業。民國二十年(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唐縣縣委書記,
天津大學校長,
教育部副部長。
王昆(1925年4月~2014年11月21日),出生於河北唐縣,歌劇表演藝術家,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先後擔任東方歌舞團藝委會主任、
東方歌舞團團長。1982年獲得國家頒發的金質獎、巴基斯坦總統授予的“卓越明星”勳章。1989年獲得中國首屆金唱片獎。
康樂,昆蟲與生態學家,主要從事昆蟲生態基因組學研究。1959年4月出生,河北唐縣人。1982年畢業於內蒙古農業大學,1987年於中國農業大學獲碩士學位,1990年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博士學位。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迎軍,女,1954年7月出生於河北省唐縣。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專家,主要從事生物醫用材料研究。1997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獲博士學位。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榮譽稱號
2017年,唐縣入選第一屆河北省文明縣城。
2020年6月,唐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20年7月,唐縣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2020年12月,唐縣入選複查確認保留稱號的河北省文明縣城。
2021年1月,唐縣入選“2018-2020年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021年12月,唐縣入選“河北省森林城市”。
2022年4月,唐縣入選首批河北省節水型社會建設示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