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街道龍東社區;2010年,屬龍新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邱姓,清中期從福建長樂遷移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350人,其中男性165人,女性185人;80歲以上7人,最年長者98歲(女);實際在村人口30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14711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89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50餘人,主要分布在
馬來西亞,
蘇利南等地是著名的僑鄉。
傳統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種植水稻、番薯、花生、龍眼、荔枝、番石榴。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三來一補”企業,集體經濟轉型,主要生產手袋、家具、電子、眼鏡、機電器材。1994年4月,沙背壢村所在的龍東行政村成立經濟合作社,以股份形式發展經濟並制定了股份章程。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端午節的艾粄、冬至的蘿蔔茶果,還有婚慶的喜粄等。愛南路、蘭水路、向東路經過該村。沙背壢二路從村中穿過,為城市次幹道。20世紀70年代末通電,80年代初通自來水,80年代末通電話,90年代末期通網際網路,2003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建有籃球場、小型公園、健身路徑,有村民活動中心,內設棋牌室、健身室。有英皇幼稚園(今龍新第一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180人、教職工21人。
深圳市建文外國語學校,珊蒂泉外國語學校等優質學校在此村中。
1997年7月,村里修訂《村規民約》。
傳統民居為
客家民居,現存17座。代表性民居有
璇慶新居、
棠梓新居、沙背壢碉樓院 沙背壢邱氏宗祠等。其中璇慶新居,棠梓新居、沙背壢碉樓院為龍崗區不可移動文物。
璇慶新居,正門朝南,璇慶新居位於沙背壢村內,為馬來西亞華僑邱滿所建的家族居所,因主人邱滿字璇慶,故名。 建築結構是三堂兩橫兩炮樓圍屋(後面兩個角樓未完全建成),完工於1936年。前面兩角的炮樓高有四層,站得高、望得遠、射得準,防禦功能優良。 整個建築群建於民國時期,具有中西合璧的氣息。外立面呈三拱西洋式廊柱,帶中華巴洛克式山牆,配西番蓮及中式山水畫淺浮雕紋樣,與後面中式庭院巧妙結合,風格豪華、大方、莊嚴、氣派。兩側各有一四層四方帶槍眼炮樓,窗罩上有灰塑。炮樓是進口鋼筋水泥結構,扶欄上有卐字鏤空圖案。 宅院大門門匾上,鐫刻著“璇慶新居”四個遒勁的大字。後面為三堂三開間兩進宗祠。前堂門匾書“居仁由義”,中堂門匾書“視履考祥”,余均斑駁難辯。 三堂均雕樑畫棟,檐板也精雕細刻,多為花鳥字畫圖樣,後堂檐下有龍首圓雕雀替。 三堂兩旁有單元式居室。整座建築青瓦屋頂,結構和木雕圖案基本保留傳統的中式風格,不過部分廊柱已經採用鋼筋水泥結構。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現為
龍崗區不可移動文物 據邱滿後人講,邱滿年少時到馬來西亞謀生,輾轉來到一個錫礦場打工,他能忍常人不能忍受之苦,而且聰明上進、勤勞節儉,在礦場做工做得風生水起,深得礦主賞識。礦主只有一女,視若掌上明珠,便把她許配給邱滿,並讓他協助打理礦場。邱滿做生意是個能手,把礦場管理得井井有條,生意興隆,在礦主百年之後,邱滿夫婦便繼承了家產。後來邱滿娶了幾房姨太太,小姨太深得他寵愛,但是她與其他妻妾不和,20世紀三四十年代,邱滿將她送回龍崗沙背壢的老家,並投資興建璇慶新居,以此為其回鄉的落腳點。最初,邱滿源源不斷地匯錢到老家建圍屋,可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海外聯繫被切斷,邱滿的資金沒有辦法匯回國內,邱滿本人在外回不了國,其小姨太在國內也無法去馬來西亞,從此天各一方,直到終老未能聯繫上。圍屋當時已經收尾,剩下後面兩座角樓。因缺乏資金只能擱置,至今仍是殘缺。
棠梓新居,正門朝西南,始建於清末,原為三堂兩橫一圍帶四角樓建築、占地面積1467平方米,圍內建築面闊35米、進深19米,現僅存三堂和東北角樓、均為土木結構。正門內凹1.5米、抬梁式梁架,刻有精美木難,門額上書“棠梓新居”,內設精美木雕,角樓高4層,四面開窗,頂部開有射擊孔,平頂,呈長方形,主體結構基本保存原貌,梁架和基礎較好:局部瓦件脫落、原有神台祠堂現已廢用,兩橫屋已倒或改建;原有的半月池也已廢;有些灰塑壁畫大面積風化、有些壁畫被蟲蛀或霉變,急需搶救性保護。是原
蘇利南廣義堂堂主丘鴻故居,現為
龍崗區不可移動文物。 始建於明末清初 後於1983年重修,原是是三棟並連 為三堂廳三開間雙天井斗拱狀。整座建築青瓦屋頂,結構和木雕圖案基本保留傳統的中式風格的典型客家建築,其中廳內壁畫徐徐生輝。祠堂中刻印對聯:
“一垂開基宗枝與梅峰並秀”
“二房兮派德澤偕蘭水長流”
據在海外的沙背壢邱氏後人傳,只需對此對聯即可確認其身份。
沙背壢龍崗邱(丘)氏宗祠,是龍崗東北部邱(丘)氏的開基宗祠 每逢臨近重陽佳節,邱氏族人常聚於此“禮拜先祖”進行“大眾拜山”等祭祀活動,以彰顯“孝道”。其中每年重陽節將會舉行“客家大盆菜”的製作,場面宏大,熱鬧非凡。是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的場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對研究民系特色有著深厚的價值。
沙背壢邱氏宗祠後人眾多,其後代多廣布於 深圳龍東沙背壢,深圳龍東大圍,深圳龍東橋背。深圳龍東上井,深圳坪地馬塘,香港沙頭角等地,並廣布東南亞 南美洲蘇利南等地。是著名的僑鄉僑村,承載著社區居民的記憶和情感寄託,具有宗族文化象徵性與海內外文化認同感。
心繫桑梓,敢闖敢拼。正是這種宗族文化信仰,在1986年11月18日,蘇利南終身名譽廣義堂堂長,祖籍龍崗區寶龍街道沙背瀝村的丘鴻,雖身處異國他鄉,通過自身努力奮鬥積累財富,積極組織廣義堂創辦了蘇利南中文學校,成為當地華裔了解祖國文化的一道視窗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大平台,該學校於2009年8月被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列入首批海外“華文教育示範學校”名單。這正是深圳人的敢闖敢拼的改革開放精神和文化特色最真實的體現。
蘇利南華人愛國愛鄉的傳統始終一脈相承、未曾中斷。上世紀80年代,由龍崗河通往龍東沙背壢村的道路年久失修、泥濘不堪,遠在大洋彼岸的丘鴻於沙背壢邱(丘)氏宗親得知訊息後,積極動員廣義堂龍崗籍會員為家鄉修橋鋪路捐款捐物。為改革開放初的深圳 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建設。在深圳市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沙背壢碉樓院,正門朝西南,面闊最寬處約20米,進深最大處約30米、占地面積379平方米,民國時期建築,兩排屋拖一碉樓布局。第一排排屋為四開間斗廊尖頭三間兩廊帶天井閣樓:第二排為五開間三間兩廊硬山頂建築;碉樓位於東南邊,高4層,平面呈長方形,四面開窗,頂部開有射擊孔,東北面頂部有兩個錦鯉吐珠排水口。建築整體形制保存情況一般,牆體基本保存,部分腐蝕,有翻新;部分瓦片脫落。
代表性人物:邱皇生(1913-1943),1940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1943年在鹽田坳收稅時犧性。
丘鴻,原籍沙背壢村人,原蘇利南廣義堂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