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東宮坐落在涅瓦河畔、“涅夫斯基大街”捷運站, 冬宮是俄羅斯著名皇宮,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館最早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特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艾爾米塔日(法語,意為“隱宮”),該館由此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皇冬宮
- 外文名:Эрмитаж
- 設計者:拉斯特雷利
- 地理位置:涅瓦河畔
- 占地面積:9萬平方米
基本情況,簡介,建築面積,建築特色,文化標誌,歷史瞬間,趣意名字,
基本情況
簡介
現為國立艾爾米塔日博物館.該宮由著名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初建於1754~1762年,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遭到破壞,戰後修復。
建築面積
這是一座三層樓房,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呈封閉式長方形,占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1917年2月前,冬宮一直是沙皇的宮邸,後來被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占據。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起義民眾攻下了冬宮。十月革命後,將原來官廷房舍和整個冬宮撥給艾爾米塔什,1922年成立艾爾米塔日博物館,冬宮成博物館的一部分。1946年冬宮表面塗成起初的藍寶石顏色。
建築特色
埃爾米塔日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物。其完整性與華麗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裝潢豐富,窗上飾框及浮雕裝飾給人以力量,圓柱有規律的排列,牆表面由白色、綠色相間配合,使長長的外觀形形色色,生動起來。
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 四角形的建築宮殿裡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線小埃爾米塔日宮殿。面向宮殿廣場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宮殿四周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宮殿裝飾華麗,許多大廳用俄國寶石-孔雀石、碧玉、瑪瑙製品裝飾,如孔雀大廳就了2噸多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種貴重木材。御座大廳(又稱橋治大廳)的御座背後,有用4.5萬顆彩石鑲嵌成的一幅地圖。面向涅瓦河一面的是一片開闊的廣場,其上氣勢最雄偉的,是廣場中央的亞歷山大紀念柱,由整塊花崗石製成,高 47.5米,直徑4米,重600噸,沒有任何支撐,只靠自身重量屹立。這是為紀念1812年衛國戰爭而建的。仰視那巨大的柱體,柱頂上的天使銅像,再回望冬宮,似乎諦聽到俄羅斯心臟的跳動,感覺到一種龐然大國的氣魄,一種傲視蒼穹、睥睨四方的自信。這應該是那個時代,俄羅斯強勢精神和氣勢的象徵。紀念柱後面那淡黃色主體、呈半圓型展開的超大建築,與主體淡綠色的冬宮迎面相對,流光溢彩,交相輝映,讓整個廣場充滿了皇家的氣息。駕駛著仿古馬車的“馬夫”和一些身穿古代宮廷服飾的俄羅斯年輕男女在廣場上兜售著自己的生意,也為廣場增添些原本的歷史味道,讓遊客似乎看到了從前穿著華麗的皇家人生活狀態,找回了一點回歸歷史的感覺。
文化標誌
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與巴黎的盧浮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齊名。
博物館現包括五座建築物:冬宮、艾爾米塔什、舊艾爾米塔什、艾爾米塔什劇院、新艾爾米塔什。目前,博物館共分八個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臘、羅馬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古錢幣部、西歐藝術部、從事導遊工作的科學教育部和作品修復部。8個部共有藏品270餘萬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收藏品以及大量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俄國、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油畫及雕刻。其中有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作品,100萬塊硬幣和證章,22.4萬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銀製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這些工藝品分別陳列在350多個展廳中,如畢卡索立體畫展廳,意、法畫家展廳,俄國歷代服裝展廳等。所有展廳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廳,這裡陳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許多是他親手製造的。展廳中的一個玻璃櫃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臘坐像,頭髮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發。肖像旁立有一木桿,木桿上端兩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線,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過兩米。同中國故宮一樣,該館藏品異常豐富,因此參觀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廳,恐怕花上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夠。
歷史瞬間
冬宮是彼得大帝的冬季官邸,始建於1711年,當時只是一座二層小樓,因彼得喜歡小巧玲瓏的臥室而將該建築物的樓層建得很低。但這座面向涅瓦河的建築物並沒有保存下來。1754~1762 年,由彼得大帝女兒伊莉莎白女皇下令並按照俄國建築師B.B.拉斯特雷利(1700~1771 年)的設計方案在原址重建了一座冬宮。
供暖系統的缺陷造成了1837 年的火災,這場大火使冬宮的內部裝飾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主持冬宮內部重建工作的重任落在了聖彼得堡的標誌性建築“莫斯科凱旋門”(1834~1838 年建成,也稱俄土戰爭勝利紀念門)和“納爾瓦凱旋門”(1827~1834 年建成,也稱俄瑞戰爭勝利紀念門)的設計者、帝國樣式建築風格的代表人物瓦西里·斯塔索夫(1769~1848 年)的肩上。許多無法徹底恢復原貌的殿堂則按斯塔索夫和俄國建築師、晚期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亞歷山大·布留洛夫(1798~1877 年)提出的方案加以改建。6 000 名工匠用了15 個月時間基本上恢復了冬宮內部的原貌,後又經過歷年的修飾和完善,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藝術品的收集始於彼得大帝女兒伊莉莎白女皇執政時期(1741~1761 年)。1762 年6 月,在一批近衛軍的幫助下,廢黜丈夫彼得三世的葉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 年)上台執政,並開始推行對外擴張與掠奪政策。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間共發動了三次俄波戰爭、兩次俄土戰爭和一次俄瑞戰爭。在俄土戰爭時期,葉卡捷琳娜二世開始實施在冬宮旁建造一座專門存放藝術品的宮殿的構想。
1852 年2 月7 日,埃爾米塔日博物館首次對外開放了56 個廳,展品主要為義大利、佛拉芒(今荷蘭、比利時)和俄羅斯的室內裝飾藝術品。最初幾年,皇室每年只發放300 張許可證,參觀者要受到皇室嚴格的審查。到1863 年,所有限制都被取消。
趣意名字
約旦樓梯:從面向涅瓦河的大門進入冬宮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寬敞華麗的前廳,前廳的盡頭聳立著伸向二樓的“約旦樓梯”。起初,“約旦樓梯”被稱為“使節樓梯”,因為各國使節都要經此樓梯登上二樓等候沙皇的召見。白色的大理石樓梯莊嚴、肅穆。寬敞的台階、浮雕式的護欄、牆壁上鑲嵌的鏡子與二樓天花板上由義大利畫家繪製的油畫交相輝映,更加喚起了來賓上樓拜見沙皇、瀏覽冬宮寶藏的急迫心情。後因每年的1 月9 日沙皇一家都由此樓梯下到一樓,參加在涅瓦河上為皇室準備的耶穌受洗節活動(傳說耶穌降生後在約旦河受洗)。因此,18世紀以後,“使節樓梯”改名為“約旦樓梯”。按照參觀路線,參觀者經“約旦樓梯”登上二樓,穿過寬大的等候廳(“元帥廳”),即看到為紀念彼得大帝而專門修建的莊嚴的彼得廳(也稱“小金鑾殿”)。
天花板上懸吊著巨大的水晶吊燈,使整座大廳的色調更加明快。位於大廳一角的四級滴水計時器由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而那潔白的噴泉造型使人聯想起普希金在詩中歌頌的位於克里米亞的“巴赫奇薩拉伊”噴泉,故取名為“巴赫奇薩拉伊”噴泉。
窗前還擺放著由18 世紀英國機械師製造的、集藝術性和實用性於一身的“孔雀”機械座鐘。美麗的孔雀、公雞、松鼠和貓頭鷹站立在一棵枝繁葉茂的橡樹旁。每逢正點,孔雀開屏,以自己蓬鬆美麗的大尾巴向遊人獻媚;貓頭鷹眨著雙眼,警覺有餘;公雞開始打鳴報時,時間以羅馬數字在橡樹下的蘑菇冠上顯示。
窗前還擺放著由18 世紀英國機械師製造的、集藝術性和實用性於一身的“孔雀”機械座鐘。美麗的孔雀、公雞、松鼠和貓頭鷹站立在一棵枝繁葉茂的橡樹旁。每逢正點,孔雀開屏,以自己蓬鬆美麗的大尾巴向遊人獻媚;貓頭鷹眨著雙眼,警覺有餘;公雞開始打鳴報時,時間以羅馬數字在橡樹下的蘑菇冠上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