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人物功績,犧牲經過,社會評價,
人物簡介
沈藎,祖籍江蘇吳縣,隨其祖到湖南,寄籍善化(今長沙縣)。戊戌變法時,與譚嗣同、唐才常等相交,認為湖南要實行革新,非有一番破壞不能奏效。變法失敗後,東渡日本留學。1900年春返回上海,與唐才常等共同組建“正氣會”,後來改名為“自立會”。擔任幹事,主持交通,工作十分積極,出力甚大。隨後又到漢口,參加自立軍,為右軍統領,活動於湖北新堤一帶。後來事情敗漏,避走上海,潛往北京,並繼續從事反清革命活動。1903年,在報上揭露《中俄密約》的內幕,進而引發了在東京的中國留學生和國內各階層對清廷的反抗情緒,沈藎因此被滿清政府搜捕,不久被勒殺。
人物功績
“戊戌變法”時,沈藎與譚嗣同、唐才常等交往,認為要革新湖南,非有一番破壞不能奏功效。變法失敗後,留學日本。1900年(德宗光緒二十六年)春返回上海。與唐才常等共組“正氣會”,旋改名“自立會”,任幹事,主持交通,出力甚大。隨至漢口,致力自立軍運動,為右軍統領,活動於湖北新堤。事敗後走上海,潛往北京,進而從事反清活動。1903年,因揭露《中俄密約》於天津英文報紙上,引發在東京的中國留日學生和國內各階層的反對。7月19日被逮捕,被用繩勒而死。遂激起各界人民的義憤,對滿清政府嚴厲抨擊,進一步促進了革命運動迅速開展。
近期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莫理循眼裡的近代中國》大型圖冊中,收有一張沈藎烈士的照片。照片原件用以墨綠色的卡襯,在照片卡襯的下方,燙金“清國天津山本誠陽”等字樣,想必是日本人開的照相館。照片洗印得相當考究。按常理,這樣的照片應是沈藎烈士生前送給莫理循的。贈予照片,表示兩人相互尊敬與友好。在照片的背面,有手寫的英文“沈克威,1903年7月31日,星期五”,“沈藎”。查看莫理循日記中的手跡,照片背面的英文,是莫理循所寫,只是一改他龍飛鳳舞的寫字習慣,寫得異常工整。歷史已匆匆走過了100多年,我們能想像莫理循當時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情寫下這幾行字的嗎?
照片上,沈藎的眉宇間凝結著睿智和憂鬱。一介書生啊,何以讓“那個該殺的兇惡老婦人慈禧太后”(莫理循語)惱羞成怒,親下手詔將他殺害呢!
犧牲經過
沈藎曾經參與維新變法,變法失敗後,萌生了革命思想,長期從事新聞工作。1903年7月31日,因揭露《中俄密約》而被滿清政府絞殺,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因言被殺的新聞記者。
揭露《中俄密約》的內容是1903年沙皇俄國背信棄義,不但拒不履行1902年《交收東三省條約》中分期撤兵的約定,反而進一步提出在東三省及內蒙古一帶享有路政稅權及其他領土主權的“七條”要求,強迫滿清政府接受。滿清政府決定答應沙皇俄國的要求,欲與沙皇俄國締結《中俄密約》。哪知《中俄密約》尚未簽署,其詳細內容即通過新聞媒體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做出這一壯舉的愛國者名叫沈藎。沈藎從小就立下了反清救國的遠大志向。維新變法期間,沈藎積極主張變法,認為要革新湖南,非有一番破壞不能奏效。他和維新派代表人物譚嗣同、唐才常等人多次接觸,交往密切。維新變法失敗後,沈藎留學日本,其政治態度也迅速由改良派變成了革命派。
後來在天津,沈藎受聘為“報館訪事”,同時兼任一家日本報紙的通訊員,開始以記者的公開身份為掩護,繼續從事反清活動。當時的北京正處於八國聯軍控制時期,由於沈藎擅長交際,又有政治眼光和新聞敏感性,很快便與八國聯軍的部分將士混得相當熟悉。北京各界名流聽說沈藎認識許多外國朋友,紛紛前去巴結。為了從這些貴族口裡打聽到有用的信息,沈藎儘量和他們把酒言歡,虛與應付。
1903年,沈藎從滿清貴族口中得知中俄兩國要簽訂密約的訊息後,為阻止滿清政府的賣國行為,決心在簽約之前把密約內容昭示天下,讓全國人民認清清政府的醜惡嘴臉。經過多方努力,沈藎最終通過政務處大臣王文韶之子搞到了《中俄密約》草稿的原文。沈藎迅速將《中俄密約》草稿寄給了天津英文版的《新聞西報》。《新聞西報》收到後當即原文刊登。隨後,國內外各大新聞媒體紛紛轉載,日本新聞界還專門為此出了一期號外。《中俄密約》的內容公之於眾後,國內外輿論一片譁然,滿清政府則陷入了非常難堪的狼狽境地。在國內外強大輿論的壓力下,滿清政府不得不放棄簽訂《中俄密約》的計畫。《中俄密約》泄密後,滿清政府立即派人全力查找密約泄露原因。1903年7月19日晚上,沈藎在北京寓所里被捕。
國內外一致譴責清廷惡行,審訊期間,沈藎毫不諱言自己的言行,坦承自己的愛國行為,並大聲揭露慈禧太后企圖掩蓋《中俄密約》的賣國行徑。惱羞成怒的慈禧太后下令將沈藎絞殺。滿清政府殺害沈藎後,更加激起了全國人民對滿清政府的無比痛恨之情,就連外國報紙也紛紛加以譴責。沈藎是中國第一位殉職的新聞記者,年僅31歲。
可以想見,沈藎的犧牲也給了莫理循極大的心靈震撼。莫理循當時是英國《泰晤士報》的記者,他站在英國人利益的立場上,早已看不慣俄國在中國東北坐大的態勢。在莫理循收藏的照片裡,有在1901年前後的旅順口照片,還有不少俄軍駐紮在滿洲地區的照片,就可見一斑。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沙俄乘人之危,以兵相脅,軟硬兼施,逼迫中國地方官員密訂《奉天交地且章程》,企圖將中國東三省變成黃俄羅斯。莫理循從李鴻章處獲得情報,立即於1901年1月3日在《泰晤士報》上披露,引起國際輿論和清廷一片譁然,滿清政府駐俄公使楊儒拒簽訂約,斬釘截鐵地對沙俄帝國說:“不!”使沙俄吞併中國東三省的陰謀沒能得逞。
兩年後,沈藎做的事,也是莫理循希望做的事,當他得知沈藎烈士犧牲時,在照片上工整的題字,滿載著莫理循對同行的崇敬和對烈士犧牲的悲憤。這位犧牲的同行比他整整年少10歲。莫理循積極利用《泰晤士報》的版面,發動了一場遏制俄國影響的運動,呼籲俄國的天敵日本與俄國對決,以達到制衡,促成了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以致於當時的國際輿論界把這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日俄戰爭”稱之為“莫理循的戰爭”。但在日俄戰爭結束後,莫理循又不滿日本在中國東北的罪惡行徑,不惜與《泰晤士報》上司交惡,報導的筆端轉向抨擊日本,並提醒英國政府,日本威脅了英國在華利益,以至後來日本人對他恨之入骨。
1912年莫理循當了袁世凱的政治顧問,但他此前16年《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的影響力,遠比他當顧問的影響力大得多。
社會評價
這是中國第一位殉職的新聞記者,這是用生命說真話的湖南漢子。1903年,沙俄背信棄義,不但拒不履行1902年《交收東三省條約》中分期撤兵的約定,還提出新的“七條”要求強迫清政府接受。慈禧喪權辱國,欲與沙俄締結《中俄密約》。密約事關中國的命運,沈藎以記者的正義,在簽約之前把它昭示天下,阻止其簽約。他將打探到的密約草稿立刻寄給天津英文《新聞報》。密約提前在報上發表後,世界輿論一片譁然,中俄簽約計畫成為泡影,他也惹來殺身之禍,犧牲時年僅31歲。
沈藎,這個日本《天津日日新聞》聘用的中國記者,向來擅長交際,他與京城內的眾多洋人與貴族終日把酒言歡,過著一種“上流社會的舒適生活”。但他只是做了一個記者該做的事。1903年,沈藎得知中俄兩國將簽訂一份密約,中國將在東三省及內蒙古的路政稅權與其他主權“送予俄國”,於是,這個記者決心在簽約之前,將密約內容昭示天下。
他買通了政務處大臣王文韶之子,弄到了《中俄密約》的草稿原文,並隨即將其寄給了天津的一份英文報紙。這份見不得人的密約被原文刊登之後,激起強烈民憤,清政府不得不放棄簽訂《中俄密約》的計畫。沈藎因此被清政府下令絞殺。
沈藎的犧牲激起了西方輿論的巨大的反應,1903年9月14日《大公報》披露:“探聞政府自殺害沈藎後,各國公使夫人覲見皇太后時,談及沈之冤抑,慈禧亦頗有悔意。已面諭廷臣,會黨要嚴拿,萬不可株連良善,致離人心,等語。近日政府十分和平,絕無不合公理之舉。蓋恐駐京各國公使嘖有煩言也。”皇太后迫於各公使的壓力,裝出了鱷魚流淚般的“仁慈”和“悔意”。烈士犧牲後,革命派報紙《中國日報》發表唁文:“沈君之死,鬼神為之號泣,志士為之飲血,各國公使為之震動,中西報紙為之傳揚,是君雖死之日,猶生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