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聞沈禹希見殺

《獄中聞沈禹希見殺》是近代學者章炳麟所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寫革命志士不懼“魑魅”,為革命獻身,深表敬意和哀悼;同時詩人也已做好罹難準備,使“南北新墳”兩相輝映,長存人間。全詩直抒胸臆,悲壯感人;不尚用典,以遒勁曉暢取勝。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獄中聞沈禹希見殺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章炳麟
  • 作品出處:《浙江潮》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獄中聞沈禹希見殺1
不見沈生久,江湖知隱淪2
蕭蕭悲壯士3,今在易京門4
魑魅羞爭焰5,文章總斷魂6
中陰當待我7,南北幾新墳!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沈禹希:即沈藎,字愚溪,一作禹希,湖南善化(今湖南長沙)人。
2.“不見”二句:黃中黃(章士釗)《沈藎》:“當藎之潛行於北也,同黨之人,多不知之。”此詠其事。隱淪:埋名隱姓,潛藏起來。
3.“蕭蕭”句:戰國時荊軻為燕太子丹刺秦王,餞別於易水之上,荊軻作歌說:“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此用其事以詠沈藎的壯舉。
4.易京:漢宋軍閥公孫瓚割據幽州,坐鎮易縣(在今河北雄縣西北),盛修營壘樓觀,稱為易京(《三國志·魏志·公孫瓚傳》)。這裡借指北京,含有不承認清廷為正統的意思。
5.“魑魅(chī mèi)”句:裴啟語林》載,晉代嵇康在燈下彈琴,面前忽然出現一個丈多高,穿黑衣系皮帶的人。嵇康凝視一會兒,就把燈吹熄說:“恥與魑魅爭光。”這句是說恥與清統治者共存。魑魅:傳說中指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
6.“文章”句:杜甫《天末懷李白》:“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此活用其意,是說沈禹希因文章卓異而遭害,思之令人悲慟欲絕。
7.中陰:即鬼。佛教迷信認為,人死後尚未轉生時,形軀雖離,而五陰(色、受、想、行、識)尚具。故稱中陰,形如小兒。此指沈藎的鬼魂。

白話譯文

好久不見沈生的面,知他在隱姓埋名幹革命。
沈生像荊軻一樣一去不還,可憐他今天被害在北京。
沈生的憂國憂民的文章,讀來令人傷心斷魂。
你在陰間等著我吧,你在北京我在上海,一北一南又添幾座新墳。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八月四日。戊戌政變後,沈禹希與唐才常在上海創立正氣會,後又參加改良派的自立軍起義工作,失敗後逃往上海,不久潛入北京繼續活動。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因揭露李鴻章與帝俄簽訂賣國密約,被清廷逮捕杖死,作者在獄中聞此訊,寫下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對沈禹希的犧牲表示深切哀悼。它對沈禹希敢於同清政府鬥爭的革命精神作了高度讚揚,對清政府殘酷殺害革命志士的暴行痛加斥責,表現了作者與清王朝誓不兩立的英雄氣概。
首聯 “不見沈生久,江湖知隱淪。”沈小章三歲,沈生是對他的親切稱呼。自立軍起義失敗後,沈禹希逃上海,曾與作者見面。分別三年,故云“不見”已“久”。沈禹希聯絡會黨,與江湖義士秘密往來,當他“潛行於北”時,“同黨之人,多不知之”(《沈藎》)。
頷聯“蕭蕭悲壯士,今在易京門。”這兩句回憶三年前與沈禹希握別時情景。他用《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刺秦王,燕太子丹易水送別,荊軻所作歌辭的語意,借指沈禹希潛回北京進行反清活動。回想當年惜別,不禁興起蕭蕭“風”起、易水生“寒”、“壯士一去”、永“不復還”的悲傷。
頸聯 “魑魅羞爭焰,文章總斷魂。”這兩句對沈禹希的為人作了刻畫。上句用裴啟《語林》嵇康“夜燈彈琴,忽有一人,面甚小,斯須轉大,遂長丈余,單衣革帶”。以嵇康“視之既熟乃吹燈滅之,曰“恥與魑魅爭光”的典故,讚賞沈禹希拒抗邪惡,恥與清王朝共存,有嵇康羞與鬼怪爭焰的鮮明態度。下句則稱道沈生前所寫反清文字有戰鬥性,可惜身陷羅網,只有於殘夢中與其“斷魂”相遇。這句隱用杜甫《夢李白》“魂來”、“魂返”詩意,寄寓了作者的哀痛。
尾聯寫 “中陰當待我,南北幾新墳。”這兩句突出表現了章、沈的革命情誼和作者視死如歸的鬥爭精神,與《獄中贈鄒容》的“臨命須摻手,乾坤只兩頭”命意全同。“南北”句,很能昭示作者置生死於度外的革命自豪感。此詩末句酷似譚嗣同《獄中題壁》:“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不同的只是譚嗣同把自己與康有為相比,而章炳麟則把自己與沈禹希等作比而已。
此詩由想像與沈禹希別後三年他的反清活動,寫到別時慷慨激昂之狀及由此引起的感傷,又對沈禹希的為人與為文有所表彰。最後寫到沈禹希的慘遭殺害和自己踏著烈土血跡前進的決心,是作者革命豪情的充分顯現。此詩以平易的語言表彰革命志士,與《獄中贈鄒容》都是當時廣為傳誦的五律名篇。它開頭即仿杜甫《不見》,風格也近似。但就整體看,更得李白五律之神。此詩平仄全合格律,頸聯不著對偶,頗肖李白“不屑束縛于格律”,“才氣豪邁,全以神運”,“別有一種英爽之氣,溢於行墨之外”。

名家點評

重慶教育學院中文系副教授萬寒俠:全詩在意境上層層深化,逐步引到高潮境界。作者用典喻今,情真意摯。(《中國華詩詞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章炳麟(1868—1936),字枚叔,一名絳,字太炎,浙江餘杭人。自幼有愛國思想。曾一度和康有為梁啓超有聯繫,終因傾向革命,公開反對改良派。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在《蘇報》上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革命軍序》,坐“蘇報案”而入獄。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出獄後赴日本,主持民報社數年,撰文宣傳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後,反對袁世凱,參加孫中山的軍政府。他的政論文的成就和影響最大。早期少數詩作,富於革命激情,文辭易懂,故為人所傳誦。有《太炎文錄》初編、續編、三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