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沈從文寫作之初,詩即重要一體。他做新詩批評,把新詩研究帶進大學課堂,撰寫系列的新詩論。他主編《大公報·文藝》《益世報·文學周刊》,對現代詩的推動格外用力。他與新詩的關係,是創作者,也是批評家,還是助推的編輯。每一個方面都有值得探討的空間,綜合起來就是新詩史上一個豐富的存在。
《沈從文詩集》由張新穎教授精心編選,共分六輯,收錄從1925年到1980年間新詩及舊體詩73首。其中《鎮筸的歌》為鳳凰土語所作詩歌,保留許多生動鮮活的湘西風景;《憂鬱的欣賞》《絮絮》《浮雕》三輯,或感喟時事,或紓解愛欲,或悼念友人,是沈從文新詩的成熟之作;《樂章》寫於沈從文精神危機的轉折關口,在崩潰中奮力掙扎的情形令人心折;《古體雜詠》是沈從文從崩潰中恢復後所作,力圖以“詩”寫“史”,以“詩”為“學”,以舊體詩來展現歷史文化的發展。
作品目錄
第一輯 鎮筸的歌 鄉間的夏 鎮筸的歌 初戀 還願 春 黃昏 伐檀章今譯 | 第二輯 憂鬱的欣賞 春月 失路的小羔羊 痕跡 到墳墓的路 到墳墓去 長河小橋 餘燼 遙夜 其人其夜 舊約集句 希望 叛兵 “狒狒”的悲哀 我喜歡你 殘冬 愛 悔 無題 夢 雲曲 呈小莎 月曲 X 囚人 寄柏弟 薄暮 讀夢葦的詩想起那個“愛”字 月光下 秋 覷——瞟 想 頌 對話 微倦 北京 時和空 憂鬱的欣賞 文字 一種境界 看虹 | |
第四輯 浮雕 死了一個坦白的人 他 卞之琳浮雕 何其芳浮雕 一個人的自述 | 第五輯 樂章 第二樂章——第三樂章 從悲多汶樂曲所得 黃昏和午夜 | 第六輯 古體雜詠 廬山“花徑”白居易作詩處 游贛州八境台 白玉蘭花引 《白玉蘭花引》跋 箴“我” 自檢 讀賈誼傳 文字書法發展 《文字書法發展》跋 題《寄廡圖》後 七二年冬過北海後門感事 高知贊 擬詠懷詩 《擬詠懷詩——七十歲生日感事》跋 喜新晴 雙溪大雪 《雙溪大雪》跋 擬詠懷詩之一 |
作品鑑賞
《沈從文詩集》是一部詩歌版的“從文自傳”——從1925年到1975年,從初出茅廬到人生暮年,沈從文用詩寫成的生命軌跡。因人生際遇而起的苦樂哀愁,隨時代變遷而生的無奈辛酸,都在這裡。了解沈從文的詩,了解一個完整的沈從文。
沈從文以鄉愁為詩——“你莫問我將向那兒飛,天上的岩鷹鴉雀都各有巢歸。”《鄉間的夏》《鎮筸的歌》《還願》《春》……“因為眷戀故鄉的夢”,所以“保全鄉土趣味的原故”。這些用土語試做的詩,完全處於自然的印象,如同麻雀的清脆叫聲,字字在耳邊震盪。
沈從文以激情為詩——“怎么沒有一隻鳥來唱歌呢?想是都睡著了。”寫詩,是沈從文最早的文學實驗之一。從一開始,他就用全部的力量來寫作,《長河小橋》《遙夜》《希望》……在這些充滿創作衝動、充滿摸索的詩歌背後,是一個初初燃燒起寫作欲望的沈從文。
沈從文以掙扎自救為詩——“人生脆弱如一支蘆葦,在秋風中一陣搖就完事。”在人生的離亂時期,他的詩是風雨泥濘的時代寫照,《到墳墓去》《文字》《第二樂章——第三樂章》《從悲多汶樂曲所得》《黃昏和午夜》《自檢》……是動盪年代裡沈從文個人漫長的內心生活。
沈從文以史為詩——“時遇共寂寞,生涯同苦辛。”《游贛州八境台》《讀賈誼傳》《文字書法發展》……是以“詩”寫“史”,為“文”亦為“學”,見證著一個弱小個人的全力掙扎,一個平凡生命的勇氣和信心,一個“有情”的知識者對歷史文化長河的深沉而莊嚴的愛。
作品評價
將沈從文的新詩與小說、散文對照閱讀就會發現,它們之間有明顯的的互文現象。譬如,詩集中的第一輯《鎮筸的歌》為沈從文採用家鄉鳳凰土語所作的詩歌,他將民間男女對歌的形式借鑑到詩歌的寫作中,字裡行間流露出濃郁的湘西風情;在《憂鬱的欣賞》《絮絮》《浮雕》三輯中,他藉由詩歌紓解愛欲、感喟時事,詩篇《愛》《頌》《曙》《絮絮》都是這方面的佳作。這些詩歌呈現了與沈從文其他作品中一致的美學,在人們熟知的《鳳子》《邊城》等小說中,讀者也可以找到它們的痕跡。
(界面新聞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