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圖書)

湘行散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湘行散記》是沈從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這個版本並不只湘行散記,一共有三部分:湘行書簡、湘行散記、新湘行記。湘行散記,沈從文根據湘行書簡改寫而成,發表在報刊雜誌上,也出過很多單行本

基本介紹

  • 書名:湘行散記
  • 作者:沈從文
  • ISBN:3
  • 類別:散文,隨筆
  • 頁數:355
  •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10-1
  • 裝幀:精裝
  • 開本:32
內容梗概,作品目錄,創作歷程,點評鑑賞,語言特點,包含散記,作者簡介,

內容梗概

《湘行散記》和《湘西》可以同小說《邊城》和《長河》互文理解,它們都是作者兩次重返湘西所得。迥異於小說“牧歌氛圍”“樂觀超越”,散文飽含沉甸甸的責任意識——面對一種特殊的歷史場域,追溯神性生命的始終,透過表層的血與淚,體驗一份人生的莊嚴。統攝到作者巨大悲憫情感下的書寫與反省,是將尖銳的民族問題與社會矛盾,融匯在人事的敘述中。《沅陵的人》、《沅水上游的幾個縣份》、《桃源與沅州》等反思“文明”與“墮落”的複合關係,《鳳凰》、《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沉醉在愛的憧憬里流露出對愛的毀滅性的隱憂,《虎雛再遇記》、《箱子岩》感動於原始生命的力量同時也流露了原始生命活力無從改造與轉移的憂懼感。由五四時期興起的中國現代散文,至30年代,創作多以小品形式為主。收入《湘行散記》、《湘西》中的散文,既能各自獨立成篇,又從總體上具有內在的整一性。這種散文長卷的獨創,發展了散文藝術的表現形式,開拓了散文創作的意義空間。
湘行散記湘行散記

作品目錄

市集
昆明冬景
雲南看雲
一個傳奇的本事
綠魘
白魘
黑魘
湘行散記
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
桃源與沅州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五個軍官與一個煤礦工人
虎雛再遇記
一個愛惜鼻子的朋友
滕回生堂的今昔
湘行書簡
引子
張兆和致沈從文之二
張兆和致沈從文之三
沈從文致張兆和
小船上的信
水手們
泊興隆街
河街想像
麻陽
柳林
泊纜子灣
今天只寫兩張
第三張……
過梢子鋪長潭
夜泊鴨窠圍
第八張……
夢無憑據
鴨窠圍的夢
鴨窠圍清晨
歪了一下
灘上掙扎
泊楊家岨
潭中夜漁
橫石和九溪
歷史是一條河
離辰州上行
虎雛印象
天明號音
感慨之至
辰州下行
再到柳林
過新田灣
重抵桃源
尾聲
引子
常德的船
沅陵的人
白河流域幾個碼頭
瀘溪·浦市·箱子岩
辰溪的煤
沅水上游幾個縣分
鳳凰
苗民問題
燭虛
潛淵
長庚
生命
編後記

創作歷程

湘行書簡》由一組信札集成,是《湘行散記》的母本。1934年,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匆匆趕回湘西。行前,他與夫人張兆和約定,每天給她寫一封信,報告沿途所見所聞。這組書札,便是踐履這一約定的產物。《湘行散記》便是根據這些書信積累的素材寫成的。從《湘行書簡》到《湘行散記》,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從材料到創作的極好範例。那些記錄了他們彼此思念的文字是作者性格和情緒的真實寫照
湘行散記湘行散記

點評鑑賞

語言特點

散文集。沈從文作。1936年出版。收散文十一篇。是1934年作者回故鄉湘西時作的遊記。展現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風土人情,以及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自發的抗爭。語言清麗,風格雋永,具有濃厚的鄉土色彩。
書簡一方面擁有追求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散文作品所不具有的自由,可以由此洞悉作者當時的處境以及內心的矛盾苦悶;另一方面,在水火刀兵三災六難中保存下來的書信,更是對歷史以及作者所創作的小說、散文的一個有力佐證。

包含散記

本書包括的散記有: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桃源與沅州、鴨窠圍的夜、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辰河小船上的水手、箱子岩、五個軍官與一個煤礦工人、老伴虎雛再遇記一個愛惜鼻子的朋友。可以肯定,這是一套圖書館必藏、藏書人必備、文學愛好者必讀的大型叢書。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煥,筆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鳳凰(今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國小畢業後隨本鄉土著部隊到沅水流域各地,隨軍在川、湘、鄂、黔四省邊區生活,開始接觸中外文學作品。1923年到北京自學並學習寫作。曾去北京大學旁聽。1924年後開始發表作品,並與胡也頻合編《京報副刊》和《民眾文藝》周刊。1928年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編輯《紅黑》、《人間》雜誌。翌年任教於中國公學。1930年起在武漢大學青島大學任教。1934年起編輯北平和天津的《大公報》副刊《文藝》。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昆明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抗戰勝利後,任北京大學教授,編輯《大公報》、《益世報》等文學副刊。從1926年出版第一本創作集《鴨子》開始,沈從文出版了70餘種作品集,被人稱為多產作家。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蜜柑》、《雨後及其他》、《神巫之愛》、《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駿圖》,中篇小說《一個母親》、《邊城》,長篇小說《舊夢》、《長河》,散文集《記胡也頻》、《記丁玲》、《從文自傳》、《湘行散記》、《湘西》等。他的小說取材廣泛,描寫了從鄉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邊城》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表現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於詩情畫意的鄉村風俗畫幅,充滿牧歌情調和地方色彩,形成別具一格的抒情鄉土小說。他的創作表現手法不拘一格,文體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嘗試各種體式和結構進行創作,成為現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文體作家”。他的散文也獨具魅力,為現代散文增添了藝術光彩。一些後來的作家曾深受他創作風格的影響。
沈從文沈從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沈從文被安排到中國歷史博物館,從事文物、工藝美術圖案及物質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57年放棄了文學生涯。1978年調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研究員,致力於中國古代服飾及其他史學領域的研究。研究成果有《唐宋銅鏡》、《龍鳳藝術》、《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學術著作。1980年曾應邀赴美國講學,1982年增補為中國文聯委員。沈從文的著作除前面列舉的外,還有論文集《沫沫集》、《廢郵存底》、《雲南看雲集》,批評專集《現代中國作家評論選》,以及多種沈從文的選集和多卷本《沈從文文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