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理論(教材)

汽車理論(教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本書為全國高等學校機電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汽車與拖拉機專業小組制訂的規劃教材,並於“九五”期間被教育部立項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級重點教材”和“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於“十五”期間被教育部立項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基本介紹

  • 書名:汽車理論
  • 作者:余志生 主編
  • ISBN:9787111020769
  • 頁數:279
  • 定價:36.00元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3-1,第五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提要,作者簡介,推薦,目錄,序言,

內容提要

該書共分七章,根據作用於汽車上的外力特性,分析了與汽車動力學有關的汽車各主要使用性能:動力性、燃油經濟性、制動性、操縱穩定性、行駛平順性以及通過性,並在滿足這些整車性能要求的基礎上提出選擇汽車設計參數的一些原則,比如汽車發動機功率的選擇、傳動系傳動比的確定、制動器制動力的分配、懸架參數、重心位置、輪胎型式、車輛幾何參數的確定等。各章分別介紹了各使用性能的評價指標與評價方法,建立了有關的動力學方程,分析了汽車及其部件的結構形式與結構參數對各使用性能的影響,闡述了進行性能預測的基本計算方法。各章還對性能試驗方法做了簡要介紹。還介紹了近十年來汽車技術的新發展。

作者簡介

余志生教授江西人,生於1925年,1951年清華大學機械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多年來一直從事汽車工程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曾任北京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全國高等學校汽車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北京汽車行業協會顧問。主編了《汽車理論》第1版一第4版,其第2版曾獲第三屆全國高等學校機電類專業優秀教材二等獎,第3版於2002年獲上海汽車工業教育基金會優秀著作一等獎。
夏群生,教授湖南人,生於1946年,1970年清華大學農業機械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83年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多年來一直從事汽車工程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曾任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副系主任,現任汽車工程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汽車工程學會教育分會副理事長、北京汽車王業協會副會長和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科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推薦

該書提供了進行汽車設計、試驗及使用所必需的專業基礎知識,是高等學校汽車與拖拉機專業教材,也可作為工廠、研究單位從事汽車設計、試驗及使用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第5版前言
第4版前言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常用符號表
第一章 汽車的動力性
第一節 汽車的動力性指標。
第二節 汽車的驅動力與行駛阻力
一、汽車的驅動力
二、汽車的行駛阻力
三、汽車行駛方程式
第三節 汽車的驅動力,行駛阻力平衡圖與動力特性圖
一、驅動力一行駛阻力平衡圖
二、動力特性圖
第四節 汽車行駛的附著條件與汽車的附著率
一、汽車行駛的附著條件
二、汽車的附著力與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三、作用在驅動輪上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
四、附著率
第五節 汽車的功率平衡
第六節 裝有液力變矩器汽車的動力性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汽車的燃油經濟性
第一節 汽車燃油經濟性的評價指標
第二節 汽車燃油經濟性的計算
第三節 影響汽車燃油經濟性的因素
一、使用方面
二、汽車結構方面
第四節 裝有液力變矩器汽車的燃油經濟性計算
第五節 電動汽車的研究
一、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特點
二、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結構
三、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節油原理
四、能量管理策略
五、實例分析一一豐田混合動力電動汽車Prius
六、電動汽車的動力性計算
第六節 汽車動力性、燃油經濟性試驗
一、路上試驗
二、室內試驗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汽車動力裝置參數的選定
第一節 發動機功率的選擇
第二節 最小傳動比的選擇
第三節 最大傳動比的選擇
第四節 傳動系擋數與各擋傳動比的選擇
第五節 利用燃油經濟性-加速時間曲線確定動力裝置參數
一、主減速器傳動比的確定
二、變速器與主減速器傳動比的確定
三、發動機、變速器與主減速器傳動比的確定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汽車的制動性
第一節 制動性的評價指標
第二節 制動時車輪的受力
一、地面制動力
二、制動器制動力
三、地面制動力、制動器制動力與附著力之間的關係
四、硬路面上的附著係數
第三節 汽車的制動效能及其恆定性
一、制動距離與制動減速度
二、制動距離的分析
三、制動效能的恆定性
第四節 制動時汽車的方向穩定性
一、汽車的制動跑偏
二、制動時後軸側滑與前軸轉向能力的喪失
第五節 前、後制動器制動力的比例關係
一、地面對前、後車輪的法向反作用力
二、理想的前、後制動器制動力分配曲線
三、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後制動器制動力與同步附著係數
四、前、後制動器制動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車在各種路面上制動過程的分析
五、利用附著係數與制動效率
六、對前、後制動器制動力分配的要求
七、輔助制動器和發動機制動對制動力分配和制動效能的影響
八、制動防抱裝置
第六節 汽車制動性的試驗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汽車的操縱穩定性
第一節 概述
一、汽車操縱穩定性包含的內容
二、車輛坐標系與轉向盤角階躍輸入下的時域回響
三、人一汽車閉路系統
四、汽車試驗的兩種評價方法
第二節 輪胎的側偏特性
一、輪胎的坐標系
二、輪胎的側偏現象和側偏力-側偏角曲線
三、輪胎的結構、工作條件對側偏特性的影響
四、回正力矩一一繞OZ軸的力矩
五、有外傾角肘輪胎的滾動
第三節 線性二自由度汽車模型對前輪角輸入的回響
一、線性二自由度汽車模型的運動微分方程
二、前輪角階躍輸入下進入的汽車穩態回響一一等速圓周行駛
三、前輪角階躍輸入下的瞬態回響
四、橫擺角速度頻率回響特性
第四節 汽車操縱穩定性與懸架的關係
一、汽車的側傾
二、側傾時垂直載荷在左、右側車輪上的重新分配及其對穩態回響的影響
三、側傾外傾一一側傾時車輪外傾角的變化
四、側傾轉向
五、變形轉向一一懸架導向裝置變形引起的車輪轉向角
六、變形外傾一一懸架導向裝置變形引起的外傾角的變化
第五節 汽車操縱穩定性與轉向系的關係
一、轉向系的功能與轉向盤力特性
二、不同工況下對操縱穩定性的要求
三、評價高速公路行駛操縱穩定性的試驗一一轉向盤中間位置操縱穩定性試驗
四、轉向系與汽車橫擺角速度穩態回響的關係
第六節 汽車操縱穩定性與傳動系的關係
一、地面切向反作用力與“不足-過多轉向特性”的關係
二、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轉向特性的基本概念簡介
第七節 提高操縱穩定性的電子控制系統
一、極限工況下前軸側滑與後軸側滑的特點
二、橫擺力偶矩及制動力的控制效果
三、各個車輪制動力控制的效果
四、四個車輪主動制動的控制效果
五、VSC系統的構成
六、裝有VSC系統汽車的試驗結果
第八節 汽車的側翻
一、剛性汽車的準靜態側翻
二、帶懸架汽車的準靜態側翻
三、汽車的瞬態側翻
第九節 汽車操縱穩定性的路上試驗
一、低速行駛轉向輕便性試驗
二、穩態轉向特性試驗
三、瞬態橫擺回響試驗
四、汽車回正能力試驗
五、轉向盤角脈衝試驗
六、轉向盤中間位置操縱穩定性試驗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汽車的平順性
第一節 人體對振動的反應和平順性的評價
一、人體對振動的反應
二、平順性的評價方法
第二節 路面不平度的統計特性
一、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譜密度
二、空間頻率功率譜密度Cq(n)化為時間頻率功率譜密度Cq(f)
三、路面對四輪汽車的輸入功率譜密度
第三節 汽車振動系統的簡化,單質量系統的振動
一、汽車振動系統的簡化
二、單質量系統的自由振動
三、單質量系統的頻率回響特性
四、單質量系統對路面隨機輸入的回響
第四節 車身與車輪雙質量系統的振動
一、運動方程與振型分析
二、雙質量系統的傳遞特性
三、車身加速度、懸架彈簧動撓度和車輪相對動載的幅頻特性
四、在路面隨機輸入下系統振動回響均方根值的計算
五、系統參數對振動回響均方根值的影響
六、主動與半主動懸架
第五節 雙軸汽車的振動
一、振型分析
二、使Wm小於Wz,減小俯仰角加速度
三、計算前、後輪雙輸入系統振動回響時的單輪輸入折算幅頻特性
四、軸距中心處垂直位移Z和車身俯仰角位移Q對前軸上方車身位移Z的幅頻特性
五、車身上任一點P的垂直位移Z對前軸上方車身位移z的幅頻特性
六、Z2p及Q功率譜密度和均方根值的計算
第六節 “人體一座椅”系統的振動
一、“人體一座椅”系統的傳遞特性
二、“人體一座椅”系統的參數選擇
第七節 汽車平順性試驗和數據處理
一、平順性試驗的主要內容
二、平順性試驗數據的採集和處理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汽車的通過性
第一節 汽車通過性評價指標及幾何參數
一、汽車支承通過性評價指標
二、汽車通過性幾何參數
第二節 鬆軟地面的物理性質
一、土壤切應力與剪下變形的關係
二、土壤法向負荷與沉陷的關係
三、半流體泥漿及雪的密度對通過性的影響
第三節 車輛的掛鈎牽引力
一、車輛在鬆軟地面上的土壤阻力
二、鬆軟地面給車輛的土壤推力
三、掛鈎牽引力
第四節 牽引通過性計算
第五節 間隙失效的障礙條件
一、頂起失效的障礙條件
二、觸頭失效的障礙條件
第六節 汽車越過台階、壕溝的能力
第七節 汽車的通過性試驗
一、通過性試驗的主要內容
二、土壤參數的測定
參考文獻
習題

序言

《汽車理論(第5版)》為1981年出版的《汽車理論》第5版,是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級重點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汽車理論(第5版)》出版二十餘年來,各個方面都在不斷地完善。在教材結構方面,經過幾代汽車專業教師在教學中的摸索和實踐,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教材體系;在教材內容方面,力求將系統性、先進性和完整性相結合,每一次修訂都跟隨汽車工業技術和工程教學的步伐,棄舊更新。《汽車理論(第5版)》密切聯繫汽車設計和試驗的實際問題,把編者多年的教學、科研經驗和體會融入其中。因此,《汽車理論(第5版)》不但適用於汽車類專業的本科教學,也可作為汽車企業及科研院所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為此,本次修訂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將原教材的單色改為雙色,即把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改為藍色,以突出重點,使讀者更容易學習和掌握。
2)配套出版教學光碟,包括電子教案、習題集、視頻參考材料等。
3)配套出版汽車試驗錄像光碟,介紹了汽車動力性、經濟性、制動性、操縱穩定性和平順性等基本性能試驗的現代儀器設備和試驗方法。
4)修改《汽車理論》第4版中遺留的文字和圖形錯誤。
本修訂版由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編寫。參加編寫的有餘志生、夏群生、趙六奇、倫景光、劉惟信、孫建綱、李克強、季學武,主編為余志生,副主編為夏群生。《汽車理論(第5版)》由合肥工業大學陳朝陽審閱。
編寫過程中,張紅、彭莫、單德福、宋健、林健、陳勇、魏道高、王雷曾對本修訂版提出寶貴意見與幫助;東風汽車公司、北京汽車工程學會、躍進汽車集團等有關同仁曾給予大力支持;教學光碟的具體工作由張紅完成,汽車試驗錄像光碟由仇斌、吳凱輝、趙英、何樂、田光宇等完成。在此,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懇切希望使用《汽車理論(第5版)》的高校師生與廣大讀者提出批評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