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軍民抗清之戰

江陰軍民抗清之戰

江陰軍民抗清之戰是順治二年(1645年)江陰義軍抵抗南下清軍的戰役。順治二年(1645年)七月,江陰士民公推典史閻應元陳明遇領導士民固城抗清。清將李成棟、劉良佐聯兵圍攻江陰,陳明遇出戰敗亡,士民又推舉閻應元代陳指揮,督軍應戰,屢敗清軍,固守江陰二月有餘。八月底,清軍主力增援,進圍江陰,晝夜炮攻,又值連日大雨,城崩塌,清軍由缺口突入城內,閻應元率1000餘義軍與清軍白刃巷戰,矢盡糧絕,全部戰死,清軍屠城,據史載城內外男女士民被殺者約十餘萬人。江陰士民抗清失敗。

基本介紹

  • 名稱:江陰軍民抗清之戰
  • 地點:現江蘇省江陰市
  • 時間:1645年
  • 參戰方:清軍、江陰義軍
  • 結果:清軍攻陷江陰
  • 傷亡情況:義軍14.2萬人
  • 主要指揮官:清朝:博洛;明朝:閻應元、陳明遇
戰爭背景,戰爭過程,戰爭結果,戰爭評價,

戰爭背景

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辛未,清軍圍攻江北重鎮揚州。督師江北的兵部尚書史可法率城中百姓抵禦清軍,最終揚州在被圍五天后淪陷。五月初八己丑,清軍自瓜洲渡江。清軍攻克南京後,多鐸命降將劉良佐帶清兵追擊弘光帝。五月二十二日癸卯,總兵田雄馬得功、丘鉞、張傑、黃名、陳獻策衝上御舟,劫持弘光帝,將其獻給清軍。豫王多鐸命去鎖鏈,以紅繩捆綁。五月二十五日丙午,朱由崧乘無幔小轎入南京聚寶門,頭蒙緇素帕,身衣藍布袍,以油扇掩面,兩妃乘驢隨後,夾路百姓唾罵,有投瓦礫者。多鐸在靈璧侯府設宴,命朱由崧居於北來太子之下 。宴罷,拘弘光帝於江寧縣署。
占領南京後,清軍遂分兵一半,由多羅貝勒博洛統領,進取蘇、浙地區。清軍所到之處,強制推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髮令。

戰爭過程

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二十八日,江陰知縣方亨強迫百姓3日內剃髮改俗,激起民眾反對。閏六月初一,縣諸生許用等百餘人在文廟疾呼“頭可斷,發決不可剃”,倡議守城。城鄉民眾聞訊而起,揭竿為兵,裂衣為旗,數日間回響者達40萬人。眾人推縣典史陳明遇為首領,集於教場議戰守,僑寓江陰的徽商程璧捐銀3.5萬兩相助。隨後殺方亨,斬清差,除奸細,據城抗清,多次擊敗小股清軍的進攻。
二十一日,博洛派兵10萬增援,以南明降將劉良佐為先鋒,分16營圍城,旋燒東門,掠城外富戶,大肆捕殺義兵,欲絕城內軍民外援。
時江陰縣前任典史閻應元居城東砂山,應陳明遇之邀於七月初九入城,被推為城主和義軍首領。閻應元號令明肅,有軍事才幹,士卒有病傷,手注湯藥,與戰士親若兄弟。時城內兵不滿千,戶不足萬,裝備物資匱乏。閻、陳共主城防,整飭隊伍,發放武器彈藥,籌措糧餉,計人配柴米,義兵纖毫不亂。遂祭旗發令,開城門合鄉兵計20萬餘人,分守4門。閻應元坐鎮北門,晝夜巡邏。城內缺箭,即仿草船借箭法,夜在城上樹草人,得清軍箭數萬。
十一日起,清軍炮擊北門,3萬清軍沿10座浮橋過護城河,扎雲梯登城。義軍施放炮銃,用長槍拒戰,城上矢石俱下,清軍死傷慘重。閻應元又令軍民趕製小弩、火磚、火球、木銃等兵器,自創火撾(又名火錘)弩,加強防禦。
十四日,義軍乘清軍勸降之機,派勇士百餘以奉送“降禮”為名,暗攜火器入劉良佐兵營,炸死炸傷清軍2000餘人。
十七日,義軍千人乘夜縋城出南門,再次襲殺清軍千餘。十九日,博洛率降將李成棟等統兵由松江直逼江陰,時圍城清兵達24萬,大小火炮數百門。
二十日起,清軍連續炮擊10餘日,日用火藥1.5萬斤,城垣多處崩裂。義軍冒炮火用鐵葉裹門板,貫以鐵索置於牆外側護城,以空棺實土填障,用棉絮百領漬水覆城以御火攻。閻應元多處負傷,仍率眾格殺,親自操炮,擊中十方庵後清軍將台,斃傷多人。清攝政王多爾袞及多鐸傳書勸降,義軍以“願受炮打,寧死不降”相答;並派勇士冒雨潛出城外釘沒清軍炮眼,使其兩日不能發炮攻城。義軍乘機修築城牆,遣城中老弱出城疏散。八月十三日,閻應元、陳明遇給軍民分發中秋賞月錢,許用效楚歌作五更轉曲,命善歌者登高傳唱,歌聲與刁斗笳吹聲相應,競三夜罷。二十日,清軍在城外花家壩用200餘門大炮專轟城東北角,一晝夜大雨如注,炮聲不絕。二十一日,清軍以狼煙和炮火掩護,渡護城河,蜂擁而上。城陷。

戰爭結果

江陰城陷後,閻應元、陳明遇等率眾拚死巷戰,斬殺清軍千餘,義軍全部殉難。博洛下令屠城3日,倖存者僅老少53口。江陰抗清守城81天,城內死者6.7萬人,城外死者7.5萬餘人。

戰爭評價

江陰士民的奮勇抗戰,在兩個多月里頂住了數萬清軍的圍攻;城破以後,還拚死巷戰,“竟無一人降者”。《江陰城守後紀》的作者總結道:“有明之季,士林無羞惡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為得意;而封疆大帥,無不反戈內向。獨陳、閻二典史乃於一城見義。向使守京口如是,則江南不至拱手獻人矣。”在福州繼統的隆武皇帝聽說涇縣和江陰百姓的堅貞不屈,深為感動,說:“吾家子孫即遇此二縣之人,雖三尺童子亦當憐而敬之。”江陰戰役雖然不像一些野史所記清朝“七王”、“翼王”、“十王”都陣亡於城下,但參加攻城的確有後來晉封為親王的博洛(端重親王)和尼堪(敬謹親王)、恭順王孔有德。在江南各地望風披靡之時,閻應元、陳明遇以微末下吏憑藉江陰百姓的支持,竟然面對強敵,臨危不懼,堅持了近三個月,實在是南明史上光彩奪目的一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