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間作四首

《江間作四首》是宋代詩人潘大臨組詩作品。這組詩情景交融,在思想內容方面,慨嘆歲月易逝並懷念遠謫的好友,緬懷古時的英雄而結以歸隱之志,具有較深的情感內蘊。在藝術特色方面,意境闊大,筆力雄健,結構嚴謹,對仗精工,語言凝鍊,詩味深永,頗類杜詩的風格。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江間作四首
其一
白鳥沒飛煙,微風逆上舡
江從樊口轉,山自武昌連
日月懸終古,乾坤別逝川。
羅浮南斗外,黔府古河邊
其二
波浪三江口,風雲八字山。
斷崖東北際,虛艇有無間。
臥柳堆生岸,跳魚水搗彎。
悠然小軒冕,幽興滿鄉關。
其三
西山連虎穴,赤壁隱龍宮
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
最羨魚竿客,歸舡雨打篷。
其四
落日春江上,無人倚杖時。
私蛙鳴鼓吹,官柳舞腰支。
獵遠頻翻臂,漁深數治絲。
我猶無彼是,風豈有雄雌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舡(chuán):同“船”。
⑵樊口:地名,在今湖北鄂城縣西北,長江在此由南流轉為東流。
⑶武昌:地名,即今湖北鄂城縣。
⑷羅浮:山名,在今廣東惠州市附近。蘇軾於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被貶往惠州。
⑸黔府:黔州(今四川彭水縣),黃庭堅於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被貶往那裡。
⑹軒冕:古時大夫以上官員的車乘和冕服。
⑺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⑻赤壁:即赤鼻磯,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江邊,與樊口隔江相對。相傳這是三國時周瑜大破曹軍之處,其實赤壁之戰的發生地在今湖北蒲圻境內。
⑼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
⑽風豈有雄雌:反用宋玉風賦》的雄雌風之典故。

白話譯文

其一
我駕著船逆風而上,白色的水鳥在煙靄中出沒翱翔。長江在樊口轉向東去,青山連綿直到武昌。日月上懸終古不變,一去不返的是過去的時光。羅浮山遠在南斗星之外,黔州府更不知在何方?西山深處猛虎出沒,赤壁下面隱藏著龍宮。這形勝之地是三國遺蹟,萬世功業如長江流之無窮。拳腿休息的白鷺照亮了沙灘,鴻雁仿佛在退飛,顯得江闊天空。最羨慕持竿的釣客,乘舟歸去,聽著雨點敲打船篷!
其三
西山崇山峻岭,連綿不絕,似與虎穴相連,赤壁下臨深淵,那直插雲霄的巨石,似乎是龍宮的天然屏障。這三國必爭的要衝之地,當年英雄所建的功業也隨著東逝的流水而去。俯視沙灘,一片明亮,原來是一群白鷺棲息於此;仰望天空,天空如此遼闊,一支高飛的鴻雁似乎步步後退。最羨慕江邊的漁者,悠閒的聽著雨打船篷的聲音。

創作背景

潘大臨這組《江間作四首》,大約作於公元1095年(宋哲宗紹聖二年)到1098年(元符元年)之間。潘大臨是隱居黃州的士人,蘇軾謫居黃州時,大臨曾從之游,且從之學詩。黃庭堅對潘的詩才也很讚賞。公元1095年(紹聖二年)蘇、黃皆已被貶往邊遠地方,這組詩就是作於其後不久,故詩中提到蘇、黃的貶所以示懷念。

作品鑑賞

第一首詩開頭兩句寫乘船入江:船逆風行進,白色水鳥向遠處飛去,隱入一片霧靄之中。頷聯兩句寫沿江行進時所看到的景色:黃州這個地方,江山秀麗。頸聯兩句抒發感慨。對這兩句要結合詩人的生平來理解,他曾應試不第。其摯友張耒稱他為“有志之狷士”(《潘大臨文集序》),可見他並不是完全忘卻世事的人。他面對滔滔東去的江水,慨嘆時光易逝,肯定包含著“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的悵惋。末聯兩句懷舊。詩人曾伴隨蘇軾在這一帶徜徉嘯傲,睹景生情,懷舊之心油然而生。這兩句委婉地表達了詩人對蘇軾、黃庭堅的深情厚誼。
黃州瀕臨大江,赤鼻磯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勢險要,人們傳說這兒就是三國時瑜打敗曹操大軍的赤壁古戰場(真正的赤壁位於湖北蒲圻),蘇軾於此處曾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千古絕唱。潘大臨曾伴隨蘇軾在此瀏覽,說不定還親耳聆聽過東坡的豪放歌聲。此時他獨自來到這古代英雄馳騁爭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聯翩。西山重嶺疊嶂,連綿不絕,定有猛虎藏於其間。赤壁下臨不測深淵,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龍宮的天然屏障。這虎踞龍盤的形勝處所,是三國鼎立時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的英雄叱吒風雲,建立了蓋世功業,就像這滾滾東去的萬疊波浪一樣流之無窮。詩人從思古的幽情中省悟過來,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實景:俯視沙灘,覺得一片明亮,那是因為許多白鷺本棲息在那裡。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開闊,以至高飛雲端的鴻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動。俱往矣,群雄爭渡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此刻他最羨慕的是江上的垂釣者,釣罷駕著一葉輕舟在煙雨中歸去,悠閒地聽著雨打船篷的聲音。
潘大臨是屬江西詩派,他的作品原有《柯山集》二卷,已佚。現在尚存的作品只有二十多首詩和那句膾炙人口的“滿城風雨近重陽”。當時人們對他的詩歌評價甚高,黃庭堅稱他“早得詩律於東坡,蓋天下奇才也”(《書倦殼軒詩後》),後來陸游也說他“詩妙絕世”(《跋潘邠分老帖》)。從這組詩來看,他的確是出手不凡。首先,這組詩在思想內容方面比較充實。第一首慨嘆歲月易逝並懷念遠謫的好友;第三首緬懷古時的英雄而結以歸隱之志,具有較深的情感內蘊。雖說嘆時思隱,情調比較低沉,但這是詩人無可奈何的處境中,所發出的不平之聲。只要看“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這樣的詩句便可體會到。詩人對於歷史上建立的豐功偉績的人物是非常景仰的,他希望能有一番作為。可是由於時代和社會的限制,他只能終老於江湖之上。儘管詩人故作平淡之語,讀者卻不難看出隱藏在平淡下面的一顆不甘寂寞的心。這使得全詩感情沉鬱,得杜詩五律之妙處。
當然,更值得注意的還是這組詩的藝術特色,簡單地說,有下面三點:第一,意境闊大,筆力雄健。第一首詩一開始就把讀者的目光引向煙斜霧橫的遠方,三四句用“從”、“自”兩個虛字斡旋,又用“日月”與“乾坤”作對,筆力遒勁,是學杜所致。雖然比不上杜詩的千鈞筆力,但也沒有舉鼎絕臏之病。第三首一開始就寫出了龍盤虎踞的險要地形,然後緬懷古賢功烈。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很大的跨度,寫景抒懷,氣勢雄大,絕無纖仄之弊。清人姚壎評為:“大氣鼓盪,筆力健舉”(《宋詩略》卷九),很準確地說出了其主要優點。第二,結構嚴整,對仗精工。第一首四聯皆對,第三首僅尾聯不對,有三聯對仗,大多屬對精工。全詩的結構也非常謹嚴,比如,前半首緬懷古代的英雄業跡,開首兩句就寫了山環水繞、虎踞龍盤的險要地形;後半首抒發自己的歸隱之志,五六兩句就寫了鷺宿沙灘、鴻飛長天的寧靜風景。彼此照應,構思極見匠心。第三,詩句凝鍊,鍊字尤見功力。比如第三首的頸聯,一個“明”字就寫出了因毛羽皎潔的白鷺棲息於沙灘,從而使人望去覺得白光耀眼的情景,非常傳神。“退”字的用法尤其使人叫絕。“六鷁退飛”本是《春秋》經語,但此處僅是字面上的借用,因為事實上飛鴻並不在往後退。只是由於天空太廣闊了,高飛戾天的鴻雁在那么廣闊的藍天背景下飛行,使人無法覺察它們是在向前移動。如果凝望片刻,還可能誤以為它們是在向後退飛呢。詩人就是這樣巧妙地寫出了在江面上仰望寥廓長天時所得的印象,使人讀之歷歷如在目前。
總的說來,此詩工整凝鍊,詩味深永,頗類杜詩的風格。江西詩派本來是奉杜為“祖”的,在藝術上竭力學習杜甫,潘大臨當然也不例外。王直方曾說:“邠老作詩,多犯老杜,為之不已,老杜亦難存活。使老杜復生,則須共潘十廝吵。”(《王直方詩話》)言下之意是潘大臨(邠老)摹擬杜詩過分了一些。由於潘大臨的作品大半已佚,無法斷定王直方此評是否合乎事實。如果僅從這首詩來看,他並沒有對杜詩作生吞活剝的模仿,而是著重於從中得到藝術手法上的啟迪。這組詩確實頗得杜詩之妙處。這種借鑑是比較成功的。潘大臨的好友謝蓬讚揚他說:“杜陵骨已朽,潘子今似之。”(《讀潘邠老廬山紀行詩》)並非溢美之言。

作者簡介

潘大臨,字邠老,黃州(今屬湖北)人。家貧。曾與蘇軾、黃庭堅、張耒諸人游。工書。善詩文。其詩得句法於蘇軾,為黃庭堅所稱賞。原有《柯山集》二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〇),已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