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鄉(江西省興國永豐鄉)

永豐鄉(江西省興國縣下轄鄉)

江西省興國永豐鄉一般指本詞條

永豐鄉位於江西省贛州興國縣西南邊陲丘陵地區,距縣城17公里,東鄰埠頭鄉龍口鎮,南界贛縣區白鷺鄉田村鎮、西連均村鄉,北接隆坪鄉高興鎮。全鄉共有國土面積16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615畝,山地163480畝,轄17個行政村,63個社區,237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 35802人(2017年 ),建有20所中國小校和衛生院1所。

永豐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清鹹豐三年(1853年),由十姓人集資建圩,喻地形為“蓮葉遮龜”,以永遠豐盛美願取名,境內名勝古蹟有近7萬平方米的西周時期馬良陽崗遺址,境內有小(一)型水庫一座——西江水庫,另有富溪水庫、愚公水庫、青竹水庫三座小(二)型水庫,主要礦產有高嶺土、稀土、花崗岩石英石、鐵礦。多年來永豐兒女為興國乃至全國解放功不可沒,有將軍馬澤迎、陳昉仁、楊卓、謝國儀4名,長征老幹部肖鵬謝特山、舒光彩3名,有紅軍老戰士26人、烈士128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豐鄉
  • 外文名稱:Yongfeng Township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電話區號:0797
  • 地理位置:興國縣西南方向
  • 面積:160.2平方公里
  • 人口:35802人(2017年 )
  • 方言:興國話(客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陽岡嶺
  • 車牌代碼:贛B
歷史沿革,包含村莊,自然資源,經濟發展,城鎮建設,社會事業,人文古蹟,

歷史沿革

永豐,歷史悠久,清鹹豐三年(1853),由十姓人集資建圩於現址對面沙灘上,後遷此永豐圩。喻地形為“蓮葉遮龜”,以永遠豐盛夙願取名。1958年設公社,1984年建鄉換屆改社稱鄉。

包含村莊

自然資源

該鄉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地理優越,資源豐富。
永豐物產豐富,擁有江西省最大的高嶺土資源和優質的稀土資源,經贛南地調大隊勘察,永豐高嶺土C+D級儲量296萬噸,其中C級儲量71萬噸,D級儲量225萬噸,1級品礦石77萬噸。可以分選出不同粒級的雲母粉、雲母屑系列產品和石英砂及尾砂等產品。該礦體裸露地表,形態簡單,品位、厚度穩定,完全適於露天開採。永豐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盛產水稻、臍橙、蜜梨、茶油、生豬、灰鵝等,是全縣的油茶之鄉、蜜梨之鄉。
該鄉礦產資源豐富,高嶺土、花崗岩板材、瑩石等儲量巨大,有很好的開發前景。另有馬良村的陽崗遺址,是客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蕉溪村的朝陽風景區,也是修身養性勝地。
永豐鄉主導產業——毛竹永豐鄉主導產業——毛竹

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水平步伐加快。永豐鄉一直把軟環境建設作為招商引資的頭等大事來抓,努力營造一個寬鬆開明的政策環境,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吸引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嚴厲打擊擾亂外商生產生活的不法行為。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投資8200萬元,實現利稅460萬元,其中重點培育和引進了興藝玩具有限公司,永豐海棗(苗木)發展有限公司、恒基工貿有限公司、富輝製衣廠、雲貴(贛州)工貿有限公司。2003年該鄉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招商引資工作年度大項目獎和工業園建設第三名,興藝玩具廠被市評為外引內聯先進單位。2006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億元,年均增長14.8%;財政總收入24萬元,同口徑比2002年增長37%,年均增長7.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000萬元,年均增長13%;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0萬元;全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比2002年增加一倍,達到4855萬元。永豐鄉有耕地25615畝(其中旱地為3469畝,水田為22146畝),山地163480畝。種植業以水稻、甘蔗為主。通過調整產業結構,農業發展水平明顯提升。近年來,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果業生產,由過去的生豬、蜜梨兩大產業發展為蜜梨、生豬、制種、烤菸、油茶等五大產業,農民大部分實現了既向“田中要糧”,又向“山上要錢”。大力發展果業生產,該鄉果茶總面積達14700畝。其中蜜梨11800畝,產量達180萬斤,臍橙500畝,柰李200畝,雷竹2000畝,茶葉200畝,比較有名的豪溪村朱井生開發的“豪綠德”和船溪村王天元開發的“金牛”牌金水梨,在當地有一定的影響。另有引進浙江老闆鮑春樂在馬良村水保站種植雷竹1500畝搞農莊綜合開發;茶葉主要分布在西山、南坑、樟坪等山區村、養殖業以生豬、灰鵝麻鴨為主。
永豐鄉特產——大灰鵝永豐鄉特產——大灰鵝

城鎮建設

圩鎮建設面貌煥然一新。該鄉先後建成了永豐衛生院門診大樓,新建了永豐工商分局辦公樓、永豐 地稅分局辦公樓、永豐派出所辦公樓,新建了荷嶺村委會辦公大樓。五年來圩鎮新增店面37家,新增建築面積占地2000平方米,新增街道硬化面積8415平方米,新增個體工商戶235戶,圩鎮總占地面積新增32畝,已形成了四橫三縱的街道格局,圩鎮管理也加大了力度,探索出了長效管理機制。重新加固了西江水庫,消除了安全隱患,修建了18處水陂,極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灌溉能力。大力推進了農村通路、通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85%的行政村通水泥路,五年來,全鄉共硬化村組公路45.7公里;新建了茶石大橋、船溪三江口大橋、豪溪大橋;全鄉實現了100%村小組通固定電話,80%的區域實現了網路覆蓋,共有移動基站8座,聯通基站1座。
永豐圩鎮一角永豐圩鎮一角

社會事業

科教文衛事業蒸蒸日上。永豐鄉文教衛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切實執行了國家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新建了永豐中學教學樓一棟、宿舍樓一棟,新建了里坳國小、西山國小、馬良國小、果溪國小、茶石國小教學樓,全鄉現有在校中小學生6000多名,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大力弘揚發展主旋律,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組織和承辦了多次文藝晚會和露天電影播放;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全鄉共有29283人參加了2007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2.43%。
地理位置

人文古蹟

永豐人傑地靈,境內有名勝古蹟陽岡嶺,系新石器時代晚期和裔、西周時期遺址,位於馬良村陽岡嶺,面積7萬平方米,1982年發現,采有石器宣、斧、錛及夾沙紅陶、灰陶、硬陶三件。遺址東部有印紋陶窯一處,北部有半穴居遺址3處,有“平固”縣令墓葬1處,是客家文化發祥地之一。另有位於茶石村的窯棚背漢墓,在窯棚背遺址東邊,座西向東,為短甬道磚室墓,僅存墓底和部分墓壁,墓用青色花紋磚平砌。有將軍馬澤迎、陳昉仁、楊卓、謝國儀4名,長征老幹部肖鵬、謝特山、舒光彩3名,有紅軍老戰士26人,烈士1282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