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鄉(四川省九寨溝縣永豐鄉)

永豐鄉(四川省九寨溝縣永豐鄉)

九寨溝縣永豐鄉位於九寨溝縣城外東南角,與縣城隔河相望,東以野豬關梁子為界與甘肅文縣中寨鎮相接,東南以木正溝的發源地龍巖為界與郭元鄉毗鄰,南以大山為界與雙河鄉接壤,西南以白水江為界與保華鄉隔江相望,西北部與永樂鎮相連,距縣城2km。永豐鄉原名“黑格郎”。“永豐”為漢語,意指“永久的豐衣足食”,有“九寨糧倉”之稱。

永豐鄉轄菜園、下寨、中寨、上寨、雙龍、新坪6個行政村,截至2007年底,全鄉1772戶 4935人。下寨村共474戶,1127人,人口數居全鄉第二,主要發展交通運輸業及農家樂接待服務。 1.2 文化傳統 永豐鄉因傳承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琵琶彈唱”,而被譽為“小調之鄉、琵琶之鄉”。“琵琶彈唱”又稱“南坪小調”,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琵琶彈唱主要流傳於永豐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豐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四川省九寨溝縣
  • 地理位置:位於九寨溝縣城外東南角
  • 人口:4935人
鄉情概況,經濟發展,基礎建設,

鄉情概況

彈唱所用的琵琶比正規樂器中的琵琶要小,且背面沒有拱形,像一片柳葉。琵琶選用青岡木、椴木和桐木來製作。南坪縣(現九寨溝縣)的琵琶彈唱被世人知曉,還是在上世紀的50年代中期,當時有一個文藝匯演在四川省的成都舉行,阿壩州茂縣文工隊的同志向大家推薦了兩位琵琶彈唱藝人,一個是已經80多歲的白鳳雲,另一個是嗓音很特別的王玉元老人。二老在那次演出中大獲好評,從此南坪的小調和琵琶彈唱逐漸受到社會以及專家學者們的關注。每當夜晚,家家戶戶的琵琶手們都會自覺地集中到一個大院,冬天圍著火爐,夏天圍著大院的台階,邊彈邊唱,只要聲音一傳出,就會很快擁來更多的人,雖然其中有些人不跟著唱,但他們也會聆聽南坪民歌的優美動聽的旋律,感受其中的辛酸與快樂。沒有琵琶的人,也會從家中帶來碟子和筷子,跟著節拍敲打,這種伴奏方式,是南坪民歌的一大藝術特點,無論過去和現在都是這樣延續著。無數年輕人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學會了彈琵琶,學會了唱南坪民歌。有音樂天賦的人也很快成了當地的民歌手。永豐人熱情大方,只要客人請其中任何一個人唱歌,他們都會樂意接受,甚至會出現很多人爭著為你演唱,唱了一首又一首,好象有唱不完的歌,道不完的情。節假日或是紅白喜事更是他們施展藝術才能的機會。全寨的人都會聚集在那裡,根據不同的情況彈唱不同的南坪民歌,唱法也會多種多樣。 1.3九寨刺繡 “九寨刺繡”也是永豐一絕。其它旅遊景點包括:二龍搶寶、馬踏石等。 1.4 村寨民居建築 民居以磚混結構建築為主,保留了部分川西北傳統木結構建築。雕花大門,做工技藝精湛,花卉、動物吉祥圖案雕刻得栩栩如生。 1.5溪流景觀 主要河流是野豬關溝水,屬白水江支流。野豬關水長約2km,發源於上寨山巔,順溝谷蜿蜒而下,流經中寨及下寨,後匯入白水江。溪水湍急、水量較大,或流淌于山寨側,或穿流於山寨之中。由於長年河水的衝擊,在溝口形成了一塊小平原,土地肥沃。河岸兩側植被茂密、河渠之上建有數十個水磨坊,代表了當地獨特的生產勞作方式,形成了川西北山區獨特的水鄉風韻,具有較強的旅遊吸引力。 1.6農家樂 永豐鄉農家樂接待點主要位於下寨村。藉助依山傍水,緊鄰新城區,交通便捷的交通區位優勢,永豐鄉形成了以下寨村為聚集的數量眾多的農家樂接待點。該區農家院子較多,房屋質量較好,果林豐富,為農家樂開發奠定了一定的基礎。2009年該鄉成立了永豐鄉農家樂協會,初步統計有農家樂接待點10餘家。由於中、高檔農家樂接待設施相對較少,制約了該鄉農家樂發展。近年來,依託鄉服務中心和濱水文化廣場,結合南北兩側果林觀光區和農耕觀光區,通過村民原址改建和安置區集中建設農家樂的手段,打造“九寨溝縣小九寨農家樂項目”。永豐鄉農家樂接待點以家庭養殖及農林經濟為支撐,農家樂中出售當地出產的乾果、水果、花椒、黨參等農副產品及中藥材,形成具有川西高原山區典型農家樂庭院經濟模式,農業休閒觀光旅遊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民眾增收致富。 1.7 村寨旅遊商品 特色食品:氂牛肉、洋芋糍粑、蕨菜、清茶及奶茶等;糧食作物有玉米、洋芋、青稞、黃豆、山野菜;經濟林木主要有蘋果、李子、桃子、甜櫻桃、棗子、仁用杏、葡萄、李子、柿子、花椒、漆樹等;野生藥材:麝香房香、細辛、豬谷、大黃、杜仲、黨參、當歸、貝母、蟲草等;特色旅遊商品:九寨刺繡、藏族特色飾品等。

經濟發展

8 鄉村酒店發展規劃
鄉村酒店是指地處鄉村,以住宿餐飲服務為主,與鄉村風情、民俗文化和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並能進行鄉村生活的經營場所。考慮到英各村鄉村旅遊還處於起步階段,旅遊接待設施的建設要量力而行,逐步推進,充分發掘現有鄉村接待設施的升級潛力,通過改善接待調節和提高服務質量的辦法使其提升成為鄉村酒店。
8.1 發展布局
下寨村鄉村酒店建設應採取逐步實施的原則,鄉村酒店與休閒農莊、藏家樂比例協調發展,同時注意與周圍環境的協調,避免對農家風貌造成破壞。
鄉村酒店項目要確保村民集體參與建設和經營,按入股比例分紅,壯大集體經濟組織,解決部分村民就業問題,二是盤活集體建設土地資源,同時為解決村集體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用開發商少量資金,調動社會資金參與鄉村酒店建設和經營,確保各個鄉村酒店在統一的經營模式下開展經營,促進鄉村酒店健康經營、有序發展,維護縣場秩序,成為九寨溝縣鄉村旅遊的重要配套內容。
8.2 鄉村酒店的經營管理
為確保鄉村酒店在軟硬建設上都與國際接軌,確保達到國家星級酒店標準,同時又為農家樂接待住宿設施提供示範,鄉村酒店原則上由有經驗的專業企業或知名的賓館企業團隊牽頭負責經營,農民以個人名義入股和作為員工從業,不直接從事經營管理。
9標準化服務設施的規劃與設計
9.1鄉村旅遊標準設施布局
旅遊標準設施是為了旅遊景區能夠更好地開展旅遊活動,在不破壞景觀的前提下,使其能夠全面、充分地發揮效益,並能夠充分滿足旅遊者需求的設施。旅遊標準設施主要是從設施用途、設施布局和設施選址這三大方面區別於一般的旅遊設施,具體包含了遊覽設施、衛生保健設施、宣傳諮詢設施和旅遊管理設施等四個方面的硬體項目。
表9-1 旅遊標準設施功能類型一覽表
設施類型
規劃功能
服務設施項目
遊覽設施
導遊小品
標誌、標識、公告牌、圖片
休息庇護
坐椅桌、風雨亭、避難屋、集散點
環境衛生
廢棄物箱、公廁、洗漱處、垃圾站
紀念展覽
文化遺存展示、展覽館
衛生保健設施
門診所
衛生站、無床位
醫院
有床位、有設備
救護站
有應急設備
宣傳諮詢設施
宣講設施
宣講服務點、導遊點
遊客中心
模型、影視、導遊服務中心
旅遊管理設施
旅遊管理
門票處
安全管理
***、**局、消防站、**
9.2 標準設施分級
旅遊服務設施分為三級,依次為旅遊服務基地、旅遊服務中心(包含度假中心)、旅遊服務點(站)。
表9-2 旅遊標準服務設施分級規劃一覽表
旅遊服務基地
遊覽設施、衛生保健設施、宣傳諮詢、旅遊管理設施
旅遊服務中心
遊覽設施、衛生保健、簡易宣傳諮詢及旅遊管理設施
旅遊服務點
導遊小品、換位設施、救護站、簡易宣講
10 其他服務設施的規劃
10.1 多媒體導遊解說系統
在服務中心通過多媒體手段,綜合概括旅遊景區的概貌、地貌特徵、資源價值、景觀游賞、環保教育、安全知識等情況。如設定 “景區簡介”、“實景導遊”、 “開放式鄉村景觀”、 “旅遊景區交通”、“資源與環境保護”、“急救常識”等多媒體項目,使遊客對景區有基本了解。
旅遊商品開發
11.2.1豐富旅遊商品種類、形成多元化旅遊商品體系
雖然九寨溝縣旅遊開發較早,旅遊商品種類眾多,然而該區域鄉村旅遊起步相對較晚,能夠直接為鄉村旅遊服務的旅遊商品的開發有待進一步加強。旅遊商品開發應以藏餐等傳統餐飲為特色,藏族飾品、櫻桃等農副土特產品為重點,鄉土旅遊紀念品為支撐的多元化的鄉村旅遊商品體系。
11.2.2 擴大旅遊商品生產規模、形成旅遊商品深加工鏈
適度擴大蘋果、核桃等經濟林木的培植規模,玉米、蕎麥、黑木耳、花椒、核桃、黃花等糧食作物的生產規模,黃芪、黃連、金銀花、豬谷等中藥材的種植規模、引入產業運作機制,將初級農副產品生產與旅遊商品開發有機整合,形成旅遊商品深加工鏈。
11.2.3 深度挖掘民族原始、打造特色鄉土旅遊商品
旅遊商品開發要彰顯民族特色,以藏羌民俗特色為基調,強調對琵琶製作等特色旅遊商品的開發。組織民間老藝人、高級技術員等潛心研製旅遊商品,加大扶持民間工匠和表演藝人在琵琶製作等傳統地方特色旅遊商品的開發能力。
11.2.4 創立旅遊商品自主品牌、建立多層次行銷網路
旅遊商品的開發與廣大山區農民的脫貧致富緊密聯繫起來,通過創立鄉村旅遊商品自主品牌,增加村民收入。注重多渠道的開通,著力於多層次行銷網路的建立和形成,形成直接行銷渠道和間接行銷渠道的結合,形成“現場製作、就地銷售”與“原產地生產,異地銷售”相結合的品牌旅遊商品銷售網路。
11.3 旅遊商品發展目標
針對鄉村旅遊市場特點與當地農牧經濟發展特徵,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根據少數民族地區自然和文化資源稟賦條件,開發富有民族、鄉土、文化特色的旅遊商品;建立和完善旅遊商品開發和銷售體系,引導旅遊商品向系列化、和品牌化方向發展;充分挖掘農副土特商品及特色餐飲潛力,深度開發藏旅遊工藝品及紀念品,為當地村民增收和鄉村旅遊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11.4 旅遊商品開發類型
11.4.1 農副土特產品開發
1)糧食作物除了滿足當地居民消費以外,有針對性的選擇受鄉村旅遊者歡迎的花椒、核桃、黃花、蕨菜、核桃花、山野菜等,擴大種植規模,滿足旅遊者在當地的消費,並對其進行深度加工,採用現代包裝技術,便於其攜帶。
2)中藥材是高原地區原生態的特色旅遊商品。中藥材產量較大、開發較為成熟。沿線鄉鎮應充分利用中藥材旅遊商品開發成熟經驗和技術,發揮藥材原產地對旅遊者的吸引力,加強對本地所出產的中藥材及其衍生製品的開發。
3)蘋果、李子、桃子、棗子、仁用杏、葡萄、李子、柿子、核桃等主要以初級產品的形式出售。應通過提高產量,發揮規模經濟效益,加強果酒、果脯等製成品的開發。
11.4.2 特色餐飲開發
1)各鄉村和農家樂推出蕨菜、核桃花、野菜、沙棘、果珍等生態綠色飲食,建設生態健康飲食餐廳,推廣生態食譜及製成的光碟、圖片,大力宣傳生態綠色飲食;推出禮品盒包裝和小袋攜帶型包裝,便於饋贈和旅途中品嘗、開胃。
2)在村寨中打造特色地方菜餚,供旅遊者在藏家樂等居民家中或當地餐飲企業中可享用核桃大餅、“金裹銀”、鄉村臘肉、烤羊、烤乳牛、羊牛雜、貝母雞、蟲草雞、涼拌核桃花、糌粑、酥油茶、洋芋糍粑等風味。
3)建立奶製品製作標準和規範,為旅遊者推出乾淨、方便、營養豐富的乳酪、奶渣、奶皮、酥油、優酪乳、奶渣包子、清茶、奶茶等奶製品。
11.4.3 民間工藝美術品開發
1)鼓勵當地村民發展九寨刺繡及羌繡,合理引導其走特色化之路。
2)積極發展牛角製品、手工藏刀、碗等藏族日用品生產,建立專門化生產企業,打造民族品牌。
3)合理引導唐卡、藏傳佛教繪畫、轉經筒、經文等具有旅遊開發價值的宗教用品的發展。加強琵琶彈唱傳承人的保護,鼓勵其開發琵琶旅遊商品。
4)保持藏式及羌式挎包、繡花鞋、香包等藏羌服飾手工製作的傳統特色,開發本土服裝系列產品。
11.4.4 旅遊紀念品開發
1)組織當地民眾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拍攝“琵琶彈唱”專門宣傳片,並製作光碟。
2)拍攝鄉村旅遊宣傳片,印製鄉村旅遊宣傳手冊、導遊指南等。
3)編撰介紹“琵琶彈唱”演化歷史的書籍。
4)涉及實用性強、便於攜帶的體現當地鄉村風光的T恤、手巾、明信片等。

基礎建設

2003年,永豐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經濟作物比例,逐步發展訂單農業,培育支柱優勢產業。菜園村發展交通運輸業;下寨村以農家樂庭院經濟為主、家庭養殖為輔;中寨村以飼養業、蔬菜為主,建成乾果、小水果基地;雙龍村重點發展花椒、黨參,逐步進行黨參深加工;新坪村重點發展花椒,建成規模的花椒基地。同時,致力於“興旅、強農、建市”的宗旨,支持永豐新區開發,塑造了永豐新形象,帶動了全鄉人民鑄就永豐輝煌。
10.4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10.4.1 垃圾處理
完善垃圾收集系統,由專人負責及時清理。下寨村內,垃圾箱按旅遊步道50—100m/個設定。生活垃圾的收集逐步實行容器化、密閉化。購置環衛車輛,用於生活垃圾和景區進行基礎建設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進行及時清運,其處理可依託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進行。
10.4.2 醫療急救設施
設立遊客專用醫務室,醫療中心配備專門的遊客醫療服務人員和車輛,醫療點要求配備常備**和專業人員,能夠進行簡單的醫療救護,應付突發事故,並保持信息聯絡通暢,為遊客提供醫療保障服務。
與鄉鎮衛生院等定點醫院簽訂旅遊醫療救護協定,以備應急突發緊急事件。
10.4.3 旅遊廁所
旅遊廁所建設規劃以《旅遊廁所等級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為依據,綜合服務區要建設星級廁所,綜合服務區、主要旅遊設施、旅遊公路、遊覽步道兩側等遊客相對集中的區域設定水沖廁所。外觀和風格可以參考國內外鄉村生態小屋的設計,要求具有美感,保持內部的清潔和乾淨。擬建於服務中心旁,面積40M2左右。
10.4.4 小型設施
在休閒活動場地,重要的景觀節點及步行景觀道均設定足夠的座椅。座椅、路燈、花壇、垃圾桶等小型服務設施應進行美化設計,要富有藝術感和文化氣息,材料應與景觀協調。
11 旅遊商品開發規劃
11.1旅遊商品開發現狀
表11-1旅遊商品開發現狀
類 型
品 名
重點產品
開發狀況
農副
土特
產品
糧食
作物
玉米、小麥、洋芋、青稞、黃豆、土豆、蕎麥、黑木耳、花椒、核桃、黃花、蕨菜、核桃花、山野菜等
已作系統包裝開發成熟
中藥材
細辛、黃芪、黃連、金銀花、豬谷、大黃、杜仲、黨參、當歸、貝母、蟲草、西辛、羌活、獨角蓮、前胡、車前、天麻、龍膽草、曲麥、路路通等
產量較大、開發成熟
經濟
林木
蘋果、李子、桃子、棗子、仁用杏、葡萄、李子、柿子、漆樹等
初步開發
酒類
青稞酒、白酒、果酒等
已有產品開發
特 色
餐 飲
地方
菜餚
核桃大餅、“金裹銀”、鄉村臘肉、烤羊、烤乳牛、羊牛雜、貝母雞、蟲草雞、涼拌核桃花、蕨菜等
農家樂等居民家中或當地餐飲企業中可享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