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江心洲是南京長江中的一座島嶼,島嶼呈西南東北走向,形狀像一枚瘦長的梅子,歷史上曾稱梅子洲。
江心洲是由長江中泥沙淤積而成,在宋代基本形成如今的輪廓,清代始,洲也大量開墾,按開墾先後有棋桿洲、壽代洲、永定洲、風林洲、龍門洲等5個島上居民居住地,形成自然村20多個。
歷史的清代以來,安徽省無為籍居民在江島中生活時間較長人數較多,隨著長江之中島嶼的此消彼長,在民國之後大量無為籍居民登上江心洲,直至現在島上的許多居民還保留著無為人許多口音方言、民風民俗和生活民慣。
民國38年(1949年)1月-4月,江心洲從第十二區劃出,劃入第十五區,江心洲屬江勝鄉,江勝鄉包括雙閘鄉的大勝關,區公所移至江心洲的永定洲。
南京解放後,江心洲上沿襲民國時期的區劃設定,1949年6月,江心洲又劃歸十二區;1949年11月,江心洲成立東宏、棋桿、永定三個鄉,在此之前設一個鄉,即:江心洲鄉;此時,江心洲由南京市第十二區又劃到第十一區;1953年7月,又劃歸
江寧縣第八區;1956年2月又劃歸
雨花台區,3個初級社必為3個高級社,後合併一個高級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中,江心洲又改為江東人民公社的一個大隊。1963年又由一個大隊改為3個小公社,後合併為一個大公社,“文化大革命”中,江心洲先是成立公社革命委員會,後改為公社管委會,1983年4月成立江心洲鄉人民政府。
2003年2月18日,撤鎮改設街道辦事處。
行政區劃
經濟
綜述
江心洲街道自1995年開始形成開發旅遊業的構想,期間,曾委託南京市規劃設計院為江心洲作"梅子洲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並陸續邀請有關領導及專家學者來江心洲調研,一致認為江心洲依託農業資源優勢開展觀光旅遊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廣闊的前景。
在1997年8月,江心洲組織推出了"
江心洲一日游"嘗試性活動,以"看大江風貌,賞田園風光,嘗應時鮮果"為主題,吸引了廣大市民遊客來江心洲觀光旅遊,半個月內上島遊客達5萬多人次,旅遊總收入100多萬元。這次活動提高了江心洲的知名度,並且得到了各方面領導的認可和新聞界的好評。同年,江心洲旅遊開發被南京市旅遊局列為南京九五旅遊重點開發項目。
1998年江心洲又被南京市政府確定為
都市農業發展示範基地。自98~99年間,江心洲先後建成了千畝葡萄園、千畝蝦池、千畝蔬菜園、精品果園和千畝韭菜園等農業園區,純農業園區逐漸過渡成觀光型的旅遊景點。並且江心洲範圍內的旅遊接待設施逐步完善,為今後的旅遊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屆葡萄節
1999年8~9月份由
雨花台區政府主辦、江心洲承辦的"
江心洲第一屆葡萄節"正式推出,通過政府的搭台,企業的操作,景點民眾的參與,各類分項活動為亮點吸引了眾多的遊客。活動期間遊客量達到了10多萬人。由於人氣的上升,也促進了旅遊開發,農業園區進一步完善。民營投資的紫光田園、大自然度假村、農趣館、奇根館等景點也相繼建成。
第二屆葡萄節
2000年7月同樣由雨花台區政府主辦的
江心洲第二屆葡萄節開幕。一個多月的時間,上島遊客達20多萬人次。農民參與旅遊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在政府的引導下,農家飯店達到60多家,個體旅遊交通營運戶達300多戶。農民自己投資興建了具有農村民間特色的民俗村、以農家為單位的農家美食一條街也逐步形成。旺盛的人氣也吸引了眾多投資商的目光,紛紛想在江心洲興建旅遊項目。政府考慮到旅遊項目發展的有序性、科學性和標準性,於下半年委託紐西蘭貝卡爾公司開始為江心洲作全面的
旅遊發展規劃,目前此項工作還在進行當中。
第三屆葡萄節
江心洲的旅遊工作開展的更早,春季針對學生春遊推出了學生務農活動,"五一黃金周"又舉辦了農家游活動。7月份,在南京市旅遊局和
雨花台區政府的主辦下,
江心洲第三屆葡萄節隆重開幕,一個多月的葡萄節吸引了26萬多人次上島遊玩。今年旅遊活動開展的早,旅遊景點增多,政府對交通、餐飲等體系進行了整治和完善,對
旅遊從業人員進行了系統培訓,因此旅遊服務質量有所提高,遊客滿意度也較高。隨著江心洲旅遊人流的逐年增多,很多投資商堅定了投資信心,
桃花島客棧、
望江樓公園、江島休閒中心等旅遊項目逐步興建起來。
交通設施
過江公路
公交
552路
486路
軌道交通
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