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三大家(江右三大家)

乾嘉三大家

江右三大家一般指本詞條

清代中葉,袁枚蔣士銓趙翼並稱“乾嘉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其中袁枚是浙江人,趙翼是江蘇人,蔣士銓是江西人,三人都是江南人,詩風大致相同,三人中以袁枚為主。袁枚是“性靈詩派”的倡導人。袁枚主張寫詩要有真箇性,真感情,要寫得風趣,反對在詩中濫用典故,誇耀淵博;也反對故意講求聲律而影響內容。他的詩歌理論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不同於當時守舊派的陳腐觀點,但是脫離現實,缺少社會意義,而且容易流於圓滑。趙翼和蔣士銓的詩歌理論都和袁枚相似,認為寫詩要有獨創性,不能一味模仿前人。他們的詩不拘一格,有時喜歡在詩中發議論,深入淺出,清新明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嘉三大家
  • 年代:清代中葉
  • 乾嘉三大家袁枚蔣士銓趙翼
  • 別名:乾隆三大家”
袁枚,簡介,生平,風格,蔣士銓,簡介,特點,風格,趙翼,簡介,論詩,作品,趣聞,

袁枚

簡介

袁枚(1716-1798),字子才,號簡齋,清代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也是一位頗有賢名的縣令。他出生於浙江錢塘(今杭州),乾隆進士,曾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八至十年(1743-1745)任沭陽知縣。此時,正是所謂“乾隆盛世”,但在沭陽民間,卻是萬戶蕭疏、悍吏橫行的現實。一個沭陽縣,竟有“飢口三十萬,餓斃者不計其數”。袁枚面對這“路有餓殍、哀鴻四野”的慘狀,拿起蘸著血淚的筆抒發感慨:“百死猶可忍,餓死苦不速,野狗銜髏髑,骨瘦亦無肉,自恨作父母,不願生耳目。”他以犀利的筆觸,對那些“苛政猛於虎,悍吏虐於蝗”置人民生死於不顧的貪官污吏,進行無情的撻伐。他要“紓國更紓民,終為百姓福”。因此到任不久,就開倉賑災,減免賦稅,率民治水,築有名的六塘子堰。採取多種抗災措施,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較快地取得了成效。他還嚴厲管束家屬、下屬、衙役,不準擾民害民。在訟獄處理上,據史載,他“為政,終日坐堂”,凡“吏民百事,有小訟獄立判無稽留”,大案也從速結案,加上治理有方,社會秩序較前穩定。他與耕夫、蠶婦、工匠、商販、書生皆有交往,不但關心農事百業,還躋身市場,“關心米價問江東”,心繫民生。在封建時代,由於階級的局限性,袁枚能做到這樣,已是難能可貴的了,百姓皆稱他為“大好官”。袁枚由於為人正直,厭惡官場傾軋,40歲時便辭官不做,定居江寧(今南京市),住小倉山下,建隨園,自號倉山居士、隨園老人,安於閒情逸緻的生活中。乾隆十年,他離任沭陽時,百姓夾道送行,攀車餞酒,灑淚話別。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73歲的袁枚,受沭陽知名人士呂嶧亭的邀請,又來沭陽作客,沭陽各界,一部分人曾趨前30里迎接。袁枚面對如此擁戴他的民眾,寫下了情意真摯的《重到沭陽圖記》。他在這篇短文中深有感受地說:“視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則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官愛民,民愛官,此真不失為一方父母官的範例。
袁枚袁枚
袁枚治沭,距今已200多年。他當時在沭陽縣衙(今縣政府內)手植的一株紫藤,至今仍生機勃勃,其葉蓁蓁,被列為沭陽縣重點保護文物之一。

生平

袁枚一生,歷任溧水、沭陽、江浦、江寧知縣,除了贏得賢明政聲之外,留下的文學著作也很多,有《小倉房詩文集》、《隨園詩話》、《隨園隨筆》和筆記小說《子不語》等。《隨園詩話》是他的代表作,有獨特的文學見解。他提出“性靈說”,對儒家詩教提出異議。部分詩篇對漢儒和程朱理學發難,並宣稱“《六經》盡糟粕”。他主張直抒胸臆,詞貴自然,反對泥古不化,強調自創精神,這在我國文學史上是具有進步意義的。袁枚與趙翼、張問陶合稱清乾嘉“性靈派”三大家。

風格

袁枚生活通脫放浪,個性獨立不羈,頗具離經叛道、反叛傳統的色彩。他宣揚性情至上,肯定情慾合理,在性與情上,主張即“情”求“性”(《書復性書後》),突出尊情;在言志與言情上,認為“詩言志,言詩之必本乎性情也”(《隨園詩話》卷三)。他強調情是其詩論的核心,男女是真情本源。他與沈德潛等人反覆辯論,公開為寫男女之情的詩歌張目,在當時頗有振聾發聵之效。他還鮮明地表示:“鄭孔門前不掉頭,程朱席上懶勾留”(《遣興》),認為“宋學有弊,漢學更有弊”(《答惠定宇書》),宋儒偏於心性之說近乎玄虛,而漢德偏於箋注也多附會,進而質疑“六經”,指出其言未必“皆當”“皆醇”,並借莊子之語抨擊“六經盡糟粕”(《偶然作》),對虛偽的假道學深惡痛絕,表現出封建社會末期個性解放思想再次甦醒。袁枚論詩宗尚性靈。所謂“性靈”,其含意包括性情、個性和詩才。性情是詩歌的第一要素,“性情以外本無詩”(《寄懷錢嶼沙方伯予告歸里》),即是說詩生於性情,性情是詩的本源和靈魂,詩人要“自把新詩寫性情”。而這種性情要表現出詩人的獨特個性,“作詩不可無我”,“有人無我,是傀儡也”(《隨園詩話》卷七),沒有個性,也就喪失了真性情,《續詩品》辟“著我”一品,就是明確提倡創寫“有我”之旨。這是性靈說審美價值的核心。然而僅有個性、性情是不夠的,還應具備表現這一切的詩才,“詩人無才,不能役典籍運心靈”(《蔣心餘藏園詩序》),藝術構思中的靈機與才氣、天分與學識要結合併重。這一在“吟詠性情”的基點上構成完整體系的詩歌理論,衝破了傳統與時代風尚,對格調模擬復古、肌理考據學問、神韻纖巧修飾、浙派瑣屑??給予有力的衝擊,是晚明文藝思潮的隔代重興,為清詩開創了新的局面。

蔣士銓

簡介

蔣士銓(1725-1784),清代詩人。字心餘、苕生,號藏園,又號清容居士。鉛山(今屬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特點

蔣士銓是乾嘉時期有影響的詩人,與袁枚、趙翼並稱“乾隆三大家”。他論詩也重性靈,反對復古主義模擬傾向,戒蹈襲,重性情。但對性靈的解釋與袁枚不同,表現出更多的傳統意識,如他較強調“忠孝節義之心,溫柔敦厚之旨”。蔣士銓詩現存2500餘首,題材比較廣泛。其中一部分揭露社會矛盾,同情人民疾苦,還有的揭露官府搜刮錢財,或批判役吏橫行鄉里,都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他還有一些詩反映下層社會世態風俗。大部分詩則為個人抒情,及弔古、紀游之作。其詩的藝術風格筆力堅勁,很受袁枚的推重。他也寫詞和散文。此外,他還是位重要的戲曲作家。有雜劇、傳奇戲曲16種。著有《忠雅堂集》43卷。

風格

主張“文章本性情,不在面目同”(《文章四首》),但其性情還包含“忠孝節義之心,溫柔敦厚之旨”,如《題文信國遺像》、《南池杜少陵祠堂》等,和袁枚等人有所不同。其描寫盛世下的苦難,如《京師樂府詞十六首》、《饑民嘆》、《雞毛房》等作,別開生面,值得重視。抒寫親情有《出門》、《歲暮到家》等,感人至深。

趙翼

簡介

趙翼(1727-1814),清代詩人、史學家。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陽湖(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鎮安、廣州知府,官至貴西兵備道。乾隆三十八年辭官家居,曾一度主講揚州安定書院。
趙翼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合稱"乾隆三大家"。

論詩

他論詩也重"性靈",主創新,與袁枚接近。他反對明代前、後七子的復古傾向,也不滿王士禎沈德潛的"神韻說"與"格調說"。他說:"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閒居讀書作六首》之五)"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論詩》)所著《甌北詩話》,系統地評論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游元好問高啟吳偉業查慎行等十家詩,他重視詩家的創新,立論比較全面、允當。趙翼與袁枚、張問陶合稱清乾嘉“性靈派”三大家。
論詩崇性靈,“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閒居讀書》)他更重視創新,“不創前無有,焉傳後無窮”(《讀杜詩》),“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論詩》),強調不囿於成法,敢於破除宗唐宗宋的門戶習氣,自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其詩議論精警,思想敏銳,幽默詼諧,兼雜以雄奇豪放的氣概,《論史》、《偶得》、《閒居讀書》等為其見解精闢的代表作。他的創作個性分明,即使一首小詩也旨意洞達,如《曉起》:“茅店荒雞叫可憎,起來半醒半懵騰。分明一段勞人畫,馬齧殘芻鼠瞰燈。”純用白描,寫其羈旅生涯的疲憊與艱辛,卻無一絲消沉,洋溢著才情和樂觀風采,是其心靈的映現。

作品

趙翼存詩4800多首,以五言古詩最有特色。如《古詩十九首》、《閒居讀書六首》、《雜題八首》、《偶得十一首》、《後園居詩》等,或嘲諷理學,或隱寓對社會的批評,或闡述一些生活哲理,頗有新穎思想。七古如《將至朗州作》、《憂旱》、《五人墓》,七律如《過文信國祠同舫庵作》、《黃天盪懷古》、《赤壁》等,都有特色,並在造句、對仗方面見出功力。另外,造語淺近流暢,也是一大優點。其詩的缺點,是有時議論過多,過於散文化,形象性較差。
趙翼的文學著作有詩集53卷及《甌北詩話》。史學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記》、《陔余叢考》、《檐曝雜記》、《皇朝武功紀盛》等。

趣聞

甌北控詞
趙雲松觀察戲控袁簡齋太史於巴拙堂太守,太守因以一詞為袁、趙兩家息訟,並設宴郡齋以解之,想見前輩風趣。其控詞云:“為妖法太狂,誅殛難緩事:竊有原任上元縣袁枚者,前身是怪,括蒼山忽漫脫逃;年老成精,閻羅殿失於查點。早入清華之選,遂膺民社之司,既滿腰纏,即辭手版。園倫宛委,占來好水好山;鄉覓溫柔,不論是男是女。盛名所至,軼事斯傳。借風雅以售其貪婪,假觴詠以恣其饕餮。有百金之贈,輒登詩話揄揚;嘗一臠之甘,必購食單仿造。婚家花燭,使劉郎直入坐筵;妓宴笙歌,約杭守無端闖席。占人間之艷福,游海內之名山。人盡稱奇,到處總逢迎恐後;賊無空過,出門必滿載而歸。結交要路公卿,虎將亦稱詩伯;引誘良家子女,娥眉都拜門生。凡在臚陳,概無虛假。雖曰風流班首,實乃名教罪人。為此列穎具呈,伏乞按律定罪。照妖鏡定無逃影,斬邪劍切勿留情。重則付之輪迴,化蜂蝶以償夙孽;輕則遞迴巢穴,逐獼猴仍復原身。”其羅織之詞,雖雲遊戲,亦實事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