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絕句

江南春絕句

《江南春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杜牧千古傳誦的名篇。這首詩將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交織起來進行描寫,把美麗如畫的江南自然風景和煙雨濛濛中南朝的人文景觀結合起來。在煙雨迷濛的春色之中,滲透出詩人對歷史興亡盛衰的感慨和對晚唐國運的隱憂。

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有眾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動物,有聲有色,景物也有遠近之分,動靜結合,各具特色。全詩以輕快的文字,極具概括性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豐富多彩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呈現出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出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千百年來素負盛譽。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江南春絕句
  • 作品別名:江南春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杜牧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江南春絕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鶯啼:即鶯啼燕語。
⑵郭:外城。此處指城鎮。酒旗:一種掛在門前以作為酒店標記的小旗。
南朝:指先後與北朝對峙的宋、齊、梁、陳政權。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據《南史·循吏·郭祖深傳》說:“都下佛寺五百餘所”。這裡說四百八十寺,是虛數。
⑷樓台:樓閣亭台。此處指寺院建築。煙雨:細雨濛濛,如煙如霧。

白話譯文

韻譯
遼闊的千里江南春景美如畫,鶯歌燕舞綠葉映襯鮮艷紅花。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風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籠罩煙雨下?
散譯
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有相互映襯的綠樹紅花,有臨水的村莊,有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昔日到處是香菸繚繞的深邃的寺廟,如今亭台樓閣都滄桑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創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春,杜牧奉幕主沈傳師之命,由宣州經江寧往揚州訪淮南節度使牛僧孺途中寫下這首詩。
杜牧生活的晚唐時代,唐王朝以做大廈將傾之勢,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牛李黨爭······一點點的侵蝕著這個巨人的身體。而另一方面,憲宗當政後,醉心於自己平淮西等一點點成就,飄飄然的做起了長生不老的春秋大夢,一心事佛,韓愈上《諫佛骨表》、險些丟了性命。憲宗被太監殺死後,後繼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數繼續上升,寺院經濟持續發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實力,加重了國家的負擔。
杜牧這年來到江南,不禁想起當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誠,到頭來是一場空,不僅沒有求得長生,反而誤國害民。既是詠史懷古,也是對唐王朝統治者委婉的勸誡。後來武宗發動會昌滅佛,從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矛盾。
江南春絕句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江南春絕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詩一開頭,就像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盪了。搖盪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於這種繁麗,不同於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於一個角落,而是由於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這是出於文學藝術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後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從前兩句看,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只是因為千里範圍內,各處陰晴不同。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徵。江南特點是山重水複,柳暗花明,色調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里於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於迷濛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給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強調數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調建築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後再接以“多少樓台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杜牧特別擅長於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繪一幅幅絢麗動人的圖畫,呈現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啟迪。《江南春絕句》反映了中國詩歌與繪畫中的審美是超越時空的、淡泊灑脫的、有著儒釋道與禪宗“頓悟”的思想,而它們所表現的多為思舊懷遠、歸隱、寫意的詩情。
關於這首詩的主旨,有沒有借古諷今是分歧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處時代的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或認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達對統治者治國乏術和佛道誤國的憂慮;或認為主旨在借古諷今,諷諫統治者大興土木濫修佛寺會造成國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會危機。他們認為晚唐詩人有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涵也更顯豐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為然。他們只是認為這首詩只是描繪了江南的美景,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讚美與神往。了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並不等於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築也一定討厭。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遊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雲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閒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台還是欣賞流連的。

名家評價

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杜牧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帝王所都而四百八十寺,當時已為多,而詩人侈其樓閣台殿焉。
明·楊慎升庵詩話》:“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為實接體。小李將軍畫山水人物,色色爭岍,真好一幅江南春景圖。大抵牧之好用數目字。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橋明月夜”、“故鄉七十五長亭”是也。
明·胡震亨唐音戊簽》:楊用修欲改“千里”為“十里”。詩在意象耳,“千里”畢竟勝“十里”也。
清·黃生《唐詩摘鈔》:曰“煙雨中”,則非真有樓台矣,感南朝遺蹟之湮滅而語,特不直說。許渾亦云:“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竇牟云:“滿目山陽笛里人”,言人已不存也……不曰樓台已毀,而曰“多少樓台煙雨中”,皆見立言之妙。
清·何焯《唐三體詩評》:綴以“煙雨”二字,便見春景,古人工夫細密。
清·黃周星《唐詩快》:若將此詩畫作錦屏,恐十二扇鋪排不盡。
清·周詠堂《唐賢小三昧集續集》:字字著色畫。此種風調,樊川所獨擅。
清·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江南春景,描寫莫盡,能以簡括,勝人多許。
清·嚴長明《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二十八字中寫出江南春景,真有吳道子於大同殿畫嘉陵山水手段,更恐畫不能到此耳。
清·范大士《歷代詩發》:“四百八十寺”,無景不收入結句,包羅萬象,真天地間驚人語也。
清·何文煥《歷代詩話考索》:“千里鶯啼綠映紅”云云,此杜牧《江南春》詩也。升庵謂“千”應作“十”。蓋“千里”已聽不著、看不見矣,何所云“鶯啼綠映紅”耶?余謂即作“十里”,亦未必聽得著、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台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名曰《江南春》,詩家善立題者也。
近代·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前二句言江南之景。渡江梅柳、芳信早傳,袁隨園詩所謂“十里煙籠村店曉,一枝風壓酒旗偏”,絕妙惠崇圖畫也。後言南朝寺院多在山水勝處,有四百八十寺之多,況空濛煙雨之時,罨畫樓台,益增佳景。小杜曾有“倚遍江南寺寺樓”句,劉夢得有“偏上南朝寺”句,可見琳宮梵宇隨處皆是。
近代·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按楊慎之說,拘泥可笑,何文煥駁之楚也。但謂為詩家善立題,則亦淺之夫視詩人矣。蓋古詩人非如後世作者先立一題,然後就題成詩,多是詩成而後立題。此詩乃杜牧游江南時,感於景物之繁麗,追想南朝盛日,遂有此作。“千里”之詞,亦概括言之耳,必欲以聽得著、看得見求之,豈不可笑!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二年(828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後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後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以七言絕句著稱。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全唐詩》收其詩八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