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簡介
廣東省汕頭市中山公園是
粵東地區建園歷史最早、規模最大、具有深厚歷史和人文內涵的
綜合性公園,總面積309
畝。
造園特色
公園四周環水,
月眉河環繞園區,中山橋、
月眉橋和迎春橋三座橋樑將公園與市區陸地連在一起。園區的
玉鑑湖面積近百畝,風光綺麗,名聞海內外。
全園布局完整,
中西合璧,動靜結合,匯集古今中外造園之特色。
公園風光
東片挖湖堆山,形成龜山、蛇山等
五個小島;
九曲橋、碧波橋、展虹橋、紅橋、槐蔭橋、
玉帶橋、浣花橋、丁水橋等
8座大小造型各異的橋樑。跨水連丘,小橋流水,極富
中國古典園林韻味,以遊覽、休憩功能為主;
西面陸地面積較大,以道路分隔為若干
綠化小區,種植觀賞類喬灌林及花卉等,是園區活動、娛樂的主要場所。
中山公園八景
20世紀40年代末,為了更好地宣傳中山公園,評定中山公園
八景為
“梅岩聳峙、曲橋臥波、石磯垂釣、浣花夕照、湖心印月、玉帶跨虹、竹堤煙雨、荷沼曉風”,並“依景標置”。時過境遷,如今有的已經不復存在(如“浣花夕照”“石磯垂釣”),有的則已變換新貌(如“竹堤煙雨”),而“梅岩聳峙”“曲橋臥波”“湖心印月”“玉帶跨虹”和“荷沼曉風”5個景點仍然存在。
梅岩聳峙,指的是假山,因假山主體稱“梅花岩”。假山於1931年初動工,1933年基本建成。假山設計巧妙,疊分3層,7座涼亭點綴其間,岩洞幽致,玲瓏剔透。假山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其規模及精巧設計在國內乃至
東南亞均屬不錯。因而名揚四海,為公園三大標誌性景觀之一。
曲橋臥波,就是
九曲橋。九曲橋採用橋亭結合,亦橋亦亭的設計思路,主亭頂以
重檐攢尖琉璃瓦裝飾,副亭頂以單檐攢尖琉璃瓦裝飾,橋、亭、欄有機融合,錯落成“山”字形。遠觀如玉鑒掛彩虹,俯瞰似碧波臥蛟龍;站立橋上,則步移景換,湖、橋、亭互為景致,相映成趣。為造園藝術中匠心獨運、構思奇巧的經典建築之一。九曲橋建成於1936年,是公園最晚建成的景觀建築,亦是公園三大標誌性景觀之一。
石磯垂釣,中山公園適合
垂釣的地方,主要就是舫湖。舫湖自20世紀30年代便向市民遊客開放垂釣活動。垂釣一般在湖邊比較僻靜的地方,適合此條件者應該是在假山周圍的湖邊亂石地方。
浣花夕照,指浣花野墅,位置在現公園
動物園里。抗戰勝利後,香翰屏將軍長期借居中山公園左邊原動物園地方,稱“浣花野墅”(亦有稱“浣花別館”)。香翰屏不僅能詩文,亦寫得一手好書法。故浣花野墅一時詩人墨客
冠蓋雲集,互相唱和,為公園平添無限景色。浣花野墅已毀,現只剩下浣花橋。
湖心印月,指的是“舫湖”,“
玉鑑湖”。不過當年尚未有“玉鑑湖”之名稱。舫湖自1929年開工建設,至1931年11月下旬正式開放
遊艇經營活動。舫湖一經開放遊艇營業,便大受市民及遊客歡迎,不久還被評選為汕頭八景之一,即“中園晚棹”。“湖心印月”應是為了不跟“中園晚棹”重複,換個角度及名稱而已。
玉帶跨虹,即指
玉帶橋。玉帶橋位於公園東南隅,動物園西北邊,是假山與動物園的連線處。玉帶橋是一座建成之後因橋洞太低不能通過遊船而尚未驗收便拆掉重建的
拱橋,自1931年5月動工直至1932年12月才最終建成驗收。玉帶橋在全園所有大小各橋中坡度最大,跨度卻比公園裡的“展虹橋”“碧波橋”小許多,甚至比“槐蔭橋”還小。雖然所處位置並不顯眼,不過知名度卻遠比前面幾座橋都高,就是比起“九曲橋”來亦不遑多讓。
竹堤煙雨,位置應在公園東北部。這裡因位處
韓江堤防,以前整條北堤均栽
翠竹以固泥土。遙看當年的北堤,晨昏或雨後,綠竹婆娑,青翠欲滴,當是風景獨好。現北堤已增高加固,改建成景觀長廊,還建了一座“
望江亭”。如今,栽種於
玉鑑湖東南堤的
綠竹,已成為公園最有代表性的“竹林”了。
荷沼曉風,中山公園除了舫湖,在西部區域還有幾處荷池(塘),具體指哪一處尚待進一步考證。不過可以想像,當夏日清晨,在
荷塘邊晨讀、晨練或賞荷,偶爾清風拂面,該有多么愜意。
建園歷史
建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山公園,以其超前的規劃設計,精美的
園林景觀建築,恢弘的園區建造規模而備受各方人士讚許,在當年的汕頭、
嶺東乃至全國都屬於公園建設的精品力作。回顧當年公園建設的全過程,對當今汕頭打造粵東中心城市,提升
城市建設水平仍然有很好的借鑑價值。
西風東漸
城市公園生活方式進入
民國初年,西風東漸,受“
三民主義”和西方“
田園城市”思想的影響,
城市公園成為市民閒暇休憩,遊玩的理想場所,於是建設城市公園被當時國內各大城市紛紛效仿,掀起一股建設公園的熱潮。其時的汕頭只有中式園林,如崎碌的“海天春”、徳國領事署內的小花園、舊道署前的第一公園、福音醫院對面煙墩地的張園等幾處,且都是私人性質,沒有對全民開放,並且大都
曇花一現。
1921年
汕頭市政廳成立後,為改善城市環境,也效仿
西方園林建設,開始著手籌建城市公園。中山公園遂於1926年9月15日
奠基,隨後持續投入建設,1928年8月28日開園,至1934年公園的結構規模基本形成,成為市區的“
綠肺”和市民休憩娛樂的重要場所,是當時全國規模和影響較大的城市公園之一。籌建中山公園平民新村委員會在其成立宣言中指出“
歐美各國對於公園的建設十分重視,
美國市政府特地設定公園課專司公園建設,
英國更有建設花園都市的活動”。汕頭自
開埠後,商業日臻繁盛,成為
嶺東國民的生活中心,隨著各項
交通基礎設施的日趨完善,市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落後的
市政設施已影響到汕頭的城市環境和市民的休閒娛樂。在此背景下,建設城市公園的重要性成為各方共識。正如當年黃開山市長在中山公園的開幕詞中指出“公園之於都市,實如人身之有肺腑,藉以運行其血脈,而涵養其生機者也”。
歷屆接棒
建設中山公園殊屬不易
1921年,汕頭首任市政廳長王雨若到任後即發表市政《布告》,效法歐美開辦
市政,選定於市區西北部、
韓江下游淤積地的月眉塢籌建公園,定名為中央公園。
1923年,
蕭冠英繼任市政廳長,以改良都市為先務,制定擴張汕頭市區並將分區建設的計畫呈經省政府批准。在此計畫中再次強調“於月眉塢設一中央公園,以供隨時之游息”。
1925年,
國民革命軍東征軍第二次收復潮梅後召開市民大會,在全市人民的支持下,決定把中央公園改為中山公園,以紀念
孫中山對中國
民主革命的功績。
1926年,
范其務繼任汕頭市政廳長,再次將籌建中山公園的議案呈準省務會議通過,並呈準收用月眉塢全部為公園用地。隨後市政廳發出《收用月眉塢公告》,通知該地業主按時到市政廳繳驗
契據,領回
地價。由於
逾限無人繳驗契證,市政廳遂呈報省府批准宣布月眉塢300多畝土地無償收歸公有,園址由此確定。在確定中山公園選址後,市長范其務和駐軍汕頭的
何應欽軍長商議聯合向社會發起募捐,得款數千元,在園內建築一座園門和木橋。
在此基礎上,
1926年9月15日,中山公園舉行奠基開工儀式。
1927年冬,
蕭冠英繼任市長,時已轉任潮梅財政處長的范其務十分支持中山公園的建設,撥出專款毫洋1萬元作為設立苗圃、填高土壤的經費。
1928年春,黃開山任市長,其時的中山公園仍然十分荒僻,“舉目環顧,依然荒郊,未足以供市民之游也”,黃開山決意在較短的時間內將中山公園建設成略具規模的
城市公園。同年8月公園填築工程完工後,市長黃開山命令工務局制定建設規劃方案,平整地面,劃定園內各區功能,建設道路,築造亭台樓榭,大量移植花木,供市民遊樂休憩。
1928年8月28日中山公園舉行開幕典禮,同時在園內舉行為期三天的遊藝會,“每天入場觀覽之市民,數逾三萬,實為汕市空前之盛舉”,遊藝會售得門票1萬元,全部用於公園的道路建設和其他園區設施的建設。
是年秋,陳國榘接任市長,為早日完成公園建設,決定成立籌建汕頭中山公園委員會負責公園建設事宜。籌委會在之前工務局制定的規劃方案基礎上進行改良,重新繪製公園規劃圖案,將整個公園劃分為
西洋式花園區、
東洋式花園區、遊船區及
南北酒樓茶室區四個區域,分基本工程和建築工程二類分期進行。
基本工程即填土、築堤、修路、造橋、種樹、鋪草等事項,分四期進行建設。建築工程指蓋亭、造樓、植碑、立像等事項,分五期進行。其中,西洋式花園區位於公園入門至中部,“率取西洋式布置”,主要建築有噴水池、
自由女神像、
孫中山銅像、音樂亭、公園紀念碑、運動場及中山紀念堂等。東洋式花園區位於公園西部和東部兩側,主要建築有濟案亭、清黨碑、圖書館、
高繩芝紀念亭、兒童運動場、公園管理處、動物園等。遊船區利用月眉塢部分低洼及積水地區因地制宜開闢而成。堆淤泥為山,上設瞭望亭,依水勢築藏船塢、
九曲橋、迥廊、湖心亭、噴水池等,使遊船區達到“當清明之夜,或不減平湖秋月之觀也”的景致。南北酒樓茶室區以北部醬園為北遊藝區,擬建酒樓及遊藝場、露天茶棚、茶座、音樂亭;南部菜園為南遊藝區,設電影院及大舞台。
中山公園自1928年開工建設,歷經各任市長的不懈努力,至1934年,園區建設已初具規模。籌委會在《籌建中山公園平民新村委員會報告書》第三期報告書中稱:“今也林木
蓊翳,道路四達。有凳可坐,有艇可劃。晚間
電炬通明,城開不夜。雖設備尚多未周,而雛形可謂略具。
濱海商市得此稍可游息之去處,亦慰情聊勝矣!”
多方籌措
公園建設水到渠成
在中山公園的建設過程中,據籌委會《報告書》中所載,其
經費來源大約有以下幾種:
1.政府撥款。1927年冬,潮梅財政處處長
范其務撥出專款
毫洋1萬元作為公園設立苗圃、填高土壤的經費。在籌委會成立後,政府批准以全市各商戶一個月的房租捐作為建設經費,直至1931年房租捐因故停收。1929年4月,東區善後公署將投變走私
布疋得價
大洋2205.28元撥給籌委會,同年5月,東區善後公署又將罰款
大洋1萬元撥給籌委會。
2.社會熱心人士捐款。1926年市長范其務和駐軍汕頭的
何應欽軍長商議聯合向社會發起募捐,得款數千元,在園內建築一座園門和木橋。籌委會成立後,制定了《汕頭籌建中山公園委員會募捐章程》,針對樂捐人、勸捐人捐款數額制定了相應的褒獎措施,並成立了募捐部,專司募捐一事。
3.發行彩票餘利。1931年作為建設經費來源的房租捐因故停收後,籌委會呈準潮梅善後公署每月發行中山公園有獎券,每月一日開獎一次,有獎券收入六成用於派獎,四成除抵除開銷外,盈餘的款項即全數用於建築經費。彩票舉辦八期後因故被迫停開,後經多方赴省力爭,方予恢復,但只準每二月開彩一次。
4.公園自身經營盈利。主要為遊船區及南北酒樓茶室區建築的月租收入,及外單位在中山公園內舉辦遊藝會的費用。如1929年11月,籌委會收到米荒籌賑遊藝會上交的收補費
大洋300元。
5.罰款。籌委會成立後,制定了遊園規則,對任意踐踏園內花圃、攀摘園內花木、騎車馬入園、隨處大小便等行為嚴令禁止,並處以罰款。
通過政府撥款、募捐所得、發行彩票餘利以及公園經營等形式,公園建設得以持續進行。經費用於工程建設費、經常公費、花木、補貼費等支出後,仍有盈餘。多渠道經費的籌集終使如此龐大的公共工程建設,在既不取擾市民、亦未成為市政當局沉重的財政負擔的情況下得以有所進展。
至1934年,公園建設大體完成,風景殊勝,列其時
汕頭八景之首,名“中園晚棹”。《潮梅現象》中這樣描繪中山公園的景致:“地廣數百畝,花樹扶疏,風景甚勝,周以水,當春夏季,夕陽已墜,
電炬初明,遊人多放舟其間,輕歌緩櫂,舞柳生風,祛暑滌塵,樂無過此者。”
中山公園的修建對當時汕頭的經濟社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公園的建設改善了汕頭城市的環境,使原來的
韓江淤泥遍地、潮水出沒的月眉塢變成了一個漂亮的公園,真正發揮了作為“都市肺腑”的功能。同時將傳統的中式園林建設風格與西式園林建築風格巧妙地融合,成為集古典園林、西洋花園、飯店、茶館、劇院、遊樂場、照相館、體育場等多重功能於一體的公共場所,成為
民國時期城市公園建設的一個範例。
主要景點
三絕
牌樓、假山、九曲橋
公園中的牌樓、假山、九曲橋三處
園林建築被譽為園中“三絕”。
牌樓,高達18米,巨柱矗立,碧瓦覆蓋,氣勢雄偉壯觀。
其正面鑲有
譚延闓手書“中山公園”四個浮雕金字,背面為
孫中山先生手書“天下為公”四個浮雕金字。
牌樓的後面矗立著孫中山先生全身銅像,牌樓的東面的三層假山占地1700平方米,以海石為主,人工精砌而成,怪石嶙峋,曲徑迂迴,壁洞通幽,登高眺望,全園景色一覽無遺。
這幅浮雕壁畫上,
洋商會館、鐘樓、舊電船、
領事館、老式火車道等清晰可辨,如實呈現了上世紀三十年代汕頭
商埠繁盛一時的景象。它的
雕塑手法,採用的是造詣頗深的水泥浮雕,加上礦彩而成,基本與著名的
敦煌壁畫相一致,堪稱“汕頭的敦煌壁畫”,對於研究汕頭的人文、習俗、建築文化、貿易往來,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橋有九折,中有雙層主亭一座、副亭二座。橋、亭、欄有機融為一體,憑欄可覽
湖山秀色,湖光倒影,群魚戲逐,情趣盎然。
動物園
汕頭動物園,建於1954年,是
粵東地區的動物園,該園位於中山公園假山旁。2007年,該園進行全面改造,如今面貌煥然一新。
涼亭
公園歷史悠久,古蹟眾多,有大小11座涼亭,其中最大及最重要的是
浩然亭、
繩芝亭。
浩然亭,始建於1932年。該亭位於園區大操場北面,是一座長方形的涼亭,琉璃碧瓦,富有民族特色。
1989年原址重建,是紀念籌建公園委員會常委
林修雍建園業績而修建的。
2009年進行全面整修,並對景區環境進行全面改造和美化,營造
桃花林景觀。
繩芝亭,建於1931年。該亭位於
兒童遊樂場,是一座高7米、六角直簡鋼筋水泥的西式涼亭,為緬懷汕頭水電創始人
高繩芝先生支持
辛亥革命愛國義舉和興辦地方
公益事業的功績而興建的。
館花宮
館花宮(又稱花展館),位於公園西南面。該館1986年建成開放,已經過了三期的建設,景點設施日趨完善,是觀賞
盆景、名貴樹木的理想去處。
該館採用古代
庭園的設計手法,通廊迂迴逶迤,連庭接院,館內現存有
粵東罕見的百年老榕、
羅漢松及其他
珍稀樹木,集各類奇花異卉、名貴盆景供遊客觀賞。
其中,有由該園
園藝師精心培植而成並多次榮獲全國盆景大賽一、二、三等獎的盆景
榆樹、
榕樹、
角花、
羅漢松等盆景,是粵東最具規模的
盆景園,也是接待國內外嘉賓的重要場所。
龜山
1934年,始建龜山。該山位於公園東北面,總面積 5400平方米,通過挖湖堆山用
湖泥築砌而成。
龜山,因其山形猶如一隻
靈龜在湖中暢遊而得名,似“神龜出水”;與蛇山毗鄰相望,同
玉鑑湖山水一體,相得益彰,極富中國古典園林韻味。
2009年秋,龜山景點進行全面整修和美化,使龜山更加精緻典雅,環境更加怡人;並將龜文化融入其中,增設
祈福石龜、連心鎖、許願樹等景點。更好地滲透了
中國傳統文化祈福迎祥、安康長壽的意境,營造一個人與自然、景觀與情感交匯融通的遊覽環境。
其他遊樂設施
泳園
中山公園泳園建於1991年,占地面積5400平方米,建有標準比賽泳池25×50米,共10條賽道,配套建有
兒童游泳池,游泳配套設施完善。
2007年進行全面改造和整修,引進
澳大利亞水處理
循環系統,配備專業救生人員和
救生設備,開設游泳培訓班,有完善的衛生監管制度,配套
更衣室、寄衣室、
小賣部等,是市民游泳避暑的理想去處。
遊樂場
遊樂場項目布局合理,有
海盜船、
碰碰車、太空漫步、金龍滑車等十幾個遊樂項目,老少皆宜,成為進園遊客樂而忘返的地方。園內的遊樂服務
配套設施完善。
釣魚場
遊艇場
園區的
遊艇場位於龜山景區附近。
玉鑑湖面積達6.3公頃。湖面碧波蕩漾,湖水清澈可鑑,四周湖山秀色,樹影婆娑,波光倒影,情趣盎然。
現有
紅頭船、老爺(車)船、雷射戰艇、腳踏艇、手划艇等各類型近百艘遊艇,提供划艇賞景的服務。
兒童嬉戲區
兒童
嬉戲區建於遊樂場旁邊,是公園以前最主要的兒童免費活動嘻戲區域。
2008年進行全面改造和翻新,現建有三座
滑梯和一個大
沙池,環境優美,綠樹成蔭,是小孩遊玩嬉戲的最佳場所,也是汕頭市民重拾兒時記憶的
老地方。
文化活動場所
月苑茶座
月苑茶座位於中心園區
工農兵舞台旁邊,2009年全面改造建成,環境優美,綠樹成蔭,是休閒品茗、觀賞歌舞表演的最佳地方。
遊園活動
為豐富市民的文化娛樂生活,公園積極舉辦豐富多彩的
遊園活動,每年的
春節、
國慶、
元旦等節假日,公園遊人如鯽,不僅吸引了市民的參觀遊覽,
潮州、
揭陽、
澄海等附近城市的市民也專程前來參觀,如今的
歷史名園正在煥發出新的魅力。
菊花展覽
中山公園每年11月至12月的菊花展覽,是
汕頭市最具影響的菊展,是市民傳統
賞菊的必游之地。
歷史由來
據了解,汕頭菊展的歷史還應追溯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彼時,汕頭市園林處、中山公園就開始自辦一年一度的小型菊花展。每年深秋時節,
園藝師們把各自精心栽培的心血結晶集中進行擺設展示,以此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
在1987年,中山公園菊展“升級”為汕頭市首屆民眾菊花展覽。此後,一年一度的菊花展便成為汕頭一項大型的花事活動,一直沿襲。
第36屆展覽
汕頭市區第36屆民眾菊花展覽於2022年11月19日至12月11日在中山公園舉行。該屆菊展以“菊風潮韻 織夢
鮀城”為主題,共分為7個展區;與往年不同,該屆菊展特別設立濠江東湖村分展區,助力
鄉村振興。
據了解,此次菊展計畫展出菊花及其他花卉4萬盆,包括100多個菊花品種,其中有大立菊、盆景菊、中立菊、品種菊、自然菊等。菊展以菊耀
鮀城、菊印山水、菊香滿園等多個主題,共分為7個展區。
中山公園大操場將作為本次菊展的主展區,分展區位於
濠江區東湖菊園,各展區將與公園的園林景觀、鄉村自然景觀有機結合協調,體現菊花雋美多姿、素雅清秀的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