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舊八景

汕頭舊八景分別是“中園晚棹”、“香爐曉煙”、“草嶼綠波”、“饒山仙洞”、“馬嶼觀潮”、“鮀江曬網”、“雞港檣林”和“礐峰柱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汕頭舊八景
  • 史載:《汕頭之一般概況》
  • 年代:1939年
  • 命名者:加藤豐吉
簡介,中園晚棹,香爐曉煙,草嶼綠波,饒山仙洞,馬嶼觀潮,鮀江曬網,雞港檣林,峰柱石,

簡介

汕頭地處南海之濱,自然環境優美,據日本人加藤豐吉編著、於1939年(昭和十四年)由“台灣總督官房外務部”印刷發行的《汕頭之一般概況》一書《附錄》記載,汕頭八景有“中園晚棹”、“香爐曉煙”、“草嶼綠波”、“饒山仙洞”、“馬嶼觀潮”、“鮀江曬網”、“雞港檣林”和“礐峰柱石”。

中園晚棹

即中山公園夜晚的小舟,中山公園位於市區中心,傍月眉湖畔,是一處廣袤數百畝、花卉樹木叢生的風景名勝絕境。周圍河水環繞,春夏之際,夕陽西沉、華燈初上之時,遊人三五成群,泛舟水上,輕搖槳放歌喉。舟行之時,柳舞風生,拂俗塵,忘酷暑,人間喜樂莫過於此。

香爐曉煙

即香爐山升起裊裊晨靄, 香爐山屹立於汕頭市南方,高冠全市。山頂有一巨石,高數丈,色如古銅,其型非方非圓,足成鼎立之狀,恰似天然香爐。破曉時,欲散之晨靄裊裊繚繞,恰似由香爐里湧出的線香之煙,景象絕妙。

草嶼綠波

即鬱鬱蔥蔥的浮島宛如綠色之波, 環繞汕頭之諸山多為奇岩怪石凹凸,罕見草木。惟獨位於潮州至揭陽航道分叉處、 江西南岸邊的一小島嶼,高出水平面三四丈而屹立。嶼上靈芝草色鬱鬱蔥蔥,雖歷經霜染而不變。因其奇異全由此草,故命名。

饒山仙洞

即饒山山腹之自然石洞, 饒山原名太平埔,因礐光中學之南、律師饒公球之墓建於此山,故如今命名為饒山。饒山固有自然勝景,眾多奇石上廣遺古今名人字跡。山腹有一自然洞穴,深約二丈,洞正面有一約闊丈余巨石,成支柱,如屋頂狀覆蓋洞口。洞額有梅州市梅縣區進士楊沅所題“自然”二字,洞內備有供坐臥之石具。夏日入洞,暑氣全然不侵,涼意深沁肺腑。

馬嶼觀潮

即在馬嶼觀看潮水, 馬嶼(註:即媽嶼)扼汕頭海運之咽喉,地勢險要,上設有炮台及燈台,為絕紗之境。其形如馬,市民謂之天馬行者。嶼之外為無邊無際大海,波濤洶湧,碧水連天。試披襟遠眺東方,心胸豁然開朗。尤為風雨之時,怒潮狂濤奔騰,極其雄壯。今闢為海水浴場,夏季泳客不絕,甚為熱鬧。

鮀江曬網

即於鮀江濱曬魚網之風景, 汕頭原稱鮀江,盛產魚蝦,約一百多年前尚為漁民聚居地。當時此地屬一片荒野村落,散落的漁民茅舍竹籬笆上張著魚網,掛著拉索,曬於日下之情景,確實別具風味。其後築有填海防波堤。後由於開放商港,漁民們遂相繼疏散轉移至郊外。現今珠池中部一帶尚遺有漁村風景,吸引遊人駐足。

雞港檣林

即放雞港上林立的桅桿, 於漁民勞作而言,潮汛為首,早出晚歸是常例。故旭日東升、金烏西墜之時,放雞港(馬嶼之內港)海面至港內,常常呈現千百魚船徐徐降帆收桅之光景。確實文如其景,桅檣林立,閉日遮陽。

峰柱石

即屹立於礐峰頂之巨石,礐峰多奇石,每石均雄拔俊秀,各具獨特雅趣。其中位於峰頂之上有一巨石巍然屹立,呈不啻擎天柱之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