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教育志》是《永登教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作者:《永登教育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甘肅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年8月
- ISBN:7-80608-721-4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永登縣教育事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包括各級各類教育、教育行政管理、學校建設等。
作品目錄
封面
永登教育志
著作權頁
《永登教育志》編纂委員會
《永登教育志》編纂人員
《永登教育志》終審人員
圖片
1998年2月10日,甘肅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陸浩為永登教育題詞。
2002年8月2O日,永登縣委副書記張明泉為《永登教育志》出版題詞。
1989年6月,甘肅省副省長張學忠(左二)來永登駐點,抓排危建校工作,提出了“抓永登,帶蘭州,促全省”的工作要求。
1997年4月,甘肅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陸浩(左二)動員蘭州電力、熱力系統幹部職工捐資,為我縣通遠鄉新站村新建希望國小。
1995年10月,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後排左五)夫婦在甘肅省副省長郭琨(後排左二)陪同下,視察永登縣山區國小時與師生合影。
1998年6月,蘭州市副市長馬琦明(右三)帶領市教育局領導來永登檢查指導工作。
永登縣教育局局務會成員在研究工作。
永登縣獲得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稱號。
圖為揭碑儀式。
縣“引大”指揮部幹部職工捐款捐物,救助民樂鄉失學兒童。
中堡鎮邢家灣村委會和學校舉行脫盲班結業典禮。
1998年9月,省、市領導聽取永登縣“兩基”工作匯報。
民國捐資興學褒章執照。(徐永邦提供)
永登一中多媒體雙控教學網路系統主控室。
信息技術教育進入中國小課堂。
永登師範學校進行學生語音聽力訓練。
中國小學生實驗。
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
縣職業技術學校服裝專業學生上機操作。
縣幼稚園慶“六一”文藝演出。
河橋鎮初級中學慶“六一”文藝演出留影。
永登六中“迎國慶”文藝匯演。
1996年暑假,縣教育局舉辦全縣國小教師培訓班。
城關國小舉辦教學論文研討會。
英國皇家學院特許化學家、美國涅狄格大學博士生導師、美籍華人張永和(前排左七)先生回母校永登一中與師生交流、合影。
1999年,全縣教學質量分析會會場。
新生入校軍訓圖。
連城鋁廠國小舉辦學生現場書畫比賽。
中堡中學生體育運動會剪影。
永登一中體育藝術節開幕式。
1994年,城關地區舉行中小學生體育藝術體操比賽。
苦水鎮中心國小舊貌。(1984年攝)
農村中學新貌。(1998年攝)
永登五中太陽能教學樓。
新落成的永登教育大廈。
城關國小校園雕塑。
永登師範學校藝術樓。
教師住宅小區。
永登縣中國小分布圖
凡例
序
目錄
概述
大事輯要
第一篇 教育行政與管理
第一章 教育行政
第一節 明、清、民國時期教育行政
第二節 新中國建立後的教育行政
第二章 教育管理
第一節 學校管理體制
第二節 領導任命
第三節 教育督導
第四節 招生委員會與成人教育委員會
第五節 鄉鎮教育
第六節 局屬民眾組織
第三章 教育經費
第一節 財政撥款
第二節 勤工儉學
第三節 捐資助學
一、捐資1萬以上單位名錄
二、捐資1萬元以上個人名錄
三、捐資1000元至9000元個人名錄
四、1988年為縣幼稚園修教學樓捐資1000元至7000元單位名錄
第二篇 各級各類教育(上)
第一章 舊學
第一節 私學
第二節 儒學
第三節 社學、義學
第四節 書院
第二章 幼兒教育
第一節 園、班設定
一、幼稚園
二、學前班
第二節 教育教學
一、課程、教材
二、教學改革
三、衛生保健
第三篇 各級各類教育(中)
第一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清末民國時期教育
一、國小堂
二、國小校
三、四年制義務教育
第二節 新中國國小教育
一、建國後前十七年的國小教育
二、“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的國小教育
三、實行改革開放後的國小教育
第三節 各時期課程計畫
第四節 體育衛生
一、體育教學
二、衛生保健
第二章 普通中學教育
第一節 學校設定
第二節 教育改革與建設
第三節 教學管理
第四節 課程與教學
一、課程
二、教學
第五節 德育工作
第六節 體育衛生
一、體育教學
二、衛生保健
第四篇 各級各類教育(下)
第一章 中等師範和中等職業技術教育
第一節 學校設定
一、中學附設師範班
二、永登縣初級師範學校
三、永登師範學校
四、永登縣“五七”紅專學校
五、農職業中學
六、永登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七、永登縣中等衛生職業技術學校
八、永登縣農業廣播學校
九、農民文化技術學校
第二節 學制、專業、課程與教材
第三節 招生與就業
第二章 高等教育
第一節 永登工學院
第二節 廣播電視大學
第三節 高等自學與函授
一、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二、高等函授教育
第三章 成人與電化教育
第一節 社會民眾教育
一、講演所、閱報所、圖書館
二、平民教育
三、民眾教育館
第二節 民眾文化教育陣地
一、縣文化館和縣圖書館
二、鄉鎮文化站、俱樂部
第三節 掃盲工作
第四節 農民實用技術教育
一、農民文化技術學校的技術培訓
二、農廣校、農中、鄉鎮國中的短期培訓班
第五節 職工教育
一、業餘文化教育
二、文化技術補習
第六節 幹部政治教育
一、中共永登縣委黨校
二、中共永登縣委黨校的教學
第七節 電化教育
第五篇 教師隊伍與教育科研
第一章 教師隊伍建設
第一節 教師隊伍的構成
第二節 師資培訓
第三節 職稱評定
第二章 教師的待遇和地位
第一節 工資待遇
一、公辦教師的工資待遇
二、民辦教師的工資待遇
第二節 社會地位
第三節 表彰與獎勵
第三章 教育科學研究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教育刊物
第三節 教育科研項目與成果
第六篇 學校(含幼稚園)
第一章 中學、師範、職校
第一節 縣屬中學
第二節 鄉(鎮)中學
第三節 駐永廠礦企業中學
第四節 師範、職校
第二章 國小、幼稚園
第一節 縣屬國小、幼稚園
第二節 鄉(鎮)國小(含八九年制學校)、幼稚園選介
第三節 駐永廠礦企業國小、幼稚園選介
第四節 未選介國小(含教學點)
第七篇 人物
第一章 古代、近代人物
第一節 人物傳略
趙寬
魯鑒
魯光祖
杜詩
董公
馮士標
李沈
李夢白
薛逢時
吳栻
史麟書
吳龍光
張守正
張長春
尚國泰
蔣毓麟
費煥章
魏懷壁
陳良琥
李發成
馬祿
高貽式
張耀麟
甘溶澍
張守身
李維翰
周祜甫
梁大奇
第二節 人物簡介
霍鐘玉
柴如楠
龍舒泰
王錦章
王者舉
桑廑梓
盧建(勣)
胡書麟
邱殿成
盧維昌
苗向盛
蔣登瀛
武奮廷
王學恭
陳炬
施博宜
羅鐘秀
徐著銘
范聯城
巨濟川
張之俊
第二章 現代、當代人物
第一節 人物簡介
巴生年
巴致誠
把樹海
把玉貴
保永成
柴世清
曹彥波
常學義
陳國忠
陳好儉
陳世棟
陳萬恆
陳曉雲
陳學芬
陳學仁
陳月萍
成濟民
達幸福
董發成
董光瑾
董天相
杜得奎
方興章
費國正
高崑山
高元
高元清
葛華堂
葛慶功
苟承祖
關國棟
郭汾玲
郭建設
韓本孝
何繼綱
侯興壽
胡正東
華光有
霍發寶
姬曉順
巨積武
康紹曾
康瑛
賴興彥
雷天佐
李苞香
李春華
李得元
李漢民
李培成
李平
李爾梅
李世成
李秀山
李宴慶
李正明
李正心
梁巨文
梁蘭馨
劉秉讓
劉承佐
劉登異
劉富
劉進華
劉萬波
劉興莊
劉銀年
劉英明
劉永華
魯寶泉
魯長清
馬彩蘭
馬成文
馬國瑤
馬平山
馬生明
馬廷湖
毛自亮
苗世祿
錢長青
尚碧雲
盛興華
施玉蘭
施助善
孫秋霞
童克忠
脫永祿
王安定
王國祥
王好仁
王化民
王建權
王明喜
王仁武
王汝漢
王生雲
王世明
王樹甡
王延鋒
王應昌
王永盛
王永通
王章宏
王振軍
王振清
王志剛
王治福
王忠一
魏星斗
魏周河
魏周吉
吳澤恩
解志存
許全本
閻成元
楊昌文
楊東升
楊戈
楊廣生
楊國振
楊吉英
楊金桂
楊生源
楊文斌
楊永愛
楊永忠
楊喜春
殷天鋒
袁登峰
張炳奎
張傳日
張大林
張東成
張佛剛
張福民
張惠玉
張惠忠
張菊林
張黎明
張力
張其綱
張萬河
張文翰
張興桂
張學梁
張永鳳
張永壽
張玉寶
張玉珍
張自才
趙吉元
趙文義
支榮環
仲志紅
周富國
周厚昌
周克科
周衛國
朱素琴
朱永元
莊太學
莊向登
第二節 人物名錄
附錄
永登縣人民政府關於呈報《永登縣教育事業“九五”計畫和2010年發展規劃》的報告
永登縣人民政府關於批轉縣教育局《關於調整學校布局意見的請示》的通知
中共永登縣委、永登縣人民政府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決定
中共永登縣委組織部、中共永登縣委宣傳部、永登縣人事局、永登縣教育局、永登縣體改委檔案《永登縣中國小校長負責制暫行辦法》
永登縣體改委、永登縣人事局、永登縣財政局、永登縣教育局、永登縣勞動局檔案《永登縣中國小教師聘任制實施方案》
永登縣教師形象工程八條規定
臥碑條例
碾伯吳未式與平番肇興書院
編後記
《永登教育志》各篇、章編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