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為中國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號(1403-1424),始於1403年(永樂元年),至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共22年。永樂年間,國家經濟與社會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永樂元年】明永樂年間瓷器紀年款。1979年至1988年景德鎮珠山永樂、宣德官窯遺址出土釉里乞梨紅盤口瓶殘片,瓶口外沿銅紅料楷書款。 ...
永樂是北宋時期浙江農民起義首領方臘的年號,即1120年11月-1121年4月,總計2年。...... 永樂是北宋時期浙江農民起義首領方臘的年號,即1120年11月-1121年4月,總計...
1403年(永樂元年):1、詔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2、建立建州衛。1404年(永樂二年):二月,設立奴兒乾衛。七年閏四月,升為奴兒乾都司。...
永樂大鐘,中國現存最大的青銅鐘。鑄造於明永樂年間,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大鐘被移到萬壽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移置覺生寺(今稱大鐘寺)。銅鐘通高6.75米,鐘...
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雍正皇帝等。如先皇在年中去世...
永樂,前涼桓王張重華的年號。(346年-353年)...... 永樂(346年-353年)是十六國時期前涼桓王張重華的年號。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5次...
永樂遷都又稱明成祖遷都北平,是指明成祖朱棣將明朝的首都從南京遷往北平,是具有中國歷史重大意義的事件,其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造成的影響一直延續到現代。遷都...
宋斌於明成祖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世襲貴州宣慰使司同知,住貴州城內。十一年(公元1413年),明朝在貴州城內設立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貴州從此建立行省,這和宋斌...
明清兩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一個皇帝一個年號,故往往就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明成祖朱棣在位年號永樂,稱永樂皇帝;清愛新覺羅弘曆在位年號乾隆,稱乾隆皇帝。漢武...
永樂三年刻立洪武聖旨碑,中國伊斯蘭教漢文碑銘。原西安大學習巷禮拜寺和南京淨覺寺有存。全文如下:“洪武二十五年(1392)三月十四日,鹹陽王賽典赤七代孫賽哈智赴...
1398年朱元璋駕崩,其孫朱允炆即位,次年改元建文。建文四年(1402年),通過內戰推翻侄子上位的明成祖朱棣廢除建文年號,復稱洪武三十五年,一年後改元永樂。...
故諭。永樂五年五月十一日。”西安、泉州等地清真寺內有此敕諭石刻,全文基本相同,似為據此傳刻。此敕諭除所署紀年及受諭人與敕誥清修寺護持文不同外,其他...
正統為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的年號,起止時間為正統元年(1436年)至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朝使用該年號共十四年。正統十四年(1449年)年九月明英宗於土木堡之...
永樂縣,是中國古代的一個縣級行政區,北周明帝時建置,周武帝時併入芮城縣。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永樂縣,屬芮州,後屬鼎州。貞觀八年(634年)改屬蒲州,五代...
永樂(1120十一月至1121年四月):北宋時期—方臘之年號。天慶(1111年正月至1120年十二月):遼—遼天祚帝耶律延禧之年號保大(1121年正月至1125年二月):遼—遼天祚...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爭奪帝位的戰爭。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