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永安舊名“苦草壩”,取漢代三國時在這裡刻苦操練兵馬之意,“苦草”與“苦操”相諧,遂名。
1938年(民國27年)將苦草壩更名為永安,取永保全寧之意而得名。
1958年改人民公社。
1984年復鄉。
2001年4月改鄉為鎮。
2005年5月撤鄉並鎮時,將原碧溪鄉併入永安鎮。
2005年6月1日原碧溪鄉正式掛牌永安鎮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永安鎮位於四川東北部、通江縣城東北部,沿大通江河溯流而上,通鐵幹線(S302省道)46公里處,東經107°22′、北緯32°22′。東鄰
泥溪鄉、
勝利鄉,南接
沙溪鎮、
文勝鄉,西接
青浴鄉、
煙溪鄉,北接
沙坪鄉、泥溪鄉。
地形地貌
地勢為山區山地地形,二條河流,數條溪溝縱橫交錯,呈三山夾兩谷“的地形。地貌主要以坡地和小台地為主呈東南高西北低,海拔420至1200米。
氣候特點
鎮境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光照適宜、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6.7℃,較歷年平均氣溫16.6℃偏高0.1℃;年極端最高氣溫38.4℃,較歷年極端最高氣溫40.4℃偏低2.0℃,年極端最低氣溫—1.1℃,較歷年最低氣溫—6.2℃偏高5.1℃;年總降水量1399.2mm;年日照時數1299.2小時,較歷年平均1370.1小時偏少5.2%。
自然資源
山林資源及水資源豐富,砂礦資源豐富,耕地面積12950畝,其中田8526畝,森林覆蓋率63%。
經濟概況
綜述
鎮域經濟以糧食、畜牧、茶葉和勞務為主。糧食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紅苕為主;養殖業以生豬、牛、羊、家禽為主。
第一產業
2009年,該鎮以舊縣坪村為新農村建設重點村,突出玉米生產,“三線五村”高規格地膜玉米示範片建設。全鎮種植春玉米10000畝,其中實現地膜覆蓋7500畝,高規格地膜玉米1500畝,實現玉米總產量600萬斤。以舊縣坪村為重點,實現春洋芋生產3100畝,其中推廣地膜洋芋1000畝。以舊縣坪村為重點,突出食用菌生產,全鎮實現稻田蘑菇種植200畝,發展袋栽香菇和“兩耳”1500瓶。畜牧業發展有新突破,全鎮年出欄生豬25680頭,人均出欄1.5頭以上;培植各類養殖大戶25戶,其中飼養100頭生豬以上的大戶5戶,飼養50隻以上山羊的12戶,10頭以上耕牛的8戶,實現畜牧業產值1481萬元。以小坪村為重點,完成優質稻栽植面積100畝。以勞務開發為重點,有序轉移勞動力外出務工3652人次,接受縣級以上技術培訓的765人,實現勞務收入3000萬元。
第二產業
2009年來,永安鎮以碧溪坡—火天崗—華家坪—何家溝—羅家壩—縣壩為環線的30公里10000畝產值3000萬元的茶葉產業重鎮。2012年,通過招商引資建成以火天崗茶場、華家坪茶場、華川茶場為核心的三大茶葉產業園,全鎮已有茶園面積11000畝,產值達600萬元。
社會事業
道路建設
通村公路16條,實現全面通達,其中8個村村道公路已實施了硬化通暢工程,全鎮通車裡程達115公里。
社會保障
農戶通電率100%;通自來水63%;電視收視率100%;電話普及率20部/百人。建有移動站5個、聯通站4個、信號覆蓋率100%。16個村、2個社區全都建立了農家書屋;境內2009年完成龍漢埡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80戶326人的飲水難問題,建取水池2口,供水池2口,安裝管道6000餘米。實施並完成了碧溪社區2100人飲水安全工程,安裝大型供水管道4000多米,建集中供水池1處,場鎮居民已吃上乾淨衛生的自來水。完成了舊縣坪村1200人的集中供水站建設,安裝下戶管道15000餘米,配套設施俱全。實施紅層找水,打井391口,解決1956人飲水問題,其中小坪村234口、羅坪村65口、碧溪坡村92口。
教育事業
醫療事業
村村有醫療衛生站,鎮中心衛生院1個。2014年永安鎮中心衛生院建設自助健康檢測室,檢測室內配置了身高體重測量儀、全自動血壓檢測儀、血糖測試儀、心電圖機、人體成分分析儀等多項自助式儀器設備,免費提供身高、體重、血壓、血糖、心電圖等檢測項目,農民可根據自身檢查需求自動完成所需檢測,即時拿到自動列印的檢測報告單,不出鎮就可得到健康服務。
歷史文化
1932年至1935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在這裡創建了“川陝革命根據地”。這塊紅色根據地,以星火燎原之勢燃遍大半個四川,使紅四方面軍發展壯大到十萬之眾,最終粉碎了敵人的“三次”圍剿和“六路”進攻。後來紅四方面軍勝利突圍西進與紅一方面軍會師北上,為中華民族抗戰和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
永安鎮,又名苦操壩,為歷代軍事重地。1932年12月下旬,紅四方面軍占領苦操壩得漢城後,被這裡奇絕的天然堡壘所吸引,故將“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川陝省財經委員會”、“川陝省保衛局”等黨、政、軍高級領導機關和所有軍需供給、教育、醫療、兵工、金融、司法、宣傳各部設在了這裡。擬定了“建立以苦操壩為中心,赤化全川”的計畫,發布了《紅四方面軍入川十大綱領》。迄今可尋的紅軍歷史遺址60多處。從此,苦操壩永遠被定格在中國革命歷史的豐碑上。
得漢城,因秦末漢高祖劉邦囤糧練兵、滅楚建漢而得名。其地勢獨特,三面環水,四圍如切,形似金龜,地勢險要,自古就有“天鑄銅城”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2011年7月,永安鎮黨委、政府為保護和開發紅色資源,精心製作了宣傳紅色文化專題片《紅色川陝第一區》,在鎮、縣和市級電視台進行了播放,並在對外宣傳網上進行了登錄,引起了中央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9月22日,中央電視7台攝製組來我鎮拍攝紅軍故地,為建設紅色永安開闢了輿論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