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簡介
永和區是—個典型地狹入稠的區域,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4.1萬人,為世界人口密度第二高的都市,現為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的都市市轄區
根據民俗學考據:
秀朗(清)->
溪州(
日據時期)->
永和(
台灣光復後)
·秀朗: 1641年,明
崇禎15年,荷蘭進兵台北的戶口表始記載為‘Chiron、Siron、Sijouron’意為秀朗。《
裨海記游》描述為‘繡朗社’,《
番俗六考》則稱為‘秀朗社’。(洪敏麟)
1709年,清康熙36年,福建
陳賴章來此開墾,為永和開闢之始。
1721年,清康熙36年,文獻記載開始。
1871年,清
同治10年:《淡水廳志》
淡水縣/擺接堡/龜侖蘭莊/雷朗社(秀朗社、雷里社合稱)。
·溪洲:
日據時期名,古台北湖底的一塊溪
中沙洲——即是
新店溪沖積而成的
沙洲,狀似烏龜頭故戲稱“龜侖
蘭溪洲莊”,福建省
泉州市人來此定居而成
聚落,當時有秀朗、頂溪、下溪、潭墘、店仔街五個聚落。
·永久和平的由來:楊仲佐先生所取,本來要叫「中興」,易與
南投中興新村相混淆;境內包括
平埔族人、泉州人,或後期遷入各地人士都為繁榮地方打拚,須團結和諧才能有「永久的和平」,故名永和。
·其他
竹林路:因新店溪兩岸都是竹林。
歷史沿革
清雍正年間:漳州人大舉遷台,大佳臘(台北市舊稱)幾被泉州人占領,只得渡過
新店溪,開墾溪南土地,包括:
板橋、中和、永和和部分土地,當時稱為“板橋十三莊”。
1949年:
永和市為全台灣面積最小的鄉鎮市,原與中和同屬
中和鄉,在1958年(民國47年)獨立成為
永和鎮;因地方人口、建設及經濟快速發展,又於1979年(民國68年)升格為
縣轄市。目前人口數已突破23萬多人,人口密度居台灣之冠。
地理與交通
永和市屬於
台北盆地的西南方,北以
新店溪與台北市西南為界,和台北市
萬華區、
中正區、
文山區相鄰,南與
中和市相鄰。 ·地形:地勢單純無山脈、丘陵,是一片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的平原。二十年代,仍為典型的農村型態,阡陌相連,居民皆以務農為主,來往道路除田間小徑,只有少數幾條鋪上碎石的大路,其中以川端路(即永和路)較大。
永和區 ·水文與交通——‘永和暮湖’:由於
新店溪的阻隔,與台北市的交通都是靠
津渡來維繫,彼時較大的
渡口是網溪渡,聯絡溪洲與台北市,碼頭即現今之光復街底,道路兩旁遍植黃槴花,至花開時節香氣怡人。如今藉由
中正橋(川端町舊址)、
福和橋及
永福橋等交通要道,以及
台北捷運中和線的
頂溪站、
永安市場站大眾系統,幫助往返台北市與
永和市兩地。
人口組成
·原住民
1717年,清康熙56年,《
諸羅縣誌》記載板橋、中和一帶曾有
泰雅族人出沒。
平埔族——
凱達格蘭族與泰雅族,屬於“雷里雷朗社”及“空仔社”(“空仔社”又稱為“繡朗或秀朗社”)。
·舊移民
福建
泉州府唐山人:清朝時期占大多數,相較於中和地區的泉州人。
戰後唐山人:由中國大陸來台者倍增,永和屬於“首都疏散地帶”,人口瞬間增加;爾後,由中、南部北移謀生定居者,多為青壯人口,不乏新婚夫婦及新生兒。
·新移民
都市計畫
移花接木的都市計畫
企圖補救城市中過分擁擠及鄉村人口流失的問題,使兩個地區都能互相得到益處。城市的尺度將會被限制,都市成長也會經由指導而區別出衛星都市。’《A Peaceful Patb To Real Reform 》(1898年)……霍華德
長久以來永和與台北市的城市間“依賴關係”,作為一個
衛星城市容納全台灣城鄉移民,因而造成人口過度集中。當時根據英國
霍華德(Ebenezer Howard)所提出“
花園城市”(a suburban garden city)概念,將英國近郊適應起伏地形的環狀規劃移植至
永和市,
移花接木的結果是地屬平坦地區的街道,過於狹窄宛如
迷宮。
·綠地分布現況
人文藝術
川端町:
中正橋舊名,連結永和與台北市。 溪州戲院:永和第一座戲院。
永和區標:中正橋頭和平鴿銅像永和市立國樂團與採風樂坊:永和地區傳統國樂教育。
溪洲全華軒:曾捷盛,北管戲曲。
明虛實戲團:林添盛,掌中戲。
林祿公:最大家族。
楊仲佐:園藝家與文人墨客,促成永和自中和鎮中獨立,推動
中正橋興建與發展。
許玉燕:畫家,楊三郎妻。
藝術街:位於博愛街。
林溪水:永和鎮第一、二任的鎮長。
陳根塗
地方特色
·
樂華夜市:位於永和路一段與永平路、永貞路一帶,是台灣著名的觀光
夜市之一,也是居民生活中心。
·韓國街:位於中興街,沿街以許多韓國舶來品店家為主要特徵。
·豆漿聞名於世:位於永和路二段284號“
世界豆漿大王”(舊稱“新世界豆漿店”),創立於1955年,是全台
永和豆漿的始祖,享譽全國海內外,24小時營業。著名小吃有熱豆漿、
小籠包、蘿蔔絲
蛋餅、
鍋貼。
·振興醫院永和分院
·耕莘醫院永和分院
文學中的永和
徐鐘佩,散文〈發現川端橋〉1950年代,收錄於《我在台北及其他》1986年,純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