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九月望日⑴,與客習射西園,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靜,秋事促西風⑵。寒聲殷地初聽⑶,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⑷,寥落關河千里,一醉與君同。疊鼓鬧清曉⑸,飛騎引雕弓。
歲將晚,客爭笑,問衰翁⑹:平生豪氣安在?走馬為誰雄?何似當筵虎士⑺,揮手弦聲響處,雙雁落遙空⑻。老矣真堪愧,回首望雲中⑼。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水調歌頭·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余偶病不能射》
【年代】宋代
【作者】葉夢得
【體裁】詞
【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
水調歌頭
九月望日⑴,與客習射西園,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靜,秋事促西風⑵。寒聲殷地初聽⑶,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⑷,寥落關河千里,一醉與君同。疊鼓鬧清曉⑸,飛騎引雕弓。
歲將晚,客爭笑,問衰翁⑹:平生豪氣安在?走馬為誰雄?何似當筵虎士⑺,揮手弦聲響處,雙雁落遙空⑻。老矣真堪愧,回首望雲中⑼。
作品注釋
⑴望日:舊曆月的每月十五日。《樂府雅詞》此首題作:“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余偶病不能射,客較勝相先。將領岳德弓強二石五斗,連發三中的,觀者盡驚。因作此詞示坐客。前一夕大風,是日始寒。”此處轉錄《全宋詞》。
⑵秋事促西風:言西風一起,秋事就促迫了。“秋事”,包括秋收、制寒衣等等。杜甫《泰州雜詩》二十首之四:“秋聽殷地發。”
⑷瞰:俯視。
⑹衰翁:作者自稱。
⑺虎士:見《周禮》賈疏,後通稱勇士,與虎臣、虎將用法相似。
⑻雙雁落遙空:序言“連發三中的”,這裡說一箭落雙雁,事異而意同,蓋極言其善射耳。
作品鑑賞
吟讀這首詞,會深深地被作者的愛國熱忱所感動。在深秋的寒夜,一位六七十歲的老人,帶病登城巡視,回望中原那一大片被金人奪去的土地,不能收復,南宋小朝廷也岌岌可危,他的心情沉重而且惆悵,那又怎么辦呢?一味地借酒澆愁嗎?不,他還要“與客習射”,走馬練武,於是就出現了“疊鼓鬧清曉,飛騎引雕弓”的場面,“將領岳德,弓強二石五斗,連發三中的,觀者盡驚。”詞作者曾為抗擊金兵立下汗馬功勞,現在年事已高,還想與客走馬比武,以振當年雄風,卻又“偶病不能射”,感愧老病,不能報效祖國於疆場,只好回首長望北方的雲中郡,那魏尚和李廣奮勇抗擊匈奴的土地。作者不是一般地悼惜流年,感嘆病老,而是熱切地關注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只因為報國有心、回天無力而抱愧和感喟。雖有力不從心的悲慨,卻仍然豪氣逼人,給人以激勵和振奮。
上半闋前四句寫“霜降”、“碧天”、“秋事”、“西風”、“梧桐”,表明到了深秋,氣候已經開始寒冷起來。“起瞰”三句,寫作者年老偶病,在大風之後的寒夜,登上高城,遙望北方大片淪陷了的土地,無奈與客同飲,借酒澆愁,說的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中的活動。“疊鼓”二句寫武士操練、演習騎射的熱鬧場景:天將破曉,鼓棰小擊,聲聲細密而急促;鬧鼓聲中,武士飛馬上場,拉弓搭箭,射向目標。這是多么令人振奮和躍躍欲試的場面啊!以上寫的都是客觀的景物和事象,卻又處處表現著作者的內在心情和心理。如:寫秋寒以表現作者的老病憂國;寫“起瞰”、夜飲等活動,以表現作者的國愁;寫騎射活動場面,以表現作者的愛國豪情和民族自強的精神。景中有情,象中有意,所以才能寫得情景歷歷,意象生動,境界鮮明。
下半闋抒發議論,但那議論都被情感化、形象化了的,而且設客爭笑問難,生活氣息極濃。所發感慨,同上半闋寫出的時令、氣候、活動場景緊密相連,所以毫不感覺突兀。“歲將晚”以下七句,說作者已到垂暮之年,有位客人同他說笑話,問他這個病弱的老人:你平生的豪邁氣概跑到哪裡去了?你往昔奔馬騎射為誰爭雄,還不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今你哪能比得酒筵上的武士,舉手拉弓,弦聲響處,便見有雙雁從遠空墮落。結尾“老矣”二句,作者回答了自己因年老力衰而不能為國效力,抒發了“真堪愧”的悲涼、痛苦心情,然而他還在“回首望雲中”,嚮往歷史上抗擊異族侵略者的愛國志士。
關注《題石林詞》評說葉詞,說他“晚歲落其華而實之,能於簡淡時出雄傑”。這篇《水調歌頭》系夢得晚年作品,用關注的話來評判,是符合實際的。毛晉《石林詞跋》也說作者葉夢得晚年“不作柔語殢人,真詞家逸品也。”
作者簡介
葉夢得(1077~1148)),宋代詞人。字少蘊。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紹聖四年(1097)登進士第,調丹徒尉。宋徽宗時官翰林學士。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戶部尚書,遷尚書左丞。紹興元年(1131)起為江東安撫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總管四路漕計。十二年移知福州。晚年隱居湖州卞山石林谷,自號石林居士,以讀書吟詠自樂。死後追贈檢校少保。存詞10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