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水稻螟蟲
- 別稱:鑽心蟲
- 界:動物界
- 分布區域:北緯34-38°
- 食物:水稻、玉米、小麥等禾本科作物
- 形態:蟲、卵、幼蟲和蛹
為害特點,防治方法,
為害特點
三化螟以幼蟲蛀食水稻,在苗期和分櫱期蛀莖形成枯心苗或蛀入葉鞘、使被害處出現黃褐色條斑,形成“枯鞘”。如在孕穗期蛀莖,形成枯穗;抽穗後蛀莖,穗莖節受害時形成“白穗”,使產量受損;形成“蟲傷株”,造成的損失較輕。
害蟲種類 |
分布 |
食性 |
越冬場所 |
產卵習性 |
氣候影響 |
北緯34~38C |
單一,以水稻為食 |
水稻是其唯一能完成越冬的場所,越冬場所過乾,對其不利 |
苗期和分櫱期多產於近葉尖正面,後期多產於葉中部背面 |
春季低溫多雨,發生量減少;如春季溫暖乾燥,發生量增加 |
二化螟分類 |
全國水稻產區均有分布 |
幼蟲除在稻樁、稻草上越冬外,還可以在其它一些雜草上越冬 |
水稻苗期和分櫱期卵主要產在葉片中部正面,分櫱後期以後,卵多產於葉鞘上 |
春季溫暖,濕度正常,越冬幼蟲死亡低,發生早,量大;春季低溫多濕,越冬幼蟲發生不利;夏季高溫乾旱對幼蟲發育不利,水溫持續35℃以上,幼蟲死亡率可達80%~90% |
分布於陝西以南各省 |
以幼蟲在稻樁及其它寄主殘株和雜草根際越冬 |
成蟲產卵趨向粗壯高大植株,因此,稻田邊卵量較多。前期產於葉鞘內側,孕穗期產於劍葉鞘內 |
早春氣溫影響早發生,早發幼蟲為害早春作物或雜草,越冬代比二、三代螟發生早 |
防治方法
2.在螟蟲盛孵和化蛹前,田間只留遮泥水,使蟻螟危害或化蛹部位降低,盛孵或化蛹高峰後,猛灌深水13-16厘米,可消滅大量螟蟲。
3.藥劑防治:
⑴播種或插秧前用藥劑處理
①播種或插秧前,每畝施用3%呋喃丹顆粒劑2.5~3.0千克,或每畝施用3%呋喃丹顆粒劑1.5~2.0千克,摻細土15~20千克拌勻後,撒施水面;
②插秧時,用90%晶體敵百蟲0.5千克,加水400~500千克,浸秧苗10分鐘。
⑵插秧後的藥劑防治
②每畝用40%樂果乳油150毫升,50%樂果乳油100毫升,加水200~300千克潑澆,或每畝用藥量減半,兌水50千克噴霧;
③在蟻螟孵化高峰前1~2天,每畝用50%嘧啶氧磷乳油60~80毫升,兌水75~100千克噴霧;
④每畝用50%易衛殺可溶性粉劑50~100克,兌水噴霧;
⑤每畝用50%速滅松乳油75~100毫升,兌水噴霧;
⑥每畝用5%安克力顆粒劑2千克撒施。 稻縱卷葉螟控制在卵孵化盛期。輕發生,每畝用1.8%阿維菌素50毫升或2.0%阿維菌素45毫升,兌水15-30公斤(視水稻生長情況和蟲情酌情增加用水量),間偏15天再噴一次即可:重發生(世代重盛厲害),每畝用1.8%阿維菌素75-100毫升或2.0%阿維菌素70-100毫升單打,間隔10天再噴一次即可。
⒋生物防治
在螟蟲卵孵化高峰期,施用殺螟桿菌進行防治,可以有效地保護田間的天敵。
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必須做到狠治一代,既可保苗,又可壓低下一代蟲口密度。根據農藥特性,掌握蟻螟孵化至孵化高峰後3天內打藥防治枯鞘;在各類型稻田螟蟲的孵化始盛期到孵化高峰期用藥防治蟲傷株、枯孕穗和白穗。選用藥劑:苗期防枯心,用品燕(1.8%阿維菌素EC50毫升+40%水胺硫磷EC50毫升)或兌兌清(2%阿維菌素EC50毫升+40%水胺硫磷EC50毫升)兌水30公斤噴霧;水稻抽穗期防白穗用喆燕(1.8%阿維菌素EC75-100毫升+40%水胺硫磷EC75-100毫升)或兌兌清(2%阿維菌素EC75-100毫升+40%水胺硫磷EC75-100毫升),兌水30公斤噴霧;水稻蠟熟期防蟲傷株:用喆燕(1.8%阿維菌素EC100毫升+40%水胺硫磷。EC100毫升)或兌兌清(2%阿維菌素EC100毫升+40%水胺硫磷EC100毫升),兌水30-45公斤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