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鎮(水口(廣東省興寧市水口鎮))

水口鎮(廣東省興寧市水口鎮)

水口(廣東省興寧市水口鎮)一般指本詞條

水口鎮地處興寧市最南端,由原水口、下堡、宋聲三鎮合併而成,素有“南大門”和“司城”之美譽,是梅州三大古鎮和省中心鎮之一,屬紅色革命老區。鎮政府距市區約28公里,行政區域總面積228.85平方公里,總人口7.8萬人。境內交通便利,四通八達,興畲高速、S120線、S225線和梅華公路橫跨全鎮,梅江琴江寧江交錯貫穿而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水口鎮
  • 外文名稱:Water town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廣東省興寧
  • 下轄地區:新坪村、森豐村、下畲村等38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
  • 政府駐地:水口鎮
  • 電話區號:0753
  • 郵政區碼:514587
  • 地理位置:粵東地區,興寧地區南端,寧江下游
  • 面積:228.85平方公里
  • 人口:8.3萬
  • 方言客家語-梅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獅子岩
  • 機場興寧機場(軍用)、梅縣機場(民用)
  • 火車站興寧站梅州站梅州西站
  • 車牌代碼:粵M
政區沿革,發展現況,自然條件,名勝旅遊,鹽米沙,獅子岩,著名人物,

政區沿革

解放以來,水口政區幾分幾合。
1949年6月,成立水口區人民民主政府。
1950年4月,水口、新圩合併為水新區。
翌年7月,豐順縣所轄坪畲、葉華兩地劃入本區。同年10月,復設水口區。
1957年,水口區分設水口和水西兩鄉。
翌年9月,又合併為水口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水口公社劃分為水口、宋聲、下堡3個公社。
1978年3月,又從水口公社分設水西公社。
1983年11月,並水西為水口區,轄井下、井聯、光華、洋槐、洋新、水洋、小豐、彭洞、益華、大坑、鄒洞、荷樹、達新、英勤、水東15個鄉。
1987年3月,撤銷區公所,設定水口鎮人民政府、下堡鄉、宋聲鄉。
1994年,轄井下、石下、官嶺、東升、光華、洋槐、洋新、鹽米、水洋、小豐、彭洞、英勤、水東、益華、達新、荷樹、大坑、鄒洞18個管理區和1個居委會。
1994年,設定下堡鎮、宋聲鎮。

發展現況

境內山水資源、礦產資源相當豐富。隨著大水口的合成,新的黨政班子憑著水口特有的區位優勢、中心鎮潛能和純樸的民風,以“三市”戰略為指導,大力樹立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勤政廉潔、務實高效的政府形象,為諸多有識之士投資置業水口,為水口的建設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眾人劃漿開大船。勤勞勇敢的水口人民將與聰明能幹的在外鄉親及各屆人士攜手合作,共同把水口這片紅土地建設成為後發有為、活力四射、團結奮進的和諧新水口。
工業
水口工藝歷史悠久,有新球、榆通、祺隆、昌盛、盛華等工藝企業。有榴石塘水電站、宋聲雞心山電站以及鄒洞、大坑、教美等瓷土礦企業。
商業
歷來商貿繁榮活躍,是原“四縣八鄉鎮”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逢農曆一、四、七圩期熙熙攘攘,一派熱鬧凡的景象。
政區劃分
2004年11月,撤銷下堡、宋聲兩鎮併入水口鎮,下轄井下、石下、官嶺、東升、光華、洋槐、洋新、鹽米、水洋、小豐、彭洞、英勤、水東、益華、達新、荷樹、大坑、鄒洞、光夏、河口、黎光、布頭、博溪、群興、前鋒、先鋒、教美、松陂、雙成、璜江、宋聲、共寨、徑下、下畲、茂興、森豐、新坪、坪畲38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社區)。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水口鎮四面環山,地形南北狹長,起伏較大。全區遍布丘陵,丘陵之間是小盆地和河谷地帶。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氣候為中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光照長,年積溫高,雨量充沛,溫濕適宜,具備滿足農業高產和一年三熟的光熱條件(新坪、坪畲兩村為高寒山區村,一年一造)。自然、人文資源豐富,其中砂石、瓷土、林木、水力資源較為豐富,還有稀土、瑩等多種礦藏。
水文
寧江、琴江、梅江三江交匯。
自然災害
主要有洪澇、颱風、滑坡等自然災害。1980年、1986年梅江河錄得史上最高洪水位86.94米。

名勝旅遊

鹽米沙

傳說在很久以前,那裡四面環山,環境優美,青山綠樹遮掩著十幾戶殘舊的民房,它的南端有一座很古老的高塔,究竟什麼時候就有的,誰也不知道。它斑駁的表面,猶如一個老態龍鐘的老人,周圍長著稀疏的青草。平時很少人來這地方。
有一天,三個農民來到塔邊開荒種地,有一個人鋤到一塊大石頭,於是把它搬開,裡面居然堆著一些米!他很奇怪,用鋤頭搖了搖,奇蹟出現了,米竟然不斷地湧出來!他驚呆了,立刻跑去告訴另外兩個農民。他們也和他一樣,各自鋤著一塊大石頭,撬開看時,卻是鹽、沙。他們驚奇極了,商定:先不告訴任何人。於是,他們各自用些草分別把三個出口遮掩起來。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不知怎的,這事讓本村的一位地主得知了。他連夜挑著兩個大籮來到塔邊。好不容易才找到三個出口。看著流出來白花花的鹽、米、沙,他激動得簡直要發狂了。但,先挑什麼好呢?嗨!先挑米吧,鹽以後來挑,沙對他毫無用處。但他嫌米洞太小了,老半天還出不到半籮。於是,他便找來一根木棍,對著米洞捅了又捅……突然,幾十丈高的塔劇烈地顫抖,“轟”的一聲倒塌下來,將那貪婪的地主埋在下面。過了一會,人們看見那廢墟堆里一道青光,幾縷青煙直衝雲霄,向南而去。
傳說那塔下伏著一條青龍,自從被農民撬開石頭後,便源源不斷地吐出鹽、米、沙來。那地主用棍子捅痛了它,它便掙紮起來,致使幾十丈高的塔倒塌。
關於“鹽米沙”的故事,越傳越遠。從此,水口便有了“鹽米沙”這個地方。

獅子岩

水口境內有一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獅子岩山峰,位於梅縣豐順興寧交界處。獅子岩海拔889米,山前為共寨村,山後為新坪村,方圓11平方公里,兩村總人口約1000人。獅子岩下,有一塊方圓3米的石板,用石塊輕輕敲打,便發出響亮、清脆的冬冬聲,被人們譽之為“石鼓”。獅子岩山勢磅礴,峰頂怪石嶙峋。遠遠望去,活像一匹張牙舞爪的雄獅,故取名為“獅子岩”。
水口鎮(水口(廣東省興寧市水口鎮))

著名人物

水口有共和國開國中將鄧逸凡。鄧逸凡,原名鄧福坤,又名鄧國雄。1912年6月14日生於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水口鎮峭峰堡村(今小豐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