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鎮(古藺縣下轄鎮)

水口鎮(古藺縣下轄鎮)

水口鎮隸屬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舊地名,位於四川省東南部,赤水河北岸,與馳名中外的“國酒之鄉”茅台鎮水陸相依,是黔北入川第一鎮,素有“瀘州東大門”之稱,是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鎮”、省級“小城鎮試點鎮”、省級邊貿集鎮、省級衛生集鎮。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柏臘楊梅林海、青雲湖、碧雲寺廟、兩江溝瀑布等景點,盛產優質水果,尤以柏臘楊梅為最,盛譽川黔,是休閒、度假、觀光、旅遊的好去處。現總人口3.95萬人。水口鎮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其中貧困村6個),129個村(居)民小組,人口4.5萬人,以漢、苗為主,城鎮化率21%。幅員面積1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0144畝,林地7000多公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水口鎮
  • 外文名稱:Shuikou town
  • 別名:楊梅之鄉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水口村 、碧雲村、柏臘村、馬躍村等
  • 政府駐地:水口街村水口寺
  • 電話區號:0830
  • 郵政區碼:646509
  • 地理位置:四川最東南方
  • 面積:190.08平方公里
  • 人口:3.95萬人(2006年末)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溫和型氣候
  • 著名景點:碧雲寺、柏臘楊梅林海、兩江溝瀑布、水塘
  • 機場瀘州雲龍機場
  • 火車站古藺站、五里坡站
  • 車牌代碼:川E
  • 行政代碼:510525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自然資源,經濟,主要景點,

建制沿革

水口鎮位於古藺縣東南部,東與貴州省接壤,與貴州茅台酒廠隔河相望。面積190.08平方千米,總人口3.95萬人(2006年末)。轄1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水口寺,距縣城95千米。309省道過境。景點有碧雲寺。
1951年建水口鄉,1958年設水口公社,1984年復水口鄉,1992年廟林、九嶺兩鄉與水口鄉合併建水口鎮。1997年,面積200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水口、平陽、長石、碧雲、金鐘、白臘、付里、馬躍、天成、槐場、正龍、碧河、廟山、天富、水井、九壩、長壩、大平、方平、樟樹、民德、台沙、合興、中平、木林、環山、青龍、望江、密臘、九嶺、浮營、來龍、瓦房、田榜、蘭平35個行政村。
水口鎮是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第三轉戰地之一,1935年春,34名紅軍戰士遭敵機轟炸壯烈犧牲,長眠在我鎮成佛屯山丘之上。

行政區劃

瀘州市古藺縣轄鎮,位於四川省東南部,東、南兩面與貴州省仁懷市接壤,與貴州茅台酒廠隔河相望。距縣城98公里。面積190.08平方公里,總人口3.95萬人(2006年末)。1951年建水口鄉,1958年設水口公社,1984年復水口鄉,1992年廟林、九嶺兩鄉與水口鄉合併建水口鎮。轄15個行政村:水口村 、碧雲村、柏臘村、馬躍村、懷場村、浮雲村、密臘村、青龍村、來龍村 、天府村 、九壩村、廟林村、民心村 、台沙村 、中坪村。
2018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將水口鎮更名為茅溪鎮。

自然資源

水口鎮年平均氣溫22-25度,降雨8000毫米左右。主產水稻、玉米、高粱、烤菸、土豆、油菜等糧經作物,盛產楊梅、柑橘、西瓜、梨、李子等優質水果,尤以柏臘楊梅為最。鎮內出產天麻、黃花、杜仲等100多種名貴中藥材,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鐵、硫、磷、鉀等10多種礦產資源,石灰石、高嶺土儲量較為豐富。
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烤菸、楊梅;境內礦產資源、水資源、旅遊資源豐富。

經濟

近年來,水口鎮以打造古藺東部經濟“橋頭堡”和國酒茅台“後花園”的發展理念,除壯大楊梅產業外,還大力發展馬躍核桃、天富甜橙土雞、來龍辣椒、碧雲烤菸、懷場黃牛等種植養殖產業,讓民眾脫貧致富,使社會經濟發展。水口鎮還引進路德生物環保科技,將醬酒生產的廢棄物酒糟製作成高肽蛋白飼料,工廠一期已正式投產。水口鎮正朝著百姓富裕、生態美好、社會和諧的目標進發。
2016年,完成財政稅收664.84萬元,完成國民生產總值38500萬元,增速12.6%,其中農業生產總值17574萬元,增速8.9%,第二產業生產總值14388萬元,增速13.4%,第三產業生產總值6499萬元,增速13.2%,人均可支配收入10360元,增速12.1%。

主要景點

碧雲寺
川黔茶馬古道,從漢唐通蜀以來,在這條烏蒙大山脈的驛道上,古人建了無數祈福求平安的寺宇廟堂,而位於古藺水口陽平、長市、金鐘村交界的地方,拔地而起一座仙山瓊閣,遠看碧雲山,山巒聳翠,林濤陣陣卷綠浪;近看山中古剎,紅牆綠瓦、雕樑畫棟藏在叢林深處。古剎的晨鐘,不知驚醒了多少夢中人,寺樓的黃昏暮鼓,不知警世多少遊人香客,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碧雲山碧雲山
古剎碑文載,碧雲寺以山而名,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年,即公元1551年農曆十月初九,清康熙末,乾隆中先後重修。這兩次擴建寺廟,將大雄寶殿重建,佛堂內塑有佛祖、觀音、文殊、普賢菩薩,還建起三聖殿、靈宵殿,供奉玉皇、孔子、關羽、天公天母像。
特別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住持僧元亮得到鹽商陳洪順的資助,為答謝施主,他在碧雲寺四周修建了石廟群,可謂寺宇布局和建造上很有特色。
石廟靈應宮,高約2.8米,四方、上下兩層,四角挑檐、寶蓋中心有金瓜壓頂、寶蓋四面依稀可見瓦棱及流水小瓦溝。石廟有藥王老祖像,門柱上有聯云:“妙藥施環宇,仙方救黎民。”下層是土地公婆,門額上書:“有求必應,有求必靈。”門坊有聯:“土能生白玉;地里出黃金。”相傳,靈應宮藥王菩薩每年五月五施百草、百卉、百藥於人間,遊人香客取回用水煮沸後飲之可治百病,也可防病毒蟲咬。故而,碧雲山上僧眾廣種百草以賜黎民,救蒼生。
水口鎮(古藺縣下轄鎮)
石老母廟,供的是女媧娘娘,因女媧煉五彩石補天后,教黎民種五穀織布麻,誰知,山中石怪派石牛、石馬、石豬兒下山專偷吃莊稼,鬧得四鄉不得安寧,百姓求女媧幫助。女媧采來山中葛藤做圈套,把石牛、石馬、石豬全逮住,關在女媧柴房中,從此百姓日子得以安寧,便為女媧多修了一座石廟,取名石老母。
凌霄殿石廟內供奉是玉皇大帝,石廟高約4米多,石柱上有聯云:“雲昭三界地;威鎮九重天。”玉皇是九天之君,管人間年豐,歲時節令,耕雲布雨的玉皇大帝,也為民間祈福、消災。故而,一年四季香火很旺。
水口鎮(古藺縣下轄鎮)
無極院石廟也是兩重殿,挑梁、四方、正殿四柱三開間,有聯云:“玉露埋岸上;金鋮演江頭。”左右門柱聯云:“浩月波中修玉宇;碧雲影里換瑤池。”還有一聯內容是:“用桃開大會;鍊石補高天。”
水口鎮(古藺縣下轄鎮)
從無極院石廟門柱聯語中,我們了解到,碧雲寺原來是道家所布道之所,無論殿堂、神台上的菩薩、神像都以九天之君玉皇為中心而依次排列。後來,為滿足更多佛教居士念佛,又在殿堂上塑釋迦牟尼佛、觀音像、十八羅漢像。如今,碧雲寺也成為開放的宗教場所,不僅是僧眾信士修行的地方,而走進龍塘峽谷、岩奇水美、瀑布誘人,也成為水口鎮風景名勝區。
柏臘楊梅林海
水口鎮海拔1000米左右,常年氣溫20-25℃,適合楊梅生長。7月正值楊梅成熟季節,枝頭上的楊梅紅得誘人黑得純正。順著步游道,遊客們穿梭在楊梅林中,駐足百年楊梅樹下留影,昂首踮腳採摘楊梅果,滿口生津品嘗最新鮮的生態美味。
水口鎮(古藺縣下轄鎮)
這裡有上百年的楊梅種植歷史,境內還有幾十棵百年野生老楊梅樹,每年開花結果,這些楊梅適合泡製楊梅酒。近年來規模發展的嫁接楊梅,植株矮小產量高味道甜,適合直接食用。遊客們爭相在樹下挑選最大最紅的,吃得滿嘴烏黑。水口鎮以柏臘村楊梅林為中心,將傳統種植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加快發展楊梅種植產業,在4000餘畝種植面積中,規模基地就達2500餘畝。水口鎮除了生產醬酒外,還以天然、果大、味美的楊梅鮮果和營養、保健的楊梅果酒享譽川黔。
水口鎮組織果農成立了楊梅專業合作社,指導果農改良品種、科學管理,採用訂單式銷售,不用外出,在家裡就賣給了收購商,零散的客人更是慕名而來,現摘現賣。楊梅產業讓客人們嘗到純正楊梅的甜頭,更讓水口果農嘗到錢包鼓脹的“甜頭”。
兩江溝瀑布
古藺碧雲山景區內的兩江溝瀑布位於古藺縣水口鎮碧河村,距貴州仁懷市區30公里,四川古藺縣城95公里,兩江溝瀑布高121多米,寬約1.5米,比貴州黃果樹瀑布高44.2米,是目 前四川貴州眾多瀑布中較壯觀者的瀑布之一,也是目 前川黔兩省最高的懸空瀑布。
水口鎮(古藺縣下轄鎮)
站在谷底觀兩江溝懸空瀑布,若銀河飛瀉,似白練騰空,似雨似霧似風,裊裊升浮飄逸。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紫煙凌虛,化出無數彩虹,隨遊人觀賞角度的不同而千變萬化。瀑布飄逸處,懸崖絕壁上,鬼斧神工,天然雕飾,幻化為龍、幻化為鳳,幻化為人亦或飛禽走獸……瀑布墜落處,千年的風霜化作意欲騰空之山鷹,那崖下龍潭終年四季不枯竭,不暴漲,波瀾不興,潭深幾許,無人測試,無人敢試,猶如一個巨大的謎團縈繞著南來北往的遊人。
水口鎮(古藺縣下轄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