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船發展
2014年1月24日,中國首艘水下考古船在
重慶長航東風船舶工業公司正式下水試航,肩負起中國海洋
水下考古的重任。中國也從此告別“租用漁船時代”。
保護遺產
1987年前後,中國就開始了水下考古,2009年國家文物局成立了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擔全國水下文化遺產項目和水下考古項目的相關工作。考古船的投入使用將水下
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向前推進一大步。
2012年10月24日,重慶長航東風船舶工業公司就與國家文物局簽署了考古船建造契約,2013年4月11日正式開工建造。歷時8個多月建成的中國首艘水下考古工作船“中國考古01號”在
重慶市唐家沱正式下水,由此開啟它的職業生涯。
五臟俱全
“中國考古01號”考古船好似一隻沉睡的鯨魚,靜靜地停泊在江邊。船體外觀雖然看似簡單,但其內部設計卻紛繁複雜。考古船建造資金近6000萬元,由於此前廠里並沒有建造考古船的經驗,密集的電纜、管道等走向讓設計師們費了不少心思。
考古船原本的設計噸位為500噸,可建成後,它的噸位卻增加了近一倍。這主要是因為船上裝載的各式各樣專業設備實在太多了。門字吊、救助艇、減壓艙、柴油發電機、小型冷藏貨櫃等等,多達數十種的設備將整艘考古船“武裝到了牙齒”。
“中國考古01號”為950噸級,全長56米,寬10.8米,儘管在海船中屬於“小個頭”,但“
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考古船共有三層,不僅設有出水文物保護實驗室、潛水工作室、食品間、廚房、餐廳等,還有近20個房間用於住宿,且每個都配有單獨的衛生間。
與其他船隻不同,水下考古船採用全電力Z型推進動力方式,環保節能,且配備大量考古設備,可對水下遺存進行測繪記錄、攝影攝像、遺址清理等。
三大特點
“中國考古01號”考古船擁有以下三大特點:
設備齊全能續航30天
這艘考古船上的設備是一般民用船的兩倍。“中國考古01號”不僅設有廚房、餐廳、出水文物保護實驗室等,船上的兩個食品間,可以完全滿足30天續航的需求。即考古船在海上連
續航行30天航行7000海里,也不用擔心食物和飲用水短缺。
穩定性強抗八級風浪
“中國考古01號”考古船的
噸位雖然只有950噸,卻能抵禦8級風浪襲擊,船內設有減搖水艙,根據船體搖擺自動控制平衡。時速為12海里,最遠能航行到距海岸線200公里的海域進行工作,在全速狀態下9小時內就可返回
海港之內。為增加船的穩定性,船的重心被降低。除此之外,還專門設定了能讓船更加平穩的減搖水艙。當船在海里航行時,減搖水艙可以自動根據船隻擺動幅度和搖擺周期進行調節,讓船在風浪中更加平穩。
空氣隔離艙保護文物
“中國考古01號”考古船里的考古儀器設備間還預留了一處裝置了可容納6人作業的
潛水器,時速20海里,考古人員可乘坐潛水器潛入水中尋寶。
船上設有專門的液壓折臂吊,最多能從水中撈起3噸重的文物。甲板全是柚木地板,防水防潮。這些濕漉漉的寶貝撈上來後,先要放在第一層甲板上進行曬乾和清理。用來曬文物的面積有260平方米左右。
“中國考古01號”主要停留在考古所在水域的水面進行工作,更像一艘科考船。船上配備有勘探設備,在海上勘探到海下文物遺存時,船停在海面上,考古工作者潛入水下工作。船上有液壓折臂吊,專門用來打撈文物。它可以像手臂一樣伸出船舷,將海底的文物直接吊上船。船上有兩個特別的船艙,即空氣隔離艙和減壓艙。深海中的文物與空氣隔絕,為了更好的存放它們,船上專門設定了空氣隔離艙。
減壓艙則可以幫助潛水的考古人員緩解水下壓力造成的血壓舒張。
首航任務
“中國考古01號”考古船在唐家沱下水後,將被拖到南京裝載物資,然後開到上海在海上試航,交船後將開赴南沙群島執行首趟考古任務,主要工作海域為中國沿海包括西沙海域,通過配置的專業設備,藉助物探手段,能夠發現、確認、定位水下遺址;對水下遺址進行即時調查、摸探、測繪、影像、記錄、清理、考古發掘、提取和保護等工作;開展出水文物的即時處理和保護工作;並代表中國國家水下考古形象向公眾有限開放和展示。
2014年5月,“中國考古01號”考古船將沿長江經南京、上海,最終抵達青島作為母港,首次任務將赴南沙群島。第一次可能將赴南海流域進行文物打撈,找尋
鄭和下西洋航線的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