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01號

中國考古01號

2014年1月24日,中國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國考古01號”在重慶長航東風船舶工業公司正式下水試航,肩負起中國海洋水下考古的重任。中國也從此告別“租用漁船時代”。

2014年“中國考古01”號將遠航西沙開展水下考古。2014年9月4日“中國考古01號”工作船在青島首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考古01號”船
  • 船體總長:56米
  • 水線長:53米
  • 型寬:10.8米
  • 型深:4.8米
  • 設計排水量:950噸級
  • 動力方式:採用全電力推進
  • 總造價:8000多萬元人民幣
  • 船體造價:6000多萬元人民幣
  • 設計:中船重工701研究所
  • 船東:中國國家文物局
  • 時速:12海里
  • 連續航行:30天
  • 抵禦風浪:8級風浪
  • 吃水:2.6米
  • 核定載人:30名
設備結構,主要性能,工作區域,考古發掘,青島首航,

設備結構

“中國考古01號”工作船採用全電力推動動力方式,全長57.91米、寬10.8米、深4.8米,滿載排水量980噸,續航力1000海里,自持力30天,核定載員30人。船上配有考古儀器設備間、出水文物保護實驗室、潛水工作室、減壓艙等設備。
“中國考古01號”考古船集成了多種科考設備,包括門字吊、救助艇、減壓艙、柴油發電機、小型冷藏貨櫃等等,多達數十種的設備安裝在整艘考古船。
“中國考古01號”考古船共有三層,不僅設有出水文物保護實驗室、潛水工作室、食品間、廚房、餐廳等,還有近20個房間用於住宿,且每個都配有單獨的衛生間。
中國考古01號中國考古01號
與其他船隻不同,水下考古船採用全電力Z型推進動力方式,環保節能,且配備大量考古設備,可對水下遺存進行測繪記錄、攝影攝像、遺址清理等。
船上配置的A字架打撈吊和折臂吊可伸出船尾3米左右,挖掘、打撈水下3噸以內的物體。建成後,船上將配船員8人,特殊人員含潛水、打撈、專家和領隊等22人,此外,船上還將附帶有工作艇,每艘配6個人。

主要性能

水下考古船是專門用於水下考古的一種船隻。“中國考古01號”考古船擁有以下三大特點:
一、設備齊全能續航30天
這艘考古船上的設備是一般民用船的兩倍。“中國考古01號”不僅設有廚房、餐廳、出水文物保護實驗室等,船上的兩個食品間,可以完全滿足30天續航的需求。即考古船在海上連續航行30天航行7000海里,也不用擔心食物和飲用水短缺。
二、穩定性強抗八級風浪
“中國考古01號”考古船的噸位雖然只有950噸,卻能抵禦8級風浪襲擊,船內設有減搖水艙,根據船體搖擺自動控制平衡。時速為12海里,最遠能航行到距海岸線200公里的海域進行工作,在全速狀態下9小時內就可返回海港之內。為增加船的穩定性,船的重心被降低。除此之外,還專門設定了能讓船更加平穩的減搖水艙。當船在海里航行時,減搖水艙可以自動根據船隻擺動幅度和搖擺周期進行調節,讓船在風浪中更加平穩。
三、空氣隔離艙保護文物“中國考古01號”考古船里的考古儀器設備間還預留了一處裝置了可容納6人作業的潛水器,時速20海里,考古人員可乘坐潛水器潛入水中尋寶。
船上設有專門的液壓折臂吊,最多能從水中撈起3噸重的文物。甲板全是柚木地板,防水防潮。這些濕漉漉的寶貝撈上來後,先要放在第一層甲板上進行曬乾和清理。用來曬文物的面積有260平方米左右。
“中國考古01號”主要停留在考古所在水域的水面進行工作,更像一艘科考船。船上配備有勘探設備,在海上勘探到海下文物遺存時,船停在海面上,考古工作者潛入水下工作。船上有液壓折臂吊,專門用來打撈文物。它可以像手臂一樣伸出船舷,將海底的文物直接吊上船。船上有兩個特別的船艙,即空氣隔離艙和減壓艙。深海中的文物與空氣隔絕,為了更好的存放它們,船上專門設定了空氣隔離艙。減壓艙則可以幫助潛水的考古人員緩解水下壓力造成的血壓舒張。

工作區域

中國首艘水下考古工作船“中國考古01號”,主要工作海域為中國沿海包括西沙海域。可承擔水下文化遺存的調查發掘、出水文物現場保護及小型的展覽宣傳等工作。
中國考古01號”工作船的建成使用,從本質上提升了中國水下文物考古與保護的能力,給考古人員提供了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不僅確保了考古工作的安全,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將擔負起中國海洋水下考古的重任。

考古發掘

1987年前後,中國就開始了水下考古工作,2009年中國國家文物局成立了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擔中國水下文化遺產項目和水下考古項目的相關工作。從最早在泉州的灘涂挖掘沉船,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後在近海做考古調查發掘,再到2013年在南沙群島進行海下考古發掘,中國建立起一支包括多部門的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協調小組。
“中國考古01號”第一次打撈將赴南海流域,找尋鄭和下西洋航線的遺存。考古船的投入和使用,將中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2012年10月24日,重慶長航東風船舶工業公司就與國家文物局簽署了考古船建造契約,2013年4月11日正式開工建造。歷時8個多月建成的中國首艘水下考古工作船“中國考古01號”在重慶唐家沱正式下水,由此開啟它的職業生涯。
2012年根據漁民提供的線索,河北文物部門在唐山沿海進行了走訪調查。2013年,河北省文研所會同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對我省沿海地區一系列的古代海港、碼頭、城堡、海防設施及水下沉船等分布情況進行全面的陸上調查,並對東坑坨沉船遺址進行了重點調查,在東坑坨西南側、距離海岸線約30多公里的海域發現了水下沉船2處,分別編號為“東坑坨Ⅰ號”和“東坑坨Ⅱ號”,並初步確認“東坑坨Ⅰ號”沉船為清代晚期至民國時期的銅皮夾板船。
“中國考古01號”考古船在唐家沱下水後,將被拖到南京裝載物資,然後開到上海在海上試航,交船後將開赴南沙群島執行首趟考古任務,主要工作海域為中國沿海包括西沙海域,通過配置的專業設備,藉助物探手段,能夠發現、確認、定位水下遺址;對水下遺址進行即時調查、摸探、測繪、影像、記錄、清理、考古發掘、提取和保護等工作;開展出水文物的即時處理和保護工作;並代表中國國家水下考古形象向公眾有限開放和展示。
2014年2月24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2014年年會”上稱:2014年中國將開展“中國考古01”號遠航西沙開展水下考古工作。
2014年5月,“中國考古01號”考古船將沿長江經南京、上海,最終抵達青島作為母港,首次任務將赴南沙群島。第一次可能將赴南海流域進行文物打撈,找尋鄭和下西洋航線的遺存。
2014年10月10日,中國第一艘專業水下考古船“中國考古01號”在河北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正式啟動為期一個月的東坑坨2014年度水下考古工作。考古部門目前已在唐山東坑坨海域發現了兩艘古代沉船。其中,東坑坨1號沉船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晚期至民國時期的銅皮木船。
2014年10日14時40分許,4名水下考古隊員在事先標記好的古代沉船遺蹟附近準備下水。據其中一名考古隊員羅俊雄介紹,此次一個月的水下考古重要內容就是東坑坨1號沉船的水下重點調查,記錄水下遺存觀察情況。
2014年10月28日中午12時左右,人稱中國考古第一船的“中國考古01號”駛離唐山,考古隊基本確定“東坑坨I號”是艘貨船。東坑坨位於唐山市海港經濟開發區、曹妃甸港區毗連處。據有關史料記載,我省灤南、樂亭沿海自宋代起就有海運活動,至清代及近代更加活躍和繁盛,經此北上秦皇島,東至大連、營口一線,歷史上一直是渤海灣北路的重要海運航線。
圖片來源:

青島首航

2014年9月4日中國第一艘自主研發、設計和建造的水下考古專業船隻“中國考古01號”工作船在青島首航。這艘水下考古船,白色的船體上印有“中國考古01”字樣。中國考古01號船的建成使用,填補了中國的一項空白,讓中國水下考古專業設備裝備水平邁入國際先進行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